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漢武帝和漢元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漢武帝打敗了匈奴,爲何後來漢元帝還要將王昭君嫁到匈奴和親?

歷史上的漢匈戰爭,從西漢打到東漢,歷時三百多年,大致可以分爲八個階段。

一、匈奴強勢時期。

公元前200年,平城之戰。劉邦冒進,被冒頓單于40萬軍隊圍困。命懸一線。

後來,周勃援軍趕到,再加上陳平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請閼氏幫忙吹枕邊風,冒頓遂撤兵退走,劉邦才安全撤回長安。

回去後,劉邦感嘆匈奴的強大。從此拉開了和親的序幕,一直到漢武帝時期。

60多年後,由於不滿被匈奴欺壓,決定洗刷恥辱。因而武帝便在公元前133年,於漢匈邊疆的馬邑設埋,決定以三十萬軍隊殲滅匈奴主力。

這便是歷史上的“馬邑之戰”。

對於這場伏擊戰,漢武帝寄予了很大期望。但無可奈何,由於計劃不夠周密,引起匈奴人的懷疑,匈奴軍沒有上套。再加之,漢軍主帥王恢臨陣退縮,畏敵觀望,沒有追擊,坐視匈奴軍撤離。

因而這一戰,漢軍無功而返。

事後,匈奴大怒,與漢朝斷交,漢匈全面戰爭也正式拉開序幕。

4年後,武帝再次主動出擊,令衛青、李廣等四名將領分別領一萬騎兵出漠北,主動找匈奴人決戰。

四路軍隊出擊後。公孫賀部迷路;公孫敖部損失七千人;李广部全軍覆滅,李廣也被匈奴人俘虜(後來自行逃脫)。只有衛青一路斬首俘敵七百人,攻入龍城,取得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衛青部在此戰中的殺敵數並不多,但由於這是武帝對匈奴宣戰後的第一次勝利,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因而衛青得勝回朝後,得到了武帝的重用。

公元前128年,針對上一年漢軍的出擊,匈奴人決定報復,對漢朝的遼陽、漁陽、雁門等郡發動了報復性劫掠。

對於匈奴的此次入侵,漢軍也不是沒有防備。但開戰之後,漢軍慘敗。遼西太守被殺,約兩千漢朝老百姓被匈奴人掠走;雁門郡太守也被殺,約千餘人被匈奴人屠殺;漁陽郡太守倒是沒被殺,但當地守軍幾乎全軍覆沒。

武帝得知消息後,派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出雁門郡,李息出代郡聲援漁陽,兩路一起反擊匈奴。

衛青抵達戰場後,在雁門斬敵數千,匈奴敗走。這一戰便是“雁門之戰”。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二、第一次僵持時期。

雁門之戰後,武帝決定加大反擊規模。爲此,他精心籌劃了一次戰役。

這便是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戰”。

戰爭的過程很簡單。匈奴的左賢王部進犯上谷郡、漁陽郡。武帝表面上派衛青、李息增援上谷,實則令他們半路折回,包抄河套平原。

匈奴軍根本沒料到漢軍會來這一出聲東擊西,駐守河套的匈奴軍立即被擊潰。漢軍佔領河套地區。消除了匈奴從河套進攻長安的威脅。

這一戰,纔是漢匈開戰後,真正意義上的大勝。

因此,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匈戰爭纔算是真正進入了勢均力敵的僵持階段。

漢軍收復河套後,匈奴軍臣單于死了。

隨後,其弟伊稚斜篡奪汗位。爲了報復漢朝以及重奪奪回河南地區,他與右賢王各領數萬騎兵南下。

得知消息後,漢朝方面,衛青掛帥出征。這便是公元前125年的“朔方之役”。

經過兩年激戰後,匈奴共計損失約1.5萬人及十萬頭牲畜。損失慘重。撤軍敗走。

而衛青憑藉此戰,聲望達到頂峯。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第2張

公元前123年,武帝再次寄出大手筆。令衛青於春、夏兩季,兩次率十餘萬騎,出定襄郡,攻擊匈奴位於漠南草原的大本營。

這兩戰,漢軍兩戰共殲敵萬餘人。

在衛青出征期間,霍去病登場,他帶着八百精銳脫離大部隊,獨立作戰,以匈奴人的戰術打擊匈奴人,共殺敵兩千餘人。

回朝後,霍去病得到漢武帝青睞。隨後又得到了重用。

需要強調的是,在這一時期,雖然漢軍有多次勝仗。但由於漢軍都是主動出擊,戰爭消耗非常的大。部隊損失也不小。而相比於漢軍,匈奴主場作戰,損失並不大,實力並沒有因爲幾次失利而有根本性損失。

三、漢朝強勢時期。

在兩次出擊匈奴單于大本營都沒有取得預計的戰果後,武帝調整戰略思路。

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領命出征,率一萬驃騎劫掠河西走廊。

這一戰,霍去病部深入匈奴腹地千里,殲敵近九千人,俘獲匈奴用來祭天的神物。(一個小金人)

