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爲什麼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將孟子的遺像移除殿外

朱元璋爲什麼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將孟子的遺像移除殿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朱元璋恨孟子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一、朱元璋爲何如此的恨孟子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他對佛和道,即重用又時不時的要殺戮道士和和尚。對儒家、法家也是如此,他經常對李斯、韓非等法家人物的代表痛罵,但他對法家的治國理念又是非常的崇拜。儒家思想似乎是他的惟一旗幟,但他從骨子裏,看不起儒生。他下令"有司造成均,凡士人肄習案座,皆以獨木爲之",人問其故,朱元璋回答說:"秀才頑,使之堅厚,毋敗吾案。"(來源於《明朝小史》卷1)此事雖小,但可以看出讀書人在朱元璋心心中位置是非常的低等。

朱元璋爲什麼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將孟子的遺像移除殿外

明朝建立初期,全國需要大量的人才,南京中央政權急需人才治理和統策,朱元璋對羅致治理天下的賢才包括元遺民,還是相當的重視的。曾經投奔他的人包括宋濂、劉基、陶安等,他剛開始還是非常信任他們的。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對他們還是非常不錯的。劉基是他的軍師,都尊稱他們爲先生,這也是朱元璋對他們的知遇之恩吧。洪武初年,處州府在繳納稅糧時,朱元璋特意給劉基的故鄉青田縣減免了五合畝稅,這要是爲了感謝劉伯溫的幫助(來源於《明史·劉基傳》)。宋濂是一個標準的儒生。他曾是朱標的老師,並且給朱元璋講解很多關於經史和治國平天下之道。後來擔任翰林院學士、知制誥等官職,並且參與編寫了《元史》,被稱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朱元璋在文學方面有什麼不懂得都要向他請教,明朝建立初期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不錯的。陶安也同樣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

但是其他讀書人就沒有上面四個人那麼幸運了,元朝滅亡後,很多從元朝轉投過來的讀書人,他們是朱元璋最痛恨的目標,危素就是其中之一。危素在元朝曾經參與編寫《宋》、《遼》、《金》三史,還撰寫了《后妃》傳。明軍攻入大都後,"兵入府藏,垂及史冊,公(危素)言於鎮撫吳勉輩而出之。由是累朝實錄無遺缺者,素之力也"(來源於《玉堂叢語》卷4)。"危學士素以勝國名卿事我太祖,年既高矣,上重其文學,禮待之。一日,上燕坐屏後,素不知也。步履屏外,甚爲舒徐。上隔屏問爲誰?素對曰:'老臣危素。'語復雍緩。上低聲笑曰:'我只道是伯夷、叔齊來。'"(來源於《前聞記》)危素才華橫溢朱元璋都如此對待他,那麼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動不動他們就會遭到朱元璋的殘害。

洪武三年,詔革諸神封號,朱元璋對孔子還算寬容,"惟孔子封爵仍舊。且命曲阜廟庭,歲官給牲帑,俾衍聖公供祀事"(來源於《明史·禮志四》)。公元1368年"丁未,以太牢祀先師孔子於國學"(來源於《明史·高祖本紀二》)。又遣使到曲阜致祭,使者臨行前,朱元璋諄諄告誡說:"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並。有天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爲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聖之道。今既釋奠成均,仍遣爾修祀事於闕里,爾其敬之。"(來源於《明史·禮志四》當時孔子的後人對朱元璋的詔書不理不問時,朱元璋龍顏大怒。

朱元璋爲什麼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將孟子的遺像移除殿外 第2張

據記載,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手下徐達攻入山東濟寧,孔老夫子的故鄉正好在曲阜的濟寧路,於是朱元璋邊讓孔克堅到南京去拜見他。孔克堅當時猶豫不決,臥病起不來,於是讓他的兒子孔希學代替他前去朝拜。朱元璋起了疑心,他認爲孔克堅看不起他,感覺受到了污辱,非常的惱怒,便下了一個詔書給孔克堅,朱元璋說:"吾雖起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稱帝者,漢之高祖也。爾言有疾,未知實否。若稱疾以慢吾,不可也。"孔克堅感覺自己大事臨頭了,立即日夜兼程地來到了南京。朱元璋一看孔克堅來拜見自己了非常高興。

