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鄭經是什麼樣的人?一生盡做"不正經"的事

鄭經是什麼樣的人?一生盡做"不正經"的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經是個什麼樣的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鄭成功我們大家都知道是民族英雄,在公元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並且清軍入侵的時候絲毫沒有屈服,一身正骨。蔡元培先生還專門寫詩來稱讚鄭成功:“叱吒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極大地稱讚了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的鎮定自若和霸氣。但是鄭成功的兒子卻不一樣,名叫鄭經,卻一點也不“正經”。違背倫理

鄭經是什麼樣的人?一生盡做"不正經"的事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身體和精神狀況大不如從前。再加上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被清政府下令處死,祖墳被挖,鄭成功怒不可揭,氣急攻心身體狀況變得更差。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與名門閨秀成親之後,兩個人感情生活不和睦。在幫助鄭成功鎮守各個沿海島嶼的時候,他違背倫理道德與自己親弟弟的乳孃私通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鄭經絲毫沒有感到羞恥,還向鄭成功報告自己的小妾生下了一個兒子。

受儒家理學的影響,鄭成功極度看重倫理道德,再加上一些士大夫的煽風點火,鄭成功知道這件事後感到非常憤怒,想要處死鄭經、乳母和小孩。但是因爲自己兄弟鄭泰的阻攔,只處死了乳母和鄭經的兒子,但是沒有一個人敢殺鄭經,鄭經也逃過一死。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半年後,暴斃而死,年僅39歲,一代民族英雄就此消逝。王位爭奪

鄭成功去世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王位的爭奪,所有人都虎視眈眈地盯着王位,鄭經也不例外迅速入了王位大戰。有人爲了阻止鄭經的上位,利用鄭經與乳母私通的事違背倫理來斥責鄭經沒有資格成爲王,並且大多數人扶持鄭經的兄弟鄭襲,鄭經的境地非常困難。

鄭經是什麼樣的人?一生盡做"不正經"的事 第2張

但是鄭經並沒有就此放棄,他藉着清政府和臺灣停戰的機會進攻臺灣,並且爲了爭得對臺灣的控制權,不惜用自損八百殺敵一千的方式。鄭氏集團長期據於金夏,而鄭經爲奪權,將好不容易守住的金夏地區的主力全部撤離,讓清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自己的老巢。鄭經回到臺灣後,打敗了鄭襲,並且剿滅了全部殘存勢力,最終以武力奪權的方式登上寶座。

鄭經上位後,鄭氏集團的軍隊實力因爲戰爭大大削弱,軍隊毫無凝聚力,人心惶惶。並且因爲鄭經自殺式的取得臺灣放棄金夏的戰爭方式,失去了在大陸的唯一據點,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而鄭經也深知這一點,開始養精蓄銳,爲下一步做準備。

倒打一耙

1673年,鎮守雲南的吳三桂起兵反清,發起叛亂,史稱“三藩之亂”。在叛亂之初,吳三桂把清軍疏漏的地方全部佔領,包括貴州、湖南、以及湖北部分地區,與清軍對峙。1674年,耿精忠迴應吳三桂,順利佔領了福建地區並發動兵力攻打浙江和江西。對反清分子來說,形勢一片大好!

而鄭經知道這個形勢後,想要邀請耿精忠一起並肩作戰。但是,因爲耿精忠拒絕了鄭經的部分要求,鄭經勃然大怒。他阻撓了耿清忠的貿易往來,讓他遭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並且出兵作戰,迫使耿精忠停下在前線的作戰派兵救援,而耿精忠也不得不答應了鄭經的要求。但是因爲鄭經的阻撓,失去了攻打清軍的最佳時機。而清軍看準了這一點,集中力量攻打耿精忠,迫使耿精忠投降,加入到清軍的隊伍中,一起攻打鄭經。

在這樣兩面夾難的情況下,鄭經選擇開闢另一條道路。鄭經轉戰廣東,尋找另一藩,並且佔領了一些沿海據點。但是因爲戰爭,鄭經的勢力削弱,想要與吳三桂會和的目標難以實現。在1680年,鄭經的沿海據點全部被毀掉,他只能帶着殘存軍隊灰溜溜地回到了臺灣。此時只剩下吳三桂和孫世璠勉強支撐。

鄭經是什麼樣的人?一生盡做"不正經"的事 第3張

得寸進尺

沒有統一臺灣一直是康熙皇帝的一個心病,一方面給沿海地區造成巨大威脅,容易引起暴亂和盜賊倭寇。並且一些沿海城市是整個中國的主要糧食產量地和商業貿易,所以也是賦稅重地。這是關乎整個國家經濟命脈的發展。鄭氏家族也存在着隱患,是一些反清人士的希望,很有可能再次引發暴亂,所以收復臺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剛開始康熙皇帝本着不想再發起戰爭的想法,想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康熙皇帝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他派遣明珠大臣前往臺灣進行談判,允許鄭氏封藩,並且世世代代守着臺灣。而貪婪的鄭經看到皇帝做出讓步以後得寸進尺,要效仿朝鮮,不削髮,並且稱臣納貢。

康熙皇帝當然不同意這個條件,但是康熙仍然希望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再一次派遣大臣明珠前往談判。但是鄭經仍然堅持之前的想法,談判再次破裂,和平統一的計劃也泡湯了。但是在1681年,鄭經去世,鄭氏家族又再次陷入內鬥,軍隊力量又再一次削弱。康熙皇帝瞄準時機,派出軍隊,最終通過武力收回了臺灣。

鄭經,諧音爲“正經”,但是這一生過得卻一點也不正經。年輕時違背道德倫理與弟弟的乳母私通,把本來身體就不好的鄭成功活活氣死。因爲自己的盟友拒絕了自己的請求沒有得到那點蠅頭小利,便分不清敵我,在盟友背後狠狠地捅了一刀,倒打一耙,最後盟友變成敵人。本來他可以做出讓步,讓臺灣迴歸,並且他可以封藩,本來雙贏的局面他非得得寸進尺,阻礙臺灣統一,後來落得個整個家族團滅的結果,令人感到唏噓。

鄭經是什麼樣的人?一生盡做"不正經"的事 第4張

就這樣,鄭經一步步坑慘了身邊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親人,自己的盟友,甚至到最後鄭氏集團也被毀掉。但是在一步步毀掉的過程中,他自己卻渾然不知,以爲自己嚐到了甜頭,殊不知在前方等待他的是災難。他違背倫理道德,他背信棄義,在盟友背後使壞,他阻礙臺灣的統一。鄭經一步一步地走入深淵,他凝望着深淵,深淵卻把他吞噬,最終毀掉了自己。

鄭經落得如此的下場,與他的目光短淺和貪婪有很大關係。因爲他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就能在耿精忠和尚之信的背後捅一刀,本來可以封藩,卻因爲不知好歹家族被團滅。愛默生說過:“貪吃蜂蜜的蒼蠅會溺死在蜂蜜裏。”一些人只在乎眼前的利益,並且慾望不斷的膨脹逐漸變得貪婪想要一口吞個大象,可能在過程中一些人聰明嚐到了甜頭,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們最終會毀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