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北宋時期開封四周一馬平川 開封爲什麼還能成爲北宋都城

北宋時期開封四周一馬平川 開封爲什麼還能成爲北宋都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北宋都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當我們打開地圖,會發現,開封四周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名山大川作爲險阻,從軍事防禦角度看,這是兵家大忌,作爲都城,可以說毫無優勢可言。那麼,爲什麼開封還能作爲北宋的都城呢?

我覺得,主要因素,可以概括爲四個字:因水而都。

北宋時期開封四周一馬平川 開封爲什麼還能成爲北宋都城

雖然只有四個字,但是要解釋清楚這四個字,卻說來話長,看官少躁,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水陸衝要,運路咽喉

“水陸衝要,運路咽喉。”——《白氏長慶集·與韓弘詔》

此話要從唐朝的安史之亂說起。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從此一蹶不振,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經濟,更是遭到嚴重破壞。從此以後,我國經濟重心,漸漸移到江南地區,唐首都長安的糧食和物資,很大程度上要以來南方了,韓愈有過一個誇張但精闢的說法:

當今賦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

北宋時期開封四周一馬平川 開封爲什麼還能成爲北宋都城 第2張

90%的財富都來源於江南地方,可想而知,其重要地位。但,從江南到長安,萬里迢迢,如何將江南的糧食和物資又快又多的運往長安,成爲了國家大事,當時沒有運輸能力極強的鐵路,總不能全靠太平車推吧?

這時候,隋煬帝組織開挖的大運河,發揮了重要作用。隋煬帝時開挖的大運河,共分爲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通過這四段運河,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與錢塘江五大水系連爲一體。

而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這一段叫通濟渠,唐、宋時期改叫做汴渠,即汴河。開封,就位於汴河的中上游。

有了天時、地利的因素,還需要人的因素,才能體現出汴河的重要。

這事,發生在公元786年。唐德宗時,淮西節度使出兵佔領了汴河一帶,幹那搶劫過往糧船的勾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直接導致守衛長安的禁軍軍糧供不上了,禁軍的用餐標準,一降再降,終於導致大家受不了了,眼看就要反了,這下可急壞了唐德宗。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兩浙節度使韓滉強行通過汴河從浙江地區運米三萬斛到了長安附近,這一下,譁變沒了,唐德宗聽到這個消息,喜極而泣,來到東宮,對着自己的太子說:

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

北宋時期開封四周一馬平川 開封爲什麼還能成爲北宋都城 第3張

可見,糧食安全運送,是多麼重要!正因爲知道了運河的重要性,所以,這次事件後,唐德宗吸取教訓,在汴河的咽喉要地汴州(即後來的開封),派駐十萬重兵。隨着大量駐軍及其家屬的到來,汴州城逐漸繁榮起來,城市人口迅速發展到三十多萬,這樣一來,開封就從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一躍成爲軍事重鎮,隱隱與洛陽、長安等地抗衡了。

唐末,農民起義爆發,後梁太祖朱溫戰功卓著,官至宰相,到了907年,朱溫終於廢唐哀帝,建立了樑朝,史稱後梁,因爲朱溫是在開封發跡的,所以便以開封爲都城,之後,五代中的後晉、後漢、後周,也都建都在開封,開封成爲了一個新的香餑餑。

趙匡胤的北宋,繼承自後周,按說,以開封爲都城,應該是板上釘釘了,但,從軍隊中摸爬滾打出來的趙匡胤,卻有着不同的想法,他想遷都!

二、遷都風波

趙匡胤是個傑出的軍事家,雖然北宋是謀了後周小皇帝的位置,但他既然建立了皇朝,自然希望自己的政權可以長治久安,而開封在軍事上無險可守,非常不利於防禦,將其作爲都城是很不安全的。

所以,976年,北宋稍微安定後,他就帶領一批親近的文武大臣到洛陽進行考察,這時,他拋出了心中的那個想法:打算把都城從開封西遷洛陽,將來還要遷都長安。

而遷都的理由,也很簡單,只從軍事方面考慮,他說:

吾將西遷者無它,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北宋時期開封四周一馬平川 開封爲什麼還能成爲北宋都城 第4張

趙匡胤既然這麼說,自然希望有人隨聲附和,可惜,他的想法,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以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的說法最有代表性,他說:

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都下兵數十萬人,鹹仰給