朱元璋爲什麼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將孟子的遺像移除殿外 第3張

公元1368,朱元璋在謹身殿召見了孔克堅。詔"衍聖公襲封及授曲阜知縣,並如前代制"(來源於《明史·高祖本紀二》)。

但是朱元璋,還是對孔子這麼一個人靈魂的存在,仍然不滿意。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詔說:"孔廟春秋釋奠,止行於曲阜,天下不必通祀。"詔令一出,朝野一片譁然。刑部尚書錢唐立即上書朱元璋"伏闕上疏言:'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侍郎程徐也上疏勸諫說:"古今祀典,獨社稷、三皇與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則無以生,非孔子之道則無以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皆聖人也;然發揮三綱五常之道,載之於經,儀範百王,師表萬世,使世愈降而人極不墜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讀其書,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舉其祀,非所以維人心、扶世教也。"(來源於《明史·錢唐傳》)。經過大臣們的一再勸阻,朱元璋感覺自己做的確實過分了,於是很不情願地收回了詔書。但是他心裏一直壓着火,過了幾年,他便把心中的這團火發在了孟子的身上。

朱元璋爲什麼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將孟子的遺像移除殿外 第4張

主要是孟子的思想惹惱了朱元璋。孟子最突出的思想是"以民爲本"。孟子有一句名言:"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來源於《孟子·盡心下》)孟子的思想是把"土地、人民、政事"作爲國家的"三寶",如果誰能做到以上三點,那麼他誰就是王。因爲"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上》)。誰要對百姓不好,他就是孤家寡人的"一夫",這樣的人根本不配擁有天下。推翻這樣的天子,是順應民意,正如周武王"誅一夫紂"推翻殷紂王的統治一樣,是爲民除害。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來源於《孟子·離婁上》)只有得到民心,才能得到天下。

怎樣才能得到天下呢?孟子思想認爲,要以民爲本。"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來源於《孟子·離婁上》)。朱元璋看到以上內容後,非常生氣,於是把積壓多年的心中怒火發到了孟子的頭上。

朱元璋爲什麼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將孟子的遺像移除殿外 第5張

二、朱元璋孟子事件的始末

全國祭祀孔子的祭禮沒能執行,朱元璋一直壓着心中的怒火。公元1372年,朱元璋在看《孟子》的書籍時,看到了"民貴","君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以及"霸道"、"暴君"、"一夫"這些語言之後,更是火上澆油。朱元璋一邊看,一邊罵:"如此荒謬之言,哪裏像臣子說的話?""倘此老在今日,豈可免我一刀"。當天晚上就命手下將孟子的像逐出了文廟殿外,任何人不得祭拜。並下令,任何朝中大臣"有諫者以不敬論,且命金吾射之"(來源於《明朝小史》)。

朱元璋爲什麼如此的恨孟子 甚至將孟子的遺像移除殿外 第6張

看到朱元璋的聖旨,滿朝文武,人心惶惶。刑部尚書錢唐卻挺身而出,向朱元璋上書,爲孟子求情。朱元璋看到求情書後更是憤怒,朱元璋身邊的太監把朱元璋生氣的情景告訴了錢唐。錢唐說:"臣爲孟軻而死,死有餘榮。"(來源於《明史·錢唐傳》)。然後擡着事先準備好的棺材,漏着胸部,冒着被殺的決心,直接向奉天殿方走去。太監們看到這情景趕緊去稟報。不料,朱元璋卻命"金吾"衛士準備好弓箭,如果錢唐敢進來,就將其射殺。朱元璋看到錢唐之後更加惱恨,命衛士將錢唐射殺在殿中,錢唐被箭射後仍然爬向朱元璋。此時朱元璋表情非常的害怕,終於 同意了錢唐的上書,朱元璋命令太醫的太醫趕緊爲錢唐治療箭傷。公元1373年,朱元璋下了一道諭旨"孟子辨異端,辟邪說,發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極不情願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請了回去(來源於《明史·禮志四》)。此時發生以後,錢唐拯救了孟子的遺像,後人對錢唐可謂是讚不絕口。孟子不移除殿廟外的公案,到此纔算結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