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譚嗣同爲何會提議將西藏、新疆賣給英、俄兩國?

譚嗣同爲何會提議將西藏、新疆賣給英、俄兩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譚嗣同爲何會提議將西藏、新疆賣給英、俄兩國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我們先看看那時他的原話。

盡賣新疆於俄羅斯,盡賣西藏於英吉利,以償清二萬萬之欠款。以二境方數萬裏之大,我之力終不能守,徒爲我之累贅,而賣之則不止值二萬萬,仍可多取值爲變法之用,兼請英俄保護中國十年……費如不足,則滿洲、蒙古緣邊之地亦皆可賣。

這是1894年寫給老師中的信中的觀點。

內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無利於中國,反歲費數百萬金戍守之……不如及今分賣於二國,猶可結其歡心而坐獲厚利……除償賠款外,所餘尚多,可供變法之用矣。

譚嗣同爲何會提議將西藏、新疆賣給英、俄兩國?

這段則是第二年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的意見。

可見,按照他的觀點,西、西北、北、東北這些非傳統漢民族居住地,都應該賣掉,而他的出發點,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清王朝內憂外患、極度缺錢,而鎮守這些“邊地”耗資巨大。賣掉後不僅能解燃眉之急,而且還能甩掉財政上的累贅;

其二,這些邊地對清王朝是“食之無味”的雞肋,沒啥鳥用,反而是個負擔;

其三,賣給英、俄,可以結與國之歡心,“友邦”開心了,說不定還能出手保護滿清這個小弟。

乍一看,譚嗣同的上述主意,可謂是急國之所急、一石三鳥的妙計。但可惜的是,他的這些理由都是自己一廂情願、想當然的。

首先,英、俄等國,並不會因爲得到了西藏新疆就會放清王朝一馬。

尊重源自實力,滿清雖屢戰屢敗,但卻一直沒有像印度那樣徹底淪爲西方的殖民地,原因之一,是由於體量太大,各列強都想分一杯羹,反而在互相間形成了客觀上的制衡;其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正是體量夠大,才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使得列強難以獨吞。

因此,各國對滿清的戰略是劃分勢力範圍、經濟控制爲主,穩步蠶食爲輔。除了對土地有着瘋魔般迷戀的俄國外,殖民印度百年的英國,也一向對身邊的西藏地區覬覦已久。筆者記得早先有一部電影《紅河谷》,就以藝術的形式,表現了西藏各民族人民對英國侵略者的反抗。(寧靜巔峯時期的顏值,值得一看)

譚嗣同爲何會提議將西藏、新疆賣給英、俄兩國? 第2張

那麼,如果把邊區賣給敵人,就會讓對方收手嗎?戰國時期,縱橫家蘇代曾這樣痛斥魏王割地求平安的猥瑣舉動:

夫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割地求和”的案例不少,但真正換來了長久安全與和平的例子,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如果譚嗣同的主意真的付諸實施,胃口被養大的列強定會得隴望蜀;而屆時的清政府則會懵逼的發現,自己已經揮刀自宮了。

即,譚嗣同認爲的無用邊地,其實是維持中原政權安全的陸地屏障。

譚嗣同之所以認爲邊地是雞肋,主要源於那些讓滿清痛不欲生的列強,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海上,因此得出了應加強海防、放棄陸防的結論。

但從數千年的歷史來看,這些非中原百姓傳統居住地的區域,反而是中原政權的生命線。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並且向海洋傾斜,有利於形成降水,並且形成了使許多滾滾東流的江河,造就了“中原”這一亞洲大陸東邊最適合耕種的土地,滋養了延續數千年的華夏文明。

但事情都有兩面性,受制於落後的生產力,除了靠海的東邊及東南方,毗鄰中原其它方面的陸地,長期未能被中原政權納入直接管轄,客觀上成了遊牧民族繁衍生息的溫牀;往上追溯至春秋戰國,出於對財富以及更舒適生活物資的渴望,侵襲、掠奪中原,就成了這些民族生存方式的常態。依仗優越的地勢以及馬匹資源,他們進可攻、退可躲,呼嘯而來、席捲而去。

