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漢元帝在位時期都做了什麼 漢元帝是怎麼直接導致了西漢的衰敗的

漢元帝在位時期都做了什麼 漢元帝是怎麼直接導致了西漢的衰敗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漢朝漢元帝,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漢元帝作爲西漢的皇帝,爲什麼說他直接導致了西漢的衰敗?

之前曾探討過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創業”與“守成”的難度大小,王朝的建立與發展都有很大的難度。作爲“守成”的皇帝,他們時刻都不能懈怠,內部可能有權臣虎視眈眈,外部還有周邊國家的步步蠶食,稍有不慎可能直接導致國家滅亡。這種觀點絕不是危言聳聽,一個王朝經過十多位英主的苦心經營,還抵不過一代君王的肆意揮霍。秦朝歷經二世而亡,誰又能想到秦朝是經過6代人打下的基業才得以建立起來的,可誰也沒想到它只經歷二世而亡。幾代人的努力,因爲一個昏庸的君主而功虧一簣,歷史上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著名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曾說:“漢室盛衰,當以宣、元爲界。”這個觀點也被史學界所認同。西漢王朝作爲繼秦朝後的大統一王朝,它吸取了秦朝滅亡的很多教訓,漢高祖劉邦建立起西漢王朝後,爲劉氏子孫打下了很好的統治基礎,此後西漢王朝不斷髮展強大,成爲了當時亞洲地區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西漢王朝在匈奴給出的巨大壓力下,歷代君王都勵精圖治,絲毫不敢有懈怠,最終使得西漢走向強盛,後來卻因漢元帝的統治直接使得西漢走向衰敗。

漢元帝在位時期都做了什麼 漢元帝是怎麼直接導致了西漢的衰敗的

漢元帝劉奭(shi)是西漢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在位16年,於42歲時駕崩。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導致王朝走向衰敗的皇帝絕非良善,要麼是殘暴不仁的,要麼是昏庸無道的。然而,漢元帝既非昏君,也不是暴君。根據《漢書》中的記載:“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節度,窮極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徵用儒生,委之以政……然寬弘盡下,出於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烈。”史書中對漢元帝的評價頗高,可爲何史學家卻認爲他是導致西漢衰敗的人呢?

漢元帝的性格缺陷

從某種意義來說,漢元帝是一個好人,但他並不是一位好皇帝。作爲君主,漢元帝甚至與卓越二字毫不掛鉤,史書中所記載的“柔仁好儒”,照理說應該是漢元帝的優點,可他的寬柔最終表現爲優柔寡斷、軟弱可欺。作爲一國之君,性情柔弱且缺乏主見,這無疑是一個國家的災難。漢宣帝在臨終之際,已經爲兒子劉奭安排好“三駕馬車”來輔政,三人分別是史高、蕭望之和周堪。此三人都能稱得上是西漢王朝的頂樑柱,後兩人還是一代名儒兼元帝的老師。起初,漢元帝重用三人,還讓蕭望之等人看到了推行仁政的希望,可這只是曇花一現。

漢宣帝留下的“三駕馬車”的心並不齊,隨着蕭望之等儒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史高這位外戚大臣的心裏開始失衡,他於是聯手宦官裏外呼應,將蕭望之送進監獄。元帝初即位,對朝內的情況還並不是很瞭解,他甚至任由史高等人陷害忠良,作爲皇帝甚至成爲“牆頭草”,絲毫沒有主見。最終在蕭望之等人的唆使下,元帝直接下令將已被釋放的蕭望之拘捕,性格剛直的蕭望之不想再忍受這般羞辱,於是在家中飲鴆自盡。得知自己的師傅自盡,元帝感到非常震驚,他常責怪史氏外戚害死了自己的賢傅,可也僅此而已。

