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同樣都是益州 諸葛亮爲什麼對這個地方兩次評價

同樣都是益州 諸葛亮爲什麼對這個地方兩次評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諸葛亮和益州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益州之地,在古代常被看作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地方,漢朝時益州更是十三州中地盤最大的一個州。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因爲諸侯爭霸,益州之地再次展現了他的重要性。對於益州之地,三國頭號智神諸葛亮有過兩次評價,但是說法卻截然不同:早在荊州時,諸葛亮對劉備說益州非常富足,但是到了後來卻對蜀後主劉禪說益州十分貧窮,那麼諸葛亮這麼說是欺負阿斗傻嗎?他爲什麼兩次評價一個地方,其說法卻差異如此巨大呢?

同樣都是益州 諸葛亮爲什麼對這個地方兩次評價

先說諸葛亮第一次對益州的評價:

此事發生的背景是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來襄陽隆中請諸葛亮出山。當時三國大勢是,北方基本被曹操統一,實力雄厚,無人能夠與其爭鋒;江東被孫權家族控制,加上孫權能夠知人善用,文武傑出,可以結交爲盟以利用。還剩兩塊好地方,一塊是荊州,一塊是益州。諸葛亮根據這樣的天下形勢,爲劉備拿出了一個大策劃,即《隆中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認爲荊州劉表只求自保,沒有大志,益州劉璋,雖然仁慈,但能力有限,因此這兩塊地方都是上天爲劉備準備的。不過說到益州時,諸葛亮對其用了這樣的一句話來描述:“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意思很明顯,就是益州地理位置險要,但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乃是天府之國,漢高祖劉邦就是在這裏積蓄力量,最終成就帝業的。諸葛亮如此告訴劉備,那意思也太明顯不過了,就是說這是一塊希望之地,一塊龍脈之地,劉備若能佔據,也能成就自己的帝業。

後來的情況,也基本如諸葛亮所想,藉助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曹操敗後,曹孫劉三家瓜分了荊州。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後,快速崛起,並且在龐統的輔佐下和法正等“益州內奸”的謀劃下,劉備果然取得了益州之地,成爲新一代的益州之主,還在奪取漢中後稱帝,史稱漢昭烈帝。這個結果,不管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神預測或神規劃,還是劉備有帝王命,總之都得益於益州的富足爲基礎。如無益州之險塞富足之地,劉備哪裏有稱帝的機會呢?恐怕早被曹操滅了。

接着我們再說說諸葛亮第二次對益州之地的評價:

這次評價來自於《出師表》,其中有言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見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

那麼各位看官朋友可能就奇怪了,在面對劉備的時候,諸葛亮把益州說得猶如一朵花,到了劉禪時,卻把益州說的如此不堪。究竟是爲什麼呢?

同樣都是益州 諸葛亮爲什麼對這個地方兩次評價 第2張

其實弄清劉備和劉禪所處的三國形勢,就明白諸葛亮兩次對益州的不同評價,並非妄言,乃都是有史實依據的。在對劉備提及益州時,劉備腳下尚無寸土立足,僅僅是依附劉表,爲劉表看門而已。當時之劉備是急需機會和發展的,恰益州經過劉焉和劉璋父子兩代經營,並且沒有大的戰事,尤其是劉璋仁慈,雖然不是爭霸之主,但卻是經營守成之君,故此把益州經營得還是非常富足的。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裏,諸葛亮指出益州之富足,實際是指益州是劉備起家發達的資本。對於連一個立足之地都沒有的劉備,益州對於劉備而言,就是一座金礦,所以諸葛亮所言非虛,而是極其準確屬實的。

不過到了劉禪時期,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爲什麼呢?原因還在劉備。劉備在奪取益州之後,人生果然是呈現一時之輝煌,並且還做了皇帝。但是劉備的人生,非常符合《易經》中的一句話,叫做否極泰來。可是劉備在否極泰來之後,或許好運來得太猛,立即就又開始走下坡路。先是關羽丟荊州,接着就是劉備發動的復仇之戰,結果卻在猇亭之戰中以慘敗告終。

同樣都是益州 諸葛亮爲什麼對這個地方兩次評價 第3張

劉備這個猇亭慘敗,對於新建不久的蜀國而言,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在此,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益州所遭遇的情況,從公元212年劉備在葭萌關和劉璋反目兵戎相見開始,到公元222年劉備敗回白帝城終,短短10年時間,益州幾乎一直處於戰火之中。先是劉備和劉璋的戰事(公元212年到公元214年);等劉備得益州後,緊接着又是攻打漢中的戰事(公元215年到公元219年);漢中得手,劉備回成都稱帝,接着就發生了猇亭之戰(公元221到公元222年)。

益州縱然是沃野千里、儲備豐厚、天府之國,但是也經不起如此頻繁而持久的戰事消耗。十年消耗,富足的益州早已不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描述的益州了。尤其是猇亭之敗,幾乎耗盡了益州的精氣。雖然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經過五年左右的時間來休兵養民,興農植桑,富國富民,但是5年時間怎麼可能把一個歷經10年戰亂的益州恢復到10年前的狀態呢?顯然是不能的。

也正因此,諸葛亮在公元227年開始北伐的時候,對劉禪上表的《出師表》中才說“益州疲弊”。不過諸葛亮此時所言的益州疲敝,卻是有兩層意思的:一層是益州本身的農經等方面,確實非常疲弱貧窮,而另一層是相對快步發展的曹魏、孫吳而言的。要知道,根據史載的具體資料來看,蜀國是魏蜀吳三國中最疲軟的一方,無論是經濟、農業、子民、兵員。

同樣都是益州 諸葛亮爲什麼對這個地方兩次評價 第4張

結語:總的來看,益州是一塊好地方,乃霸王之地,人傑居之,都能成就大業。只可惜,再好的地方,也需要經營。比如荊州,也是一塊好地方,但是卻也是戰火不斷之地。益州的優勢是,易守難攻,便於發展,這也是諸葛亮謀劃劉備居之以爭霸天下的根據。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諸葛亮計劃很完美,但是卻趕不上劉備的變化。到了益州後,劉備就成一條驕傲的龍了,驕傲容易倒黴,讓益州遭受了最嚴重的一次重創,使得益州成了諸葛亮口中的“疲敝之地”。因此,據實而言,諸葛亮兩次評價益州都是有根據的,當然不是欺負阿斗傻了,因爲阿斗本身也不傻,只是因爲一個“樂不思蜀”給傳得有點另類罷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