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在位時發展經濟,爲何又下令禁海禁礦?

康熙在位時發展經濟,爲何又下令禁海禁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康熙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隨着臺灣的迴歸後,康熙帝鑑於國內局勢已經穩定,於是一改大清初期不許下海的政策,在康熙二十三年廢止了禁海令。當時,一部分官員反對開禁,康熙一針見血地說以前儘管也實行海禁,可私自出海的船隻從未停止過。主張海外貿易不能實行的,無非是有些官員想着趁機撈油水罷了!海禁廢除後,清政府在廣東澳門、福建漳州、浙江寧波台山沒口海關,管理來往商船,徵收關稅對外國商船實行了減免商稅的鼓勵政策。

於是中國與南洋、西歐及日本都有了的貿易往來。康熙還允許民間造船出海進行貨物交易,蘇州的官營船廠年產貨船上千艘。自康熙二十八年至康熙五十年的二十三年間中國開往日本的船隻就有1791艘。開放海禁30餘年,南洋的藥材、香料、棉花,西歐的呢絨、自鳴鐘、玻璃、儀器源源不斷流入中國。而中國的茶葉、生絲、綢緞、陶瓷也大量的輸入世界各地。海外貿易的發展,在使清政府獲得了相當可觀的關稅收入的同時,也促進了東南沿海的手工業發展,使這個地區的經濟又重新繁榮起來。

康熙在位時發展經濟,爲何又下令禁海禁礦?

江南絲織在明代就已經發展到相當水平,歷經明末的戰亂和清初的屠殺,也是一片蕭條、康熙減少了對江南絲織業的稅收,取消了每家機戶的織機不得超過百張的限制,鼓勵有能力者多置織機。絲織業很快恢復和發展起來。與此同時,製糖業和陶瓷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康熙年間僅臺灣一地就年產蔗糖二、三萬石。江西景德鎮的工匠有十幾萬人,瓷器的花色水平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隨着工商業的發展和對外貿易的繁榮、一批新興的工商業城市大批涌現出來。

康熙在位時發展經濟,爲何又下令禁海禁礦? 第2張

康熙還逐步放寬了對採礦的限制。他採納了雲南總督蔡毓榮的建議、於康熙二十一年允許私人開礦、實行任民開採、國家收稅的政策。雲南的採礦業隨之興旺起來,銅開採量達到每年400萬斤。廣東有個大商人何錫申請在廣東海陽的仲玩山開採銅鉛礦、並願意每年上繳5萬兩銀子,康熙特許他試辦三年。這樣,到了康熙後期僅雲南的銅礦就有18處,礦工近百萬人,廣東、廣西、四川、湖南等省的採礦業也有了較大規模的發展。

但是,作爲封建地主階級政治的代表康熙,他僅僅是把開海、開礦當作了經濟上的權宜之計,他沒有做出更長遠的考慮,當大清朝的經濟恢復和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康熙認爲開海開礦在政治上的危害遠遠大於經濟利益時,他又下達了要禁海禁礦的旨意。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禁海令的下達使海區的貿易稅收銳減,手工業者的技藝無法充分發揮,行商者只好閒守在家,花費了巨資建造的商船,只能任其閒置岸邊直至腐爛。更嚴重的是康熙的禁海政策長期被他的後人奉爲國策、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中國日益處於落後捱打的地位。

小編認爲康熙曾經一度打開了對外貿易的大門,但最終又將大門關閉起來,這明顯就是過大於功,可能是由於康熙曾開創的他的康熙盛世,所以他覺得大清國已然站在了世界頂端,不需要再開放門戶,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使本來處於很先進的大清國日益落後於他國,從而引發了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