當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征,孤軍深入,到達祁連山,在殺敵三萬餘人後,撤兵東返。

如果說,扭轉了漢匈戰爭的頹勢,進入僵持階段的人是衛青。那麼,霍去病就是讓勝利向漢朝傾斜的人。

因爲公元前121年的兩次“河西之戰”,意義不僅僅是河西走廊併入了中國版圖。

除了這之外,更大的意義在於:漢朝與西域的路陸打通,西域諸國紛紛倒戈。匈奴不僅失去了河西走廊,還失去了西域。而漢朝在清除了西邊威脅後,邊防壓力銳減,大大緩解了財政壓力。

公元前119年,武帝決定趁熱打鐵。

令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精銳騎兵,步兵十萬人,出定襄郡,奔襲匈奴。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漠北決戰”。

戰爭過程不需要多介紹。“封狼居胥”、“匈奴遠遁漠北,從此漠南無王庭”。這都是中學課本上有的內容

這次大戰後,匈奴一蹶不振。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第3張

四、第二次僵持時期。

漠北決戰後,沒幾年,霍去病便去逝了。

又幾年後,衛青也去世了。

在這之後,由於武帝在沒有良將的情況下,分別對西南、東北、東南方向用兵。這不僅導致漢朝的財政進一步惡化,同時還因爲沒有對匈奴進行鍼對性打擊,讓匈奴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遇。

匈奴人休養生息,恢復了元氣,自然就要開始報復了。

公元前104年,匈奴左大都尉欲降漢朝。武帝派趙破奴率二萬騎出朔方郡接應,但接應的漢軍卻被匈奴軍隊團團包圍,全軍覆沒。

這次慘敗,標誌着漢匈全面戰爭再次打響。

公元前99年,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出酒泉。結果,漢軍死傷兩萬,僅幾千人突圍返回。

在李廣利出擊的同時,李陵自告奮勇,領五千步兵出戰。結果也是慘敗。李陵慘遭匈奴人俘虜。(李陵之所以率步兵出征,是因爲當時沒有戰馬了。從這可以看出,武帝晚年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

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郡,攻擊匈奴。

同時,強弩將軍路博德率萬餘騎出居延,遊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因杆將軍公孫敖率騎兵萬餘、步兵三萬分別出五原、雁門擊匈奴,協同李廣利。

這一戰,漢軍的規模很大,不弱於當年的漠北大戰。武帝的信心很足,頗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決心!

但很惋惜,漢軍統帥的水平不行。

李廣利在漠北與十萬匈奴軍大戰,一點戰果也沒有。最後,雙方打平撤軍。

說的是打平,其實還是漢軍敗了。因爲漢軍主動出擊,物資消耗很大。打平,那還不如不打。

由於此戰損失太大,所以戰後,武帝整整憋了七年才恢復元氣,再度下令出征。

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軍七萬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軍二萬出西河;重河侯馬通率四萬騎出酒泉。

然而由於戰爭期間,此前李廣利與宰相劉屈氂的夫人詛咒漢武帝的事情被人檢舉揭發。這事讓此時正在前線的李廣利方寸大亂,繼而也影響了漢軍的軍心。

因而,漢軍此戰大敗,幾萬精兵盡喪。而李廣利則投降了匈奴。

在這一階段,漢匈四場大戰,漢朝方面是三負一平,損兵折將數十萬,國內經濟也趨於崩潰邊緣。至於民怨,那就更是沸騰了。

所以無可奈何之下,武帝只好叫停戰爭,並下詔罪己,緩和矛盾,發展生產,恢復國力。

當然,由於匈奴此前損失了河套、河西,對西域諸國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所以儘管這一時期,漢匈是相持不下的局面,但匈奴再想像漢初那樣欺凌漢朝,也不可能了。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第4張

