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國時期著名商人,白圭爲什麼沒有范蠡出名?

戰國時期著名商人,白圭爲什麼沒有范蠡出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主要講述的人物是范蠡和白圭兩人,他們都是經商大師,很早就被商人們奉爲祖師爺,兩者都被後人當做財神爺,設立了牌位,用於供奉。

實際上,他們兩人處在的時期非常相近,而且也有類似的經歷,爲何白圭的名氣貌似不如范蠡?我們先簡要了解他們一生的經歷。

師從大師,皆曾經爲人臣子

說起來,范蠡和白圭兩人的師傅都大有來頭,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

首先范蠡的師傅爲計然,“計然”只是一個稱號,並不是真名,是擅長運籌計算的意思。據說老子過去也曾經是他的徒弟,這來歷貌似很厲害。

《史記》中就記載,范蠡從他師傅那裏學會了《戒滯停》、《尚平均》和《貴流通》等七策,這些書可謂是最早的商業理論,范蠡在專研這些書之後,確實名聲鵲起,並開始在楚國擔任官員,認識了文種。

戰國時期著名商人,白圭爲什麼沒有范蠡出名?

緊接着范蠡和文種覺得楚國的官場過於黑暗,基本都是那幾大家族在掌管朝政,根本沒有他們的機會,於是范蠡和文種選擇去往越國。

而白圭的老師也很厲害,是爲鬼谷子,據說鬼谷子傳授一本“金書”給他,裏面的理念,就有白圭後面提出的“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而後白圭學成出山,也曾經當過官,他先去的是魏國,畢竟那裏有他的師兄弟龐涓,去到那裏確實能有個照應。

龐涓和白圭兩人專修的方向不同,白圭注重財政,注重經營發展,而龐涓是個軍事家,因而白圭和龐涓的關係,並沒有像龐涓和孫臏的關係那麼惡劣。

後期發展

對比白圭和范蠡,兩人都從政,不過范蠡成爲越王勾踐最信任的大臣,在范蠡的協助之下,越國一雪之前落敗給吳王夫差的會稽之戰,消滅吳國,幫助越王勾踐稱霸諸侯。

在功成名就之後,范蠡選擇隱退,開始從商,而選擇留下的文種,晚年被越王猜忌賜死,從這也看出了范蠡很有先見之明。

而白圭輔助了魏惠王,雖然從政期間白圭也有不錯的政績,比如修築堤壩,搭建水利工程,只是苦於魏惠王過於驕縱,只想爭霸諸侯,因而同各個諸侯國都有矛盾,這對魏國的後期發展極其不利。

在君主不力,同時官場黑暗的情況下,白圭選擇離開魏國。

之後白圭也去過齊國和中山國,但都沒有什麼建樹,進而開始從商。

戰國時期著名商人,白圭爲什麼沒有范蠡出名? 第2張

范蠡的從商經歷,最出名的就在於他“三遷”,第一遷在於他選擇跟隨越國君主,雖然過去越國落敗於吳國,但范蠡還是堅持跟隨勾踐,後期的越國的崛起,也符合他的投資理念。

這第二遷就是在於離開越國,他當時選擇到了齊國,改名號爲“邸夷子皮”,他用着過去從老師計然那裏學來的知識,逐漸富集財富,很快他就富可敵國,甚至齊國的國君都聽說,想找他爲相。

范蠡不希望從政,於是他散盡自己財富,離開齊國,這是他的第三遷,這次他到了陶地,在這個地方,他很快發現是經商要道,一般他都是找準機會,就開始貿易,很快他又很有錢了,當時的他還被稱爲陶朱公。

而白圭,他基本上是研究商學理論,他是范蠡之後的人物,自然吸收了范蠡商學的那一套理論。

白圭在對官場失望之後,他就開始經營貿易,發展生產,《漢書》對他有很高的評價,認爲他是“天下言治生之祖”。

他曾經提出過“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句話通俗理解就是倒買倒賣。

而《漢書》中也記載過他的一個經商理念:“欲長錢,取下谷;長石鬥,取上種。”

這句話的含義是想要掙長遠的利益,就應該種下等的穀物,因爲這些是民衆必須品,而想要增加糧食的產量,就應該採用上等的種子。整句話可以理解爲增加產量,薄利多銷。

除開經商的策略,白圭還要求了商人應該具有的品質,他認爲一個優秀的商人,應該具有智,勇,仁,強等優秀品質。

白圭之所以沒有范蠡那麼出名,很大的原因是范蠡在從政方面有巨大的成功,而且他在功成名就之後,能夠及時隱退,纔有他傳奇的經商經歷。

白圭在自身的經歷上,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都沒有像范蠡一樣達到很大的成就,特別是從政方面,建樹遠不及范蠡。

但白圭在經商之道的研究上,可謂是前無古人,這也就說明他在研究商學理論這方面,還是強過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