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泰國小鎮“班清”鮮爲人知的史前寶藏

揭祕:泰國小鎮“班清”鮮爲人知的史前寶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當我們提到遠古人類文明的代表時,也許你會馬上想到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別通天塔,想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想到耶利哥城和“死海古卷”,想到地中海上腓尼基人的帆船和文字,想到在尤卡坦和危地馬拉熱帶叢林中的瑪雅文明……然而還有一些在人類歷史上存在的文明之源,歷經千萬年之後已被歲月的塵埃深深地掩埋在不爲人知的角落,泰國的班清小鎮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驚人的發現幫我們揭開了歷史神祕的面紗!

揭祕:泰國小鎮“班清”鮮爲人知的史前寶藏

網絡配圖

班清是位於素有萬塔之國之稱的泰國東北部的呵叻盆地上。這裏原是個異常平靜的小鎮,生活在這個小鎮上的人們早已習慣了單調和閉塞,多少年來他們一直重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一直過着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但是,1966年,一些似乎不起眼的發現卻從此改變了這個小鎮的命運,它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平靜,也不再可能像原來那樣平凡。一夜之間,班清這個名字像長了翅膀似的,飛過了太平洋,飛渡了大西洋,成爲一些大名鼎鼎的考古學家研究的重鎮。

從1966年起,考古學家在泰國東北部呵叻盆地上的班清小鎮發現了一些史前墓地,在這裏除了骸骨,還埋藏着價值連城的稀世寶藏:各種陶器、石器以及做工精美的金屬製品。這些寶藏的發現使得名不見經傳的班清小鎮一夜之間名揚天下。難道僅憑這些所謂的寶藏,這個小鎮就能揚名嗎?當然不是,畢竟考古發現的衆多陵墓能發掘出各種寶物的地方實在太多,那麼究竟是何意義非凡的寶物能使得這個小鎮就此不同往昔呢?

1966年,美國哈佛大學一名叫斯蒂芬·揚的學生來班清進行社會調查。一天,當他經過一個築路工地時,看到工人們挖出了一些陶器碎片。這些碎片上的奇怪圖案,引起了他的注意,出於好奇他便從中挑選了幾個圖案美麗的殘破陶罐帶回了美國。這些陶罐遠渡重洋爲班清小鎮的揚名埋下了伏筆。

輾轉之間,一些陶罐便來到了美國着名的藝術史學家伊麗莎白·萊昂斯的手上。爲了弄清這些陶器的歷史,1968年,她把一些陶器碎片送到費城大學博物館的考古研究中心進行鑑定。費城大學博物館的考古研究中心將這些陶器碎片進行碳14測定。檢測結果令所有在場的學者大吃一驚,因爲這不是一些普通的陶器,它們均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被製造出來的!研究人員不敢相信這樣的結果,因此他們又多次將不同的碎片通過多種不同的手段進行鑑定,但鑑定的結果都是一樣——陶罐來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

這很可能是歷史的又一大發現,處在驚喜中的學者們立刻將伊麗莎白·萊昂斯請到了研究室,經詢問,他們得知這些東西來自一個叫做班清的泰國小鎮。學者們不敢相信這個事實,因爲史學界過去一直認爲,泰國的可考歷史至多也就有1500年,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將改寫傳統的認識,也勢必對人類演化過程的推測有着重大的改變。費城的學者們馬上和泰國有關文物部門取得聯繫,說他們準備來此地進行考察。可班清實在是一個太過安靜的小地方,連泰國當局也不清楚這個小鎮究竟在哪兒。他們只得等費城的衆多學者到達後,取出地圖讓他們自己辨認這個小鎮的位置。

1974年,在聯合國的資助下,泰國藝術廳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對班清開始聯合考古發掘。來到班清小鎮之後,學者們並沒有抱多大希望,很顯然這裏真是個與世隔絕的殘破小鎮,他們很難想象這個人口不足五千、世代以種稻爲生的小鎮會有多久的歷史。然而,他們中誰也沒想到,考古工作的第一天,這個小鎮就給了他們一個巨大的驚喜。因爲當工作人員挖掘到地下5米時,這裏出現的場景讓在場的考古學家們驚呆了!

揭祕:泰國小鎮“班清”鮮爲人知的史前寶藏 第2張

網絡配圖

他們發現在地層下面竟是一些六層界線分明的墓葬。其中最深的一層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左右,而最淺的一層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要知道,史學界一直認爲,泰國的可考歷史至多有1500年,而他們眼前的一切都大大超過了傳統認識中的泰國曆史。儘管他們來之前已經有了重新發掘歷史的準備,但真正揭開歷史面紗的這一刻,他們還是被震驚了。

第一天的驚人發現調動了整個工作組的熱情,挖掘工作一發而不可收,這個小鎮下彷彿埋藏着無數的寶藏,在這裏人們每天都能挖掘出大量的文物,到後來這些寶物實在多得讓工作人員無法一時清點出來,只能以噸來計算。在挖掘工作正式啓動的第二年,班清就挖出了共計18噸的各類文物,其中除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金銀飾品之外,還有一些用象牙和骨頭雕刻的人像,用玻璃和次等寶石製作的光彩奪目的珠串。經過對挖掘的文物進行測定可知,這些寶藏至少已在班清埋藏了5000年之久。

這次的發掘工作不僅使得許多至寶重見天日,更重要的是,它們足以爲泰國曆史正名。發掘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班清人就已經掌握了青銅的冶煉技術,通過對發掘出的這些精美銅器鑑定表明,它們的製作年代均大約在5000年前,這是現在認知的世界上歷史最久遠的發明。過去的歷史學家一直認爲,5000年前的東南亞人還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時代,而青銅器最早應該是起源於兩河流域,冶金術則是從西亞傳播到世界各地的。考古事實證明,那時的班清居民已經相當進步了,他們不僅居住在固定的居民區,懂得種植水稻和其他農作物,而且還能製作出漂亮的陶器。班清的考古發掘,對以往的這種結論將是一個最爲有力的挑戰。班清的青銅器將會促使考古學家對過去的觀點提出新的見解。

有人就在此基礎上提出疑問:泰國的班清會不會是青銅器真正的發源地呢?

