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珝是什麼人?明憲宗時期內閣三大學士之一

劉珝是什麼人?明憲宗時期內閣三大學士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珝是什麼人。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衆所周知,在明清之前,除皇帝之外就屬丞相權勢最大,負責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因而在朝堂之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於前車之鑑歷歷在目,爲避免重蹈覆轍,便借“胡惟庸案”趁機宣佈廢除丞相職位。爲鞏固君主權勢,朱元璋甚至立下祖訓,嚴禁後世子孫復立丞相。不過這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儘管朱元璋皇帝雄才大略且勤於政務,親自管理六部事務,然而由於事務太過繁雜,一人實在難以處理完畢。爲減輕負擔,同時也爲了更加高效地處理政務,朱元璋決定冊立侍從顧問一職,選拔一些低級官吏擔任這一職位,賜名號爲殿閣大學士。

明成祖朱棣自遷都北京後,爲進一步減輕自身政務負擔,也爲方便自己詢問調查,下詔讓諸多飽學之士在午門文淵閣日夜待命,由此形成了明朝著名的“內閣”制度。最初,內閣大學士作爲皇帝的私人祕書,時常參與政務,通常有三到七人。隨着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加上他們又常伴皇帝左右,地位自然也不同往日。此時的內閣幾乎直接掌管六部,其首輔也手握重權,管理朝堂各項事務,地位等同與以往的丞相,普通閣臣也被稱爲輔相。今天子淵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明憲宗時期內閣三大學士之一的劉珝。

劉珝是什麼人?明憲宗時期內閣三大學士之一

劉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生於山東壽光,從小就聰穎勤奮,據史書記載,劉珝幼時“生而穎悟”,很早就能達到“過目輒成誦”的境界,實乃天縱奇才。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劉珝高中進士,由於天資聰穎且勤於政務,深受英宗朱祁鎮重用,仕途一帆風順,最後進謹身殿大學士,位居閣老。明朝尹旻撰寫的《劉珝墓誌銘》曾記載,劉珝出生時臉上“有紋類‘丞’字”,面相十分奇特。一位相士看了劉珝的面相後,感嘆“是兒面有紋類‘丞’字,後必爲相”。明時內閣大學士等同於以往的丞相,而尹旻又與劉珝身處同一時代,其編寫內容可信度很高。

當初劉珝學識淵博、人品出衆,在翰林院擔任編修一職時,明英宗非常賞識他,任命他負責教導太子朱見深。朱見深登基稱帝后,自然重用自己的恩師,劉珝的仕途因而一路亨通。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劉珝奉命編寫《文華大訓》,憑藉此功躋身內閣後,地位可謂位極人臣。據史書記載,劉珝本人“性疏直”,以至於“自以宮僚舊臣,遇事無所迴護”。明憲宗時期,宦官樑芳善於阿諛奉承,經常向憲宗及其寵妃萬貴妃進獻一些奇珍異寶,因而被其所寵信。不過他都是通過在民間大肆搜刮、巧取豪奪才覓得這些奇珍異寶的,員外郎林俊對此事深惡痛絕因而上書彈劾樑芳,不料卻將明憲宗惹怒,因此招來禍患被下獄治罪。

朝臣見此情形,深知樑芳蠱惑帝心而不敢多言,唯有劉珝挺身而出,冒着惹怒皇帝的危險,在朝堂上向皇帝諫言重新審訴林俊之案,林俊才得以逃過一劫。劉珝在內閣擔任大學士期間,力保江山社稷,擁護太子朱祐樘,當時宦官樑芳、奸臣李孜省等人爲了討好萬貴妃多次左道亂政,在皇帝面前詆譭太子朱祐樘,“欲動搖東宮”。因爲太子爲人正直,做事小心謹慎,平時並未做任何錯事,劉珝便以此爲由堅決反對憲宗廢太子,並屢次用自己曾是帝師的身份前來加以勸諫,揭露樑芳、李孜省等人的陰謀詭計,如此才得以保住朱祐樘太子地位。朱祐樘在劉珝的保護下,最終登基稱帝,成爲一代賢君,即明孝宗。