而那時,中原王朝的統治區真的僅僅侷限於“中原”這一地理概念,幾乎被強盛的匈奴堵在了家門口。漢文帝時期,匈奴人征服了西域後,將長城以北所有善於騎射的政權悉數歸於統治之下,其後寫信向漢王朝發出了赤裸裸的威脅:

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爲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爲一家,北州以定。

譚嗣同爲何會提議將西藏、新疆賣給英、俄兩國? 第3張

可以這麼理解:在封建時代的生產力下,想要生活,待在中原也許就夠了;但面對外敵、想要長久生存,那必須盡力拓展生存空間。

因此,從漢武帝開始,打通河西走廊,控制、佔據西域,從而壓制北方草原,就成了歷代大一統王朝生存的必要前提。西域是否置於直接統治之下,甚至成了衡量王朝是否強大的硬性指標之一。沒了西域、甚至沒能掌控燕雲地區的北宋,就是最慘烈的負面例子。

而西南的藏地,在吐蕃王朝崛起後,更是成了強盛唐王朝終生之敵。雙方你來我往,各領風騷,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疆域一度再次被壓制回中原,甚至連長安城也被吐蕃人攻破。

唐王朝之所以不能像當初攻滅東突厥那樣對吐蕃直搗黃龍,地勢是最首要的因素。生存在高原的吐蕃人,可以從上至下突襲中原,唐王朝對西則是仰攻,加上高原氣候的掣肘,即使在最強盛的唐太宗、唐高宗以及唐玄宗前期,唐朝都不能對吐蕃實現碾壓。

滿清雖然經常被人詬病痛罵(也包括筆者),但平心而論,這一朝代對中國的貢獻是不容磨滅的。西藏、西域、北方草原、東北,在滿清時期才徹底、完全的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之下,這也形成了當今中國的疆域基礎。

回到譚嗣同的問題上來。他之所以不重視中國歷史上這些傳統戰略要地,是因爲滿清的敵人主要來自海上。但海上只是外地侵略的突破口,要全面殖民、佔領滿清,必須經由陸地的苦心經營。這就像這些年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一樣,依靠海空力量的碾壓,美國兵不血刃的擊潰對方生力軍;但要最終實現戰略目標,還是得靠陸地上的穩紮穩打、以人肉平推。

譚嗣同爲何會提議將西藏、新疆賣給英、俄兩國? 第4張

而且,滿清之所以在陸地上外患較少,那是因爲各民族早已形成了一個整體,對外只面對了沙俄一個敵人。之前打下的寬廣疆域,客觀上提供了足夠的戰略緩衝,因此雖常年割地,仍未危及中原統治腹心。但若將邊地悉數出售,那等於是將敵人引進門、直接睡在了自己的牀邊。這樣的話,距離臥榻被人拆個底朝天,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當然了,我們並不能因此說譚嗣同有多麼的壞、有漢奸嫌疑,如今筆者也是事後諸葛亮。“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當自己孜孜不倦的救國實踐失敗後,以譚嗣同爲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胸懷坦蕩、慷慨赴死,這樣的氣魄讓人無比欽佩。但由於政治的不成熟、眼界的侷限、在國際關係上的幼稚、對中國傳統地緣政治理念的摒棄,才提出了上述無異於“飲鴆止渴”的觀點,可氣之際,也讓人體會到當時救國者深深的無奈。

回到當今的現實。現在,比我國貧弱的印度,尚且在邊境屢生事端,設想一下,如果譚嗣同的設想成真,我們會有多危險?這也是西方孜孜不倦煽動分裂勢力的原因: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啊!

此情此景,我們應該慶幸的是,當初我們的老一輩面臨各種困難、仍堅決維護領土統一的舉動何其偉大;如今的中國,更非當初積貧積弱、處處被動挨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滿清。只要我們團結一致,任何外敵的野心,最終不過都是癡心妄想、螳臂當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