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文:明朝東閣大學士,和于謙一起被冤殺

王文:明朝東閣大學士,和于謙一起被冤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文臣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兵變。對於奪門之變來說,是一場圍繞着明朝皇帝之位的兵變,最終的結果是朱祁鎮從朱祁鈺手中奪回了皇位。在奪門之變後,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立即把于謙逮捕入獄。誣陷於謙這位朝廷大臣製造不軌言論,又和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策劃迎接冊立襄王之子。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王文:明朝東閣大學士,和于謙一起被冤殺

奏疏上呈後,明英宗還有些猶豫,說:“于謙是有功勞的(謙實有功)。”徐有貞進言說:“不殺于謙,復辟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奪門之變後,還有一位大臣,也被朱祁鎮下令斬殺了,只是因爲于謙的名氣實在太大了,這導致其容易被人忽略。那麼,問題來了,奪門之變後,除了于謙,朱祁鎮還殺了一位大臣,此人是誰呢?

首先,此人就是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王文。王文(1393-1457年),原名王強,字千之,號簡齋,北直隸束鹿人彭家莊(今河北省辛集市舊城鎮)人。明朝大臣。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王文原籍鳳陽府霍邱縣(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一帶),後入贅束鹿彭家莊(今屬河北省辛集市舊城鎮),在村中開辦私塾,並行醫濟人。王文爲家中第三子。

永樂十九年(1421年),王文中進士,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設,改檢校御史爲監察御史。唐御史臺分爲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權限廣。宋元明清因之。

宣德十年(1435年),王強受命審理“張普祥案”。結案後,宣德皇帝朱瞻基非常滿意,欽賜王強更名爲“王文”。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王文這一姓名,是明宣宗朱瞻基改的,這在明朝歷史上,無疑是比較罕見的情況了。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終年三十八歲,廟號宣宗,諡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景陵。同年,明英宗(年號“正統”)即位後,王文歷任陝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寧夏巡撫、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其中,在明朝時期,右都御史、左都御史都是正三品的官職。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意味着王文已經成爲正統年間的朝廷大臣了。

王文:明朝東閣大學士,和于謙一起被冤殺 第2張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爆發。在此背景下,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在於謙、孫太后等人的支持下,明英宗之弟郕王即帝位,後世稱爲明景帝(年號景泰)。景泰年間,王文被徵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務。景泰三年,加太子太保。不久,由高谷上疏推薦,並得到宦官王誠的幫助,皇帝下詔招王文入內閣,並任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執掌文淵閣。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二品大臣進入內閣,正是從王文開始的。不久之後,王文又升任少保兼東閣大學士。而後,再進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大學士。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此時的王文,已經是能夠和于謙平起平坐的大臣了。從這一角度來看,王文很可能會被視爲景泰皇帝的心腹。而這,應該是奪門之變後,朱祁鎮沒有放過王文的原因之一。

景泰皇帝在位時,瓦剌要釋放明英宗回京,得知這一消息後,羣臣商議奉迎還朝的禮儀。王文時任都御史,他厲聲說道:“你們認爲太上皇(指明英宗)真能回來嗎?也先不要求土地和金帛而就送太上皇來嗎?”衆人一向畏懼王文,都因驚愕而不再商議。對此,在筆者看來,王文的這番表態,更加坐實了他的立場。正是因爲他更加偏向於明代宗朱祁鈺,所以,對於明英宗朱祁鎮的迴歸,王文自然秉承消極甚至否定的態度了。

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皇帝因爲自己的兒子夭折等原因,逐漸病重了。於是,羣臣想復立沂王朱見深爲太子。對此,王文說:哪能知道皇上的意見到底要立誰呢?於是上疏請求早立太子。朝廷內外紛紛傳聞王文和宦官王誠計劃迎立襄王之世子爲皇儲。對此,在筆者看來,王文想要立襄王之世子爲太子,也成爲朱祁鎮斬殺他的理由之一。

同年,多門之變正式爆發。彼時,大臣徐有貞、將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景帝臥疾南郊,發兵擁立明英宗再次登基。明英宗復位後,石亨和曹吉祥等唆使言官彈劾王文夥同于謙等人謀立外籓。

最後,面對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指責,王文據理有力地辯駁道:“召親王須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馬牌,內府兵部可驗也。”言辭激昂壯烈。於是逮捕了車駕主事沈敬進行訊問,確實沒有動用牌、符的證據。但是,明英宗朱祁鎮仍判于謙和王文陰謀未遂,因此把王文和于謙一起斬於市上。王文的兒子都被充軍到邊境。對此,在筆者看來,在王文據理力爭的時候,于謙幾乎是一言不發。換而言之,于謙明白朱祁鎮是一定要除掉自己的,所以他選擇沉默不語。

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王文之死,人們皆知道他冤枉。但因爲他一向刻薄固執,並在奉迎明英宗還朝及景泰帝復儲等事上有違衆人,所以,雖然王文含冤死去而衆人並不同情。與此相對應的是,于謙之死,則讓明朝上下爲之同情不已。

此外,到了成化五年(1469年),明憲宗朱見深這位皇帝在位時,王文的兒子王宗彝(原名王倫),伏闕替父陳冤,明憲宗朱見深也認爲王文被殺是一場冤案,於是爲其平冤昭雪,諡號“毅愍”。對於王文的兒子王宗彝,後來在明朝擔任戶部郎中,擢太僕少卿,累官南京禮部尚書。卒,諡號安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