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李廣是個怎麼樣的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出塞》不但寫出了雄心萬丈的大漠豪情,也在無數人心中樹立起一個英雄的形象,他所描繪的不是別人,正是有“飛將軍”之稱的李廣。

李廣是漢代名將,戎馬一生,爲大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匈奴當時是漢朝的心腹大患,時刻威脅着漢朝的統治,可是對匈奴人來說,李廣簡直就是“噩夢”,他們對於李廣的忌諱,甚至要比衛青和霍去病還要多,究其原因,就是因爲李廣作戰勇猛而兇悍。匈奴人每每提到李廣,總是用“避之數歲”來形容,這足以折射出李廣對匈奴的震懾。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李廣與匈奴作戰長達40餘年,後來還幫助漢景帝平息了“七國之亂”,在當時真可謂是“功高蓋主”,這樣的人,在歷朝歷代早就封侯拜相了,可是,李廣至死都只是一個“將軍”、而沒有封侯,這是皇帝昏庸嗎?其他皇帝可能會,但“漢武帝”這個金字招牌可不是吹出來的,他的英明在所有帝王中都是屈指可數,他不可能埋沒李廣的功績。那爲何會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尷尬局面呢?這可能就要從咱們的“飛將軍”身上找問題了

其一:行爲隨性

這是個褒義詞,但是用在李廣身上的時候,就可能成爲一把“雙刃劍”,可以用現代的“無組織、無紀律”來形容。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第2張

李廣不愛攀附權貴,這是衆人皆知的,因此,在朝堂沒有幾個人會爲他說話。當年他在漢景帝平息“七國之亂”時確實有功,但是,卻私下接受了樑王授予他的將軍大印,這一點讓漢景帝十分不滿,最後僅僅封賞一個上谷太守,讓他鎮守邊關,天天與匈奴交戰。最後,還是典屬國公孫昆邪對漢景帝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又過於自負,如此安排,恐怕會失去他",景帝這才提拔他爲上郡太守,但是心裏對他卻異常冷落

得罪權貴可能沒問題,但是,得罪皇帝那就是“找死”,關鍵是整個朝堂除了孫昆邪竟然沒有人據理力爭、爲李廣邀功。因此,李廣錯過了一個“封侯”的大好時機;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第3張

其二:個人主義

李廣的威名之所以能夠傳遍大漠,一來因爲他的勇猛,二來就因爲他的以身犯險,或者說他的個人英雄主義比較強烈

兩軍交戰時,李廣爲了能“百發百中”,總是敕令手下軍士等到敵軍近身再放箭,手下人嚇得要死,他卻從容淡定。這在現在叫做“冒險精神”,在古代戰場上卻有利有弊:固然能增加射中的機率,但是,弓箭不是手槍,不能隨手就能打出第二發。如果衝鋒的敵人在數量上佔優,那自己的損失也就可想而知。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第4張

個人的冒險主義和英雄主義,讓李廣的功過參半,在“論功行賞”的年代,那些功績無法構成強有力的說服力,因此,他的“封侯”之路也就註定崎嶇坎坷。

同時代的另外一位將領程不識就是最好的對比。程不識沒有太顯赫的戰功,但是爲人十分謹慎,行軍佈陣、乃至安營休息時也能做到人不卸甲、馬不卸鞍,從始至終都秉承着一個“穩”字,因此,程不識早早就封侯了,留下落寞的李廣

其三:心胸狹窄

李廣的威名和他的心胸實在不成正比,有人在他遭到貶黜時喊過他“前李將軍”,他耿耿於懷,後來被複職,他隨意找了個理由就將那個人給處決了,心胸可見一斑。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第5張

李廣擔任隴西太守時,羌人謀反,李廣暗中聯絡了其中一個首領,許以榮華富貴,騙其帶部下歸降。首領帶800餘人來降,卻被李廣全部誅殺。這個情節是不是很熟悉?對,晚清重臣李鴻章就是用這個方法對付那些太平軍降將的。這是種出爾反爾、毫無信用的無恥行爲,王朔評價李廣時就說:沒有比殺降者更無恥的,單憑這一點,就活該李廣不能封侯!——話糙理不糙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第6張

歷史上心胸狹窄的人多了去,這是人的一個性格,無可非議,但是誰也想不到,這個缺陷最終讓李廣走上了絕路

在後來漢軍和匈奴的一次大對決中,衛青是統帥,已經年邁的李廣十分希望可以成爲前鋒,若是立功,退休時還能圓了自己的“封侯夢”。可是漢武帝卻命令衛青讓李廣繞道(也有史料說衛青故意這麼做的)。沒成想,李廣的部隊遭遇風沙,一度迷路,待到和大部隊匯合時,那邊衛青已經解決了,而且,衛青還要追究責任。衛青沒有直接找李廣,只是派了一個手下去質問,李廣認爲這是一種侮辱,回營地之後就拔劍自刎,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李廣難封”被後人感嘆了千年,你可知李廣爲何封不了候? 第7張

李廣一世英名,可是,他的性格又註定他得不到統治者的絕對信任,從而也就註定了他與“封侯”無緣。李廣是個犟人,縱橫沙場幾十年,卻都未對自己的行事風格做出反思,到頭來“空有報國心、卻無封侯路”。

“李廣難封”的背後,又何嘗不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恆古定律呢?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爲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爲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這也算是了了“飛將軍”的一樁心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