這次發掘工程的主任考古學家切斯特·戈爾曼就對此深信不疑。他說:“我們深信,鍊銅術的起源最早可能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其發源地就在泰國呵叻盆地邊緣的山脈之中。這裏從古至今都以錫、銅儲量豐富而聞名。班清的出土文物是豐富的,有衆多形狀不一的陶器,在淺黃的底色上,繪着深紅色的圖案。有些圖案看來是古代藝術家們隨心所欲、一揮而就的,有些則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精心繪製的幾何圖形,如同古希臘的骨灰罐上的圖案。從外形上看,有些是頸部很細的高花瓶,這需要很高的製作技巧;有些是矮胖的大缸,上面卻有着極爲精緻的圖案,顯得不太協調。看得出他們在製作中的自由發揮和瀟灑自如。”

通過對班清挖掘出的文物進行整理、分析後,學者們認爲,班清文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青銅製品,這些青銅製品在製作技術上隨着時代的發展有着不斷的創新。

早期墓葬中發掘出來的青銅錛和青銅手鍋的含錫量只有1.3%,製作也相對粗糙,嚴格地說只能算是紅銅製品。但到約公元前1000年,班清人就已經掌握了製作各種精緻的青銅手鐲、項鍊、戒指和長柄勺的技術了。從班清人的製作工藝來看,他們的技術也相當精湛,他們能在一把長柄勺的勺把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動物圖案。從冶煉技術上來看,班清人在這一時期製作的青銅器就其銅錫配比來講也比較科學。這些無不說明那時的班清人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青銅的冶煉和製作技術了。

揭祕:泰國小鎮“班清”鮮爲人知的史前寶藏 第3張

網絡配圖

除青銅器外,班清的地下還出土了爲數不多的鐵器,有鐵腳鐲、鐵手鐲和雙金屬的矛頭、斧頭等文物。而在晚期的青銅製品中,還發現了一些用含錫量高達20%的青銅鍛造成的頸圈,而且因爲含銅量過高很容易使物件破碎,所以在製作時,班清人已經懂得將它們煅造成多股再進行扭曲。然而對於班清人是如何掌握這項重要技術的,考古學家們至今也無法解釋。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考古學家認爲東南亞地區的早期文明是受了古代印度和中國的影響才發展形成的。但這一次的考古發現似乎要顛覆人們的某些認識。就青銅文化來看,有人就推測班清文化不僅是東南亞,而且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銅文化。據人類現在掌握的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初的中東青銅是紅銅與砷的混合物,後來,在接近公元前3000年時,錫才取代了砷,青銅就變成了銅與錫的合金。據此,有人認爲,班清的青銅文化可能是世界文化的之源,而中東或中國的冶金術可能就是源於泰國呵叻盆地這一帶。人們甚至猜想,班清的地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

當然,大多數學者還是認爲,那種把所有重大發明都歸於一個源泉的觀點是片面的。就冶金術來說,它完全有可能是在世界各地獨立演化出來的,也可能是同時產生的,當然也可能存在相互影響和傳承。

除了那些藝術價值很高的青銅器外,這裏還發現了許多製作精美的陶器。這裏的彩紋陶器大致可以劃分爲三個時期:前期的陶器有灰色、黑色的壺和各種各樣的盆,陶器的底部呈圓形,寬邊上描繪着花、蛇、蜥蜴、昆蟲、魚、鹿等圖形;中期陶器的形狀和裝飾多樣,但都有一個顯着的特徵就是腹部鼓起;後期的陶器,用幾何圖形和螺旋狀、條紋狀等圖樣裝飾,形式多樣,線條富於變化,製作技藝精湛。

另外從目前出土的一副人類骨骼化石來看,遠古時期的班清人早已過上了文明的定居生活,他們有固定的居所,飲食上以豬、雞、大米等爲主食。而且,那時候的班清人已經使用鐵器進行勞作,並學會了飼養水牛和水田耕作方法。總之這些發現都表明,在幾千年前,這裏的人們絕不是蠻荒的野人,他們擁有自己的文明……

對班清文化的探祕一直就沒有停歇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班清出土的寶藏將會越來越多,有關它的爭論也將更深更廣泛,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一個曾被認爲是不可能存在的文明,確確實實是存在過的。因爲這裏有成千上萬個古墓葬,數量之多遠遠超過埃及的國王谷。它們之中隱藏的祕密只有等待人們進一步發掘鑑定。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班清考古遺址作爲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班清再也不是那個樹木不多,降水量很少,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的普通小鎮了。一次偶然的經過,一次無意識的鑑定,引發了一連串驚人的發現。我們不知道在班清這個小鎮的地下到底還有多少古墓,多少寶藏。相信有一天,這個小鎮會再次讓世人震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