五、漢朝再佔上風時期。

公元前85年,匈奴發生內亂。在這期間,漢朝休養生息。於是乎,雙方的實力再次出現漢強匈弱的現象。

公元前81年,匈奴扛不住了,主動派人與漢朝議和,蘇武就是在這一時期被放回的。

之後幾年,匈奴內亂漸漸平息。但就在匈奴朝好的方向發展時,漢朝出手了。

當時的漢昭帝、漢宣帝,均沒有效仿漢武帝與匈奴硬碰硬的政策,而是採取對匈奴分化以及羈縻的策略,讓匈奴進一步四分五裂。

同時,漢朝還與西域諸國聯姻,藉助西域諸國力量的制衡匈奴。

公元前72年,匈奴單于眼見漢朝在西域的影響越來越大,心之不妙,便親率軍隊攻打與漢朝和親的烏孫國。打算殺雞儆猴,把西域諸國再拉回本方陣營。

漢宣帝(當時是霍光掌實權)當然不可能讓匈奴人得逞了,便派出五路軍隊,增援烏孫對抗匈奴。

此一戰,匈奴完敗。損兵四萬多,民畜死亡更是不計其數。

之後,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弱。最終在公元前60年,被漢朝擠出西域。

西漢於當年,設西域都護府。這是新疆第一次被納入中國的版圖內。

這裏插一句,武帝和昭帝、宣帝的策略沒有高下之分。因爲此一時彼一時。武帝時期的匈奴強盛,漢朝想分化匈奴,沒可能。西域各國臣服於匈奴淫威之下,也不敢反水。所以武帝和昭、宣,是承前啓後的關係。沒有武帝打的基礎,打得匈奴內部出問題,讓西域諸國見識到漢朝的強盛,昭宣時期也不可能有通過外交方式讓匈奴分裂的可能性。

六、匈奴大分裂。

被漢朝擠出西域後,匈奴算是一塊優質土地都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匈奴內訌現象變得更加嚴重。

公元前57年,匈奴分裂,出現五個單于並立存在的局面。

爲了打敗對手,這幾個單于爭相尋求漢朝幫忙。

經過十幾年爭鬥後,三個單于被消滅,只剩下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兩股勢力。

呼韓邪單于的地盤在漠南,與漢朝交好。爲了拉攏他,所以他向漢朝申請和親後,當時的漢元帝才把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嫁到匈奴。

至於郅支單于,他地盤在漠北,且與漢朝交惡。所以後來的漢匈戰爭,漢朝的打擊目標都是他。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因爲郅支單于屢次派兵騷擾西域,且屢次被西域漢軍擊敗。這才留下了西域都護校尉陳湯的那句千古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總體而言,在這一階段,匈奴由於內部四分五裂,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南匈奴名義上還是獨立汗國,但實際上,已經是漢朝的藩屬。替漢朝屏蔽北匈奴的騷擾。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第5張

七、第三次僵持時期。

公元10年前後,篡漢稱帝的王莽腦子不瞭解是不是進水了的緣故,竟然企圖用武力,強迫匈奴分爲15部,並強行擁立呼韓邪的十五人十五個子孫單于,以圖削弱匈奴。

很顯然,王莽的決策激起了匈奴人的不滿。

隨後,匈奴連年侵擾北方邊塞,西域諸國亦先後重新淪入匈奴勢力範圍。

拿下西域後,匈奴又復活了,開始盤算與漢朝開戰。

而當時正好是在新莽末年,中原軍閥混戰之際。於是,匈奴就扶持了一個叫盧芳的代言人,與劉秀爭奪天下。

只不過,劉秀是真命天子,匈奴的企圖只是沒有得逞。

等到劉秀重新一統中原後,遣使往匈奴,欲與匈奴通好。但匈奴不買賬,這一下算是激怒了劉秀。

於是之後的三十年,漢匈一直在大戰,戰爭算是互有勝負。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第6張

八、匈奴單于王朝滅亡。

公元46年前後,匈奴國內連年天災,高層內鬥激烈。沒過多久,就再次分裂了。

其中的一支,約四萬人南下,依附漢朝,被稱爲南匈奴。

爲了安置他們,劉秀把河套地區劃出來,作爲匈奴人的安置地。(直接導致河套淪爲遊牧區)

另外一支不願意歸順漢朝,居漠北,被稱爲北匈奴。(這基本就是當初呼韓邪和郅支分裂的翻版)

其後三十年,北匈奴連年遭受天災,又受到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勢力漸弱。

公元73年~76年,漢章帝先後派竇固、班超、耿恭等人與北匈奴爭奪西域控制權。且將匈奴又一次攆出西域。

公元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殺死其單于,北匈奴遂大亂。

公元89年,東漢趁機聯合南匈奴,以大將軍竇憲爲主帥,攻打北匈奴。

北匈奴大敗,被迫西遷。

漢武帝都已經擊敗匈奴了 漢元帝爲什麼還要和親 第7張

之後,北匈奴勢力雖然偶有迴光返照,但大勢已去。

又過了幾十年,北匈奴在漠北草原上莫名其妙消失了。有說被其它部落兼併的,也有西遷東歐,是現代匈牙利人祖宗的說法。

總之,衆說紛紜。不瞭解去哪了。

北匈奴消失後,鮮卑人崛起,南匈奴爲求自保,只好依附於東漢,作爲藩屬存在。

後來三國鼎立,曹操將匈奴分爲五部,徹底宣告了匈奴單于王朝的終結。

不過,匈奴單于王朝雖然沒了,但匈奴人還存在。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匈奴人又一次短暫復興,竟然還滅了西晉。

之後兩百年,五胡之間相互通婚,中原的漢人也與他們通婚。最終,匈奴這個民族也就隨着民族融合,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