漢元帝在位時期都做了什麼 漢元帝是怎麼直接導致了西漢的衰敗的 第2張

漢元帝絲毫沒有主見,任由朝中的小人唆使陷害忠良,皇帝也成爲殺害忠良的幫兇。得知自己的老師是遭人陷害致死,漢元帝竟然也只是對身邊的宦官進行“口頭批評”,並沒有懲治逼死蕭望之的幕後推手,事後還對他們寵信如故。這種寬仁,實際上是非不分,賞罰不明,使得宦官有恃無恐,日後變得更加放縱起來。蕭望之等儒臣都有胸懷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並且有着較高的治理能力與道德修養,外戚和宦官則更加看重自身的權勢與利益,他們缺乏對天下的擔當,也缺乏做人的操守。

漢元帝逼死蕭望之,放逐其他的儒臣,並且還重用宦官,無異於自廢武功,自斷臂膀。即便後來漢元帝重用了儒臣,但他們也只能依附於宦官才能得以保全,甚至開始於宦官沆瀣一氣。

倚重宦官導致大權旁落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外戚、宦官、宰相等一直對皇權有着威脅,西漢王朝是秦以後的大統一王朝,皇帝們不會不瞭解宦官專政的危害性。秦朝歷經二世而滅亡,宦官在其中發揮了主要作用,可漢元帝最終還是選擇倚重宦官,這無異於自掘墳墓。在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的角逐中,宦官最終成爲了最大的贏家。自蕭望之在家中自盡後,中書令弘恭也在不久後病逝,石顯直接繼任中書令,此後中樞權力嚴重失衡。後來漢元帝因病將朝政委託給宦官石顯來處理,導致他的權勢日盛,天下公卿無不畏懼他。漢元帝雖然是天子,但實際的權力卻掌握在宦官石顯的手中。

漢元帝在位時期都做了什麼 漢元帝是怎麼直接導致了西漢的衰敗的 第3張

漢元帝非常寵信宦官,他甚至天真地以爲宦官沒有家室,不會有締結“外黨”機會。不得不說,漢元帝的想法實在是天真,作爲封建社會時期的皇帝,他的確不太合格。石顯不僅與宮廷裏面的太監結爲“內黨”,還勾結史丹、許嘉等外戚勢力,拉攏很多見風使舵的儒臣。易學大師京房曾提醒過元帝不要輕信宦官,可元帝執迷不悟,依然任由石顯專權。最終京房也因此被逐出朝廷,而後直接被處死。石顯精於權術,但缺乏治理國家的才能,他只顧自身的利益,將國家搞得是烏煙瘴氣。

歷史上的“昭君出塞”便是宦官石顯的“傑作”,漢元帝雖有驚醒,但還沒有意識到宦官專權對國家的危害。漢元帝是一位非常好糊弄的皇帝,以至於石顯能夠將他玩弄於股掌之間。在古代帝制時代,皇權旁落乃是君之大忌,漢元帝時期便是如此,使得漢朝的開始走向衰落。西漢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卻因元帝而走向衰敗,幾代人的努力還不如一代人的“揮霍”。

小結

縱觀中國古代封建歷史,宦官專權的問題似乎一直籠罩着整個封建社會,西漢、東漢、唐代、明代等王朝,幾乎都葬送在宦官的手裏。秦朝在短期內走向滅亡,宦官趙高無疑是罪魁禍首;李唐王朝分崩離析,病根在於宦官與藩鎮兩股勢力;明代走向衰敗,與宦官專權有着極大聯繫。比較有意思的是,明代開國皇帝明確立下“宦官不得干政”的禁令,可明代的宦官卻成爲歷史上最爲猖獗的政治勢力。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宦官干政的問題其實不在於宦官本身,而是封建帝制自身的缺陷。

漢元帝在位時期都做了什麼 漢元帝是怎麼直接導致了西漢的衰敗的 第4張

西漢王朝作爲繼秦朝之後的大統一王朝,歷代帝王不會不瞭解宦官專權的危害性,漢元帝作爲皇帝,思想太過於單純,在宦官危害江山社稷的情況下,仍然執迷不悟相信宦官,這也與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有關。兩漢王朝的滅亡與外戚、宦官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王朝的滅亡也不能歸咎於一人,這也是封建制度自身存在的弊端,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始終無法走出這個歷史的“怪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