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汗血寶馬”到底有多珍貴?揭祕歷史上的“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到底有多珍貴?揭祕歷史上的“汗血寶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大名鼎鼎的汗血寶馬在歷史上到底有多珍貴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歷代帝王,圍繞這種寶馬垂涎三尺。漢武帝曾爲它們發動過兩場對外戰爭。隋煬帝則迷戀上天的真龍“配種”,還專門牽了一羣發情的母馬,在西域的天池邊遊蕩,試圖配上“天馬”。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就是“阿哈爾捷金馬”,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等。這種馬有三大特徵:一,體形健美:二,速度極快;三,汗出如血。正因它與衆不同,才作爲很多國家歷代宮廷的御用馬匹。比如,亞歷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都曾以這種“頂級坐騎”。

“汗血寶馬”到底有多珍貴?揭祕歷史上的“汗血寶馬”

這種馬匹原產於土庫曼斯坦的阿哈爾綠洲,歷經三千多年培育而成: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據說,汗血寶馬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顯然,這是文學化的描述。一般說老,馬的極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過200多公里。如果再提速一倍,恐怕就得活活累死。目前,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爲,84天跑完4300公里。看來,這種馬奔跑的速度,也是相對而言。快,而且耐力十足,奉爲珍寶也很正常。最奇特的就是“汗出如血”,其實,“汗血”也是一種詩情畫意。據說,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溼,那些棗紅色或深栗色毛的馬匹,出汗之後,局部顏色就會更鮮豔,遠遠望去,酷似鮮血浸染一樣。況且,馬膀子、馬脖子是汗腺最發達的地方,因此,飛跑起來,渾身上下便血色泛光,煞是醒目。現在,全世界的“汗血寶馬”非常稀少,據統計,僅有2000匹左右,而且多產於土庫曼斯坦。該國常把這種古老的馬匹當作寶物贈送各國元首。土庫曼斯坦甚至將國寶汗血馬的形象,繪製在國徽與貨幣上。

很久以前,在茫茫西域大漠中,一個騎士和他的寶馬被困在了這不見人煙的瀚海之中。由於水早就斷絕了,騎士的嘴脣早已經乾裂得像枯樹皮,他快走不動了。而那匹騎士心愛的寶馬也是強弩之末,已經沒有往日馳騁疆場、睥睨羣雄的霸氣了。騎士放眼望去,大海一樣寬廣的沙漠似乎沒有盡頭,而水源卻依然沒有找到。旅人回頭看了看那匹忠實的愛馬,心在痛苦地掙扎着。突然,他拿出了一把匕首,然後久久地凝望着寶馬。寶馬似乎明白了主人的心思,眼中全是哀痛,滴下了淚水。但它沒有反抗,也沒有逃跑,更沒有驚恐,只是伸出它乾燥的舌頭舔了舔主人的手背。它願意爲了主人而犧牲自己。然而,匕首重重地落下,然後再迅速地抽出,緊接着一道紅色的血液從血管裏迸出時,寶馬呆住了,因爲,那鮮血是從騎士的手臂中流出來的。騎士,將手臂送到寶馬嘴邊,“喝口吧,夥計!”寶馬舔了舔主人的手腕,然後仰頭一陣悲嘶,接着馱起騎士飛奔而去……終於,他們找到了綠洲,脫離了危險。後來,騎士發現,每當這匹寶馬在急速奔跑時,身上就會滲出一片血色的汗珠。從此,這匹馬的後代在狂奔之後,都會在肩胛部位流出血色汗水。這就是汗血寶馬由來的傳說。當然,這只是一種民間的傳說,其真實性還是很值得商榷的,但是這個傳說卻反映出了人們對人與馬之前情感的認同、尊重,也反映出了人們對汗血寶馬的喜愛。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使開始頻繁來往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的大宛馬,於是奏知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後大喜,特意鑄了一匹金馬,命使者送到大宛國,想用金馬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王拒絕,漢使也在歸途中被殺。漢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於是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並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這次戰爭使得漢朝的威望達到了新的制高點。西域諸國幾十年中不敢妄動。後來班超出使西域,僅帶幾個人、幾匹馬就能降伏一個國家,甚至漢朝的使節可以隨時廢立其國君,調發幾國軍隊攻打敵對國,沒有一個國家敢不遵從。漢軍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但這些馬經過長途跋涉後損失慘重,到達玉門關時僅餘1000多匹。得到汗血寶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漢武帝還讓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培育出山丹軍馬。從此,中原的馬種得到改良,漢代的生產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

“汗血寶馬”到底有多珍貴?揭祕歷史上的“汗血寶馬” 第2張

據《漢書》記載,大宛國貳師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馬,奔躍如飛,無法捕捉。大宛國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馬放在山下。野馬與母馬交配後,生下來的就是汗血寶馬。汗血寶馬肩上出汗時殷紅如血,肋如插翅,日行千里。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欣喜若狂,稱其爲“天馬”,並作歌詠之,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爲友。”

唐朝時,中原與西域諸國的關係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將義和公主嫁給了寧遠(大宛)國王,寧遠國王則向玄宗獻了兩匹“胡種馬”(即“汗血寶馬”),玄宗爲兩馬取名爲“玉花驄(驄,讀cōng,一種毛色青白相間的馬。)”和“照夜白”,它們還被畫進了唐代名畫《照夜白圖》。在古代,馬是戰爭的利器。汗血寶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在遊牧民族的征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時代,汗血寶馬成爲蒙古大軍發動“閃電戰”,橫掃歐亞大陸的重要工具。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裏,汗血寶馬代表着勇氣和力量,蘊涵着人們的理想和幻想,被人們稱之爲“龍之友”和“龍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賦詩填詞,撰寫傳奇故事來描寫“汗血寶馬”。唐代李白有《天馬歌》:“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爲虎紋龍翼骨,嘶青雲,振綠髮,蘭筋權奇走滅沒。”宋代司馬光也有《天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

汗血寶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來,史料中已很難見到汗血寶馬的名字,汗血寶馬在我國幾近絕跡。 按說,引進的汗血寶馬有雌有雄,是可以進行繁殖的。但由於我國地方馬種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引入馬種後,都走了“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時,由於戰馬多被閹割,也使一些汗血寶馬失去繁殖能力。種種原因使汗血寶馬在國內蹤跡難尋,目前只有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境內,還生存有數千匹汗血寶馬,不過事隔幾千年後,在中國百姓視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汗血寶馬”,卻成爲了與古代大宛所在國烏茲別克斯坦不遠的另一箇中亞國家土庫曼斯坦與中國友誼的見證,或許,這纔是汗血寶馬真正的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