劉珝是什麼人?明憲宗時期內閣三大學士之一 第2張

當時的內閣大學士除劉珝之外,還有萬安、劉吉兩人,清人張廷玉就曾在《明史》一書中對三人品行做出過評價:“安貪狡,吉陰刻,珝稍優,顧喜譚論,人目爲狂躁”。相比起二人而言,劉珝品行好很多,不過說話直來直去,絲毫沒有顧忌,所以被人看作“狂躁”。其實劉珝只是品行正直,不願和別人同流合污,纔會如此行事。正因如此,劉珝與內閣中人相處得十分不愉快,遭受他人排擠與構陷,最終安然隱退回鄉。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劉珝因病去世,享年65歲,諡文和。明孝宗親自爲其撰寫祭聯:“忠裨於國,允稱一代名臣;孝表於鄉,堪爲三朝元老”,以表達自己對劉珝的尊敬與哀思。#丞相#劉珝#明太祖收藏

劉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生於山東壽光,從小就聰穎勤奮,據史書記載,劉珝幼時“生而穎悟”,很早就能達到“過目輒成誦”的境界,實乃天縱奇才。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劉珝高中進士,由於天資聰穎且勤於政務,深受英宗朱祁鎮重用,仕途一帆風順,最後進謹身殿大學士,位居閣老。明朝尹旻撰寫的《劉珝墓誌銘》曾記載,劉珝出生時臉上“有紋類‘丞’字”,面相十分奇特。一位相士看了劉珝的面相後,感嘆“是兒面有紋類‘丞’字,後必爲相”。明時內閣大學士等同於以往的丞相,而尹旻又與劉珝身處同一時代,其編寫內容可信度很高。

當初劉珝學識淵博、人品出衆,在翰林院擔任編修一職時,明英宗非常賞識他,任命他負責教導太子朱見深。朱見深登基稱帝后,自然重用自己的恩師,劉珝的仕途因而一路亨通。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劉珝奉命編寫《文華大訓》,憑藉此功躋身內閣後,地位可謂位極人臣。據史書記載,劉珝本人“性疏直”,以至於“自以宮僚舊臣,遇事無所迴護”。明憲宗時期,宦官樑芳善於阿諛奉承,經常向憲宗及其寵妃萬貴妃進獻一些奇珍異寶,因而被其所寵信。不過他都是通過在民間大肆搜刮、巧取豪奪才覓得這些奇珍異寶的,員外郎林俊對此事深惡痛絕因而上書彈劾樑芳,不料卻將明憲宗惹怒,因此招來禍患被下獄治罪。

劉珝是什麼人?明憲宗時期內閣三大學士之一 第3張

朝臣見此情形,深知樑芳蠱惑帝心而不敢多言,唯有劉珝挺身而出,冒着惹怒皇帝的危險,在朝堂上向皇帝諫言重新審訴林俊之案,林俊才得以逃過一劫。劉珝在內閣擔任大學士期間,力保江山社稷,擁護太子朱祐樘,當時宦官樑芳、奸臣李孜省等人爲了討好萬貴妃多次左道亂政,在皇帝面前詆譭太子朱祐樘,“欲動搖東宮”。因爲太子爲人正直,做事小心謹慎,平時並未做任何錯事,劉珝便以此爲由堅決反對憲宗廢太子,並屢次用自己曾是帝師的身份前來加以勸諫,揭露樑芳、李孜省等人的陰謀詭計,如此才得以保住朱祐樘太子地位。朱祐樘在劉珝的保護下,最終登基稱帝,成爲一代賢君,即明孝宗。

當時的內閣大學士除劉珝之外,還有萬安、劉吉兩人,清人張廷玉就曾在《明史》一書中對三人品行做出過評價:“安貪狡,吉陰刻,珝稍優,顧喜譚論,人目爲狂躁”。相比起二人而言,劉珝品行好很多,不過說話直來直去,絲毫沒有顧忌,所以被人看作“狂躁”。其實劉珝只是品行正直,不願和別人同流合污,纔會如此行事。正因如此,劉珝與內閣中人相處得十分不愉快,遭受他人排擠與構陷,最終安然隱退回鄉。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劉珝因病去世,享年65歲,諡文和。明孝宗親自爲其撰寫祭聯:“忠裨於國,允稱一代名臣;孝表於鄉,堪爲三朝元老”,以表達自己對劉珝的尊敬與哀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