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朱元璋是怎麼開創洪武之治的?

揭祕:朱元璋是怎麼開創洪武之治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朱元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初的官僚機構沿襲元朝,朱元璋進行了改革,在中央廢除中書省。明初,中書省負責天下政務,其長官爲左、右丞相,位高權重,丞相極易與皇帝發生矛盾,明初時,以胡惟庸任相後最甚。胡惟庸勢力逐大,威脅皇權。且日益驕橫,懈怠政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處死了胡惟庸和有關的官員,同時宣佈廢除中書省,不再設丞相。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錦衣衛指揮使參奏藍玉謀反,朱元璋隨即令人將其拿下,並由吏部審訊。當吏部尚書詹徽,令藍玉招出同黨時,藍玉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黨!”話音未落,武士們便把詹徽拿下,審判官們目瞪口呆,不再審了。三天後,朱元璋將藍玉殺死,爾後,就是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胡、藍兩案,前後共殺四萬人。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出於監控官員的需要,朱元璋將管轄皇帝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爲錦衣衛,並授以偵察、緝捕、審判、處罰罪犯等權力,這是一個正式的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俗稱“詔獄”,詔獄裏採取剝皮、抽腸、刺心等種種酷刑。朱元璋還讓錦衣衛在朝廷上執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慘死杖下,工部尚書薛祥就是這樣被活活打死的。朱元璋派出大量名爲“檢校”的特務人員,暗中監視。有一次,大學士宋濂上朝,朱元璋問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沒有,請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實回答。朱元璋聽後滿意地說:“果未騙朕。”

揭祕:朱元璋是怎麼開創洪武之治的?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看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朱元璋的節儉,在歷代皇帝中也堪稱登峯造極。稱帝后,在應天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還讓人在牆上畫了許多歷史故事,以提醒自己。

朱元璋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牀,並無金龍在上,“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他命工人給他造車子,造轎子時,按規定,應該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銅代替。主管的官員說,用不了很多黃金,朱元璋卻說,他不是吝惜這點黃金,而是提倡節儉,自己應作爲典範。朱元璋還在宮中,命人開了一片荒來種菜吃。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某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塊被單給大臣們傳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絲綢拼接縫成的百納單。朱元璋說:“此製衣服所遺,用緝爲被,猶勝遺棄也。”

與民休息:明朝伊始,朱元璋便實行了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政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外地州縣官進京,朱元璋對他們說:“天下初定,老百姓財力睏乏,像剛會飛的鳥,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樹,不可動搖它的根,重要的是休養生息”。

朱元璋鼓勵開墾荒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下令: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他還採取強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對於墾荒者,由政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還規定,農民有田五至十畝的,必須栽種桑、棉、麻各半畝,有田十畝以上者,加倍種植。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還有軍屯和商屯。軍屯由衛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農具。明軍士屯守比例是:邊地軍隊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內地軍隊二分守城,八分屯田。軍糧基本上自給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邊境僱人屯田,就地交糧,省去了販運費用,獲利更豐。由於商屯的實行,既解決了軍糧問題,同時也開發了邊疆。

輕徭薄賦: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多次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大型的租稅蠲免。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規模地蠲免賦稅。之後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應天、河南、北平、山東、江西、兩浙等地陸續蠲免賦稅。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統計時,天下田土,已達到3,874,746頃。

朱元璋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的生產熱忱高漲。明初農業發展迅速,使元末農村的殘破景象得以改觀。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促進明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朱元璋的休養生息政策,鞏固了新王朝的統治,穩定了農民生活,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朱元璋十分重視興修水利和賑濟災荒。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關水利的建議,地方官吏須及時奏報,否則加以處罰。到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全國共開塘堰大約四萬零九百八十七處,疏通河流大約四千一百六十二道。

明初,由於連年戰亂,加上疫病流行、河水連連氾濫,中原人口銳減,而山西卻未經大戰,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人口相加,還不及山西人口的一半。中原大地赤野千里,人跡罕見。爲此,朱元障下決心從山西大規模移民,整修河堤、恢復鹽場、發展生產。

洪武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遷移行動,涉及人數達百萬之衆。其聲勢之大,範圍之廣,曠古絕今。洪武移民不僅合理地分佈了人口生存空間,而且,移民與當地土著在文化上、心理上、習俗上,經過長期的交融交換,地域文明必然會相互照應,爲大明帝國成爲當時世界最強盛的國家奠定了基礎,爲漢民族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故史稱:“洪武之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