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文治:清朝被遺忘的書法家,與樑同書並稱爲“樑王”

王文治:清朝被遺忘的書法家,與樑同書並稱爲“樑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文治這個名字卻很少被人知道,歷史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王文治(1730~1802),清雍正、嘉慶間江蘇丹徒人。字禹卿,號夢樓。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曾做翰林院侍讀,後任雲南臨安知府。擅長詩文,以書名世,長行楷。其書學董其昌、李邕、米芾。中年後,張即之、笪重光對其也有影響。當時,他和樑同書被視爲帖學大師,並稱爲“樑王”。

王文治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爲主,着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作書,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裏相成之妙。

王文治:清朝被遺忘的書法家,與樑同書並稱爲“樑王”

在乾隆、嘉慶間有“天下三樑,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三樑說的是:樑同書、樑巘、樑國治,均爲當時的著名書法家,書法各有所長。一王就是指王文治。

看了王文治的書法作品之後,被他的用筆之規整、結構之嚴謹,讓人在宋唐的隨意中多了一份緊緻的美。

從資料才發現,王文治是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清代文學家、書法家。他從小就以書法好而聞名鄉里,不但聰慧過人,而且勤學肯練,27歲就受邀翰林院,這在當時算是破格提拔吧。

王文治:清朝被遺忘的書法家,與樑同書並稱爲“樑王” 第2張

王文治的書法顯示師法諸遂良,後來再學米芾、董其昌,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這些影子,當然二王的字是一定要學的,他的書法特別喜歡用淡墨,於是就得到了一個“淡墨探花”稱呼。

王文治:清朝被遺忘的書法家,與樑同書並稱爲“樑王” 第3張

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於世,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人手,受其影響頗深。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亭序帖》和《聖教序》。但錢泳卻認爲他是學趙孟和董其昌的用筆,中年以後改習張即之。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其飄逸婉柔的點畫和嫵媚勻淨的結體,的確透露出與笪重光、董其昌二人書法的傳承關係,而線條的扁薄,更是浸染於笪氏書法的結果。除笪、董二人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王文治中年以後潛心禪理,對於有關佛經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他曾收得張即之的寫經墨跡,臨摹學習,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

其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爲主,着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但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其書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爲主,顯得果斷有致,乾淨利落。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

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其飄逸婉柔的點畫和嫵媚勻淨的結體,的確透露出與笪重光、董其昌二人書法的傳承關係,而線條的扁薄,更是浸染於笪氏書法的結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