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益爲什麼會成爲邊塞詩人?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他?

李益爲什麼會成爲邊塞詩人?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李益,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李益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爲世人所熟知,一是因爲邊塞詩作,二是因爲與霍王之女小玉的感情糾葛。今天我們不講李益的情感生活,而是談一談他何以成爲著名的邊塞詩人的。

一、飛將之後,將門世家

古往今來,一個人的家世對其個性、教育、婚姻和事業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抹殺的影響。這在李益身上也不例外。

李益是隴西狄道人。李姓是中國的大姓,北魏以降,隴西李氏就是煊赫的大姓;唐代時,隴西李氏乃“五大姓”之一。根據《新唐書》和《李益墓誌銘》的記載,李益家族從他的十二世祖李暠到他自己,世代做官,是名副其實的簪纓之家,家室煊赫得很。

李益爲什麼會成爲邊塞詩人?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他?

他的祖上多人擔任過將軍,如十二世祖李暠曾任大將軍,十一世祖李翻官居車騎將軍,十世祖李寶官居鎮西大將軍,戰功顯赫,九世祖李承爲龍驤將軍,八世祖李韶是安東將軍。

最令李益自豪的是,他乃西漢飛將軍李廣之後。李廣是西漢名將, “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載,不敢入右北平”(《史記·李將軍列傳》),縱橫草原的匈奴人聽到他的名字,都要聞風喪膽。李廣常被後世詩人所提及,而這樣的名將竟是自己的祖上,李益如何能不驕傲呢?

身爲將門之後,李益對戎馬生涯並不陌生,甚至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熟悉。這對李益的人生軌跡的影響是深刻的,他後來出入邊塞,從事邊塞詩的創作,與其家庭出身不無關係。

二、少年時期,罹遭戰禍

李益出生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生活的年代正值大唐從盛轉衰的變革時期。

他的家鄉隴西之地自來就是戰略要地。10歲時,安史之亂荼毒中原。根據《舊唐書·代宗本紀》的記載,唐代宗寶應二年(763年), “吐蕃大寇河、隴,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關,陷蘭、廓、河、鄯、洮、岷等州,盜有隴右之地”。老家被吐蕃佔領,自己成了“難民”。他的母親覺得老家反正是待不下去了,索性就帶着他舉家遷往洛陽。

李益爲什麼會成爲邊塞詩人?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他? 第2張

李益不幸在青少年時期就親歷了戰爭給家人和百姓帶來的苦難。顛沛流離的生活激發了他“束髮即言兵”的熱情,爲他以後從軍報國與進行邊塞詩篇的創作埋下了種子。

三、仕途失意,入幕從戎

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洛陽就已是大唐帝國的第二個國都。巧的是,就在李益來到洛陽之後,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唐王朝宣佈開設兩都貢舉。這好像是上天特意爲李益打開的幸運之門。結果還沒高興幾天,一瓢冷水就澆到他的頭上。他落榜了!

於是開始了“復讀”生涯。好在到了大曆四年(769年),李益考中了進士,年僅24歲。唐朝,考中進士是極其不易的,一旦考中就意味着獲得了做官的資格。但是,考中了進士,還不能直接走馬上任,還得進行公務員考試。這很類似於有了本碩博學歷,想當公務員還要參加考試一樣。

李益爲什麼會成爲邊塞詩人?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他? 第3張

那麼做官的途徑有哪幾種呢?一是吏部銓選,二是制舉,三是吏部科目選,四是入幕使府。前三種需要參加考試,後一種不需要考試。

李益參加了第二、三種,但是得到的官職比芝麻還小。他當不了大官其實跟他的家世有關,儘管他祖上官職都是“硬核”,但是他父親英年早逝去,而且從他父親開始,家道就落了。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祖上的榮光幫不上他。李益覺得微末小官配不上他的氣質和才華,於是辭官而去。

那麼他爲啥不走第一種途徑呢?因爲第一種銓選期是三年!一般讀書人哪裏等得了這麼長的時間,再說,住在京城一應事項不得花錢啊,窮書生可沒有做京漂的底氣。

但在古人看來,讀書人嘛,“學而優則仕”,就得做官。李益必須重新考慮自己的人生方向:安史之亂後,留下了大量擁兵自重的藩鎮,不妨仿效祖上崇尚軍功,寄身邊塞,入幕藩鎮,“功名只向馬上取”。

四、寄身邊塞,風霜戎馬

李益是中晚唐詩人中創作邊塞詩最多者,長年累月的邊塞生活爲他進行邊塞詩歌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與體驗。

33歲,李益入朔方節度使崔寧幕中。後入幽州節度使朱滔幕,後來因爲朱滔叛唐,李益離開了他。39歲,李益寄身鄜坊節度使論惟明幕中,爲期1年。41歲,李益入邠寧節度使張獻甫幕,長達8年。50歲,李益入幽州節度使劉濟幕。

李益爲什麼會成爲邊塞詩人?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他? 第4張

“荏苒從役,其中雖流落南北,亦多在軍戎”, 李益成爲唐代從軍出塞時間最長的詩人。我們知道,王維、岑參、高適、王昌齡等人也創作過很多優秀的邊塞詩,但他們或者是因公務暫時出使塞上,如王維,或者只有短暫的邊塞生活體驗,如王昌齡等,甚至還有詩人,連邊塞都沒有去過,就創作邊塞詩。正是因爲對艱苦的邊塞生活有切身體察,李益才能創作出豐富的邊塞詩篇。比如這首《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沒有親身經歷過邊塞軍旅受降的人,是很難寫出這種感覺的。

年近花甲之年,李益時來運轉,被皇帝看中調往京城,一直做到禮部尚書。當他脫離了邊塞生活,也就失去了創作邊塞詩歌的生活來源。在李益之後,唐代邊塞詩就走向衰途了。

總結

李益身處大唐帝國盛衰的節點上,邊塞、戰爭成爲他生活中不可抹去的重要元素。加上祖上高門將風和個人仕途的失意,走向邊塞就成爲自然的選擇。在邊地幾十年的生活,使得他對邊塞戰情、風物、人情既有縱向的積累,也有橫向的感知。而這正是其他詩人所無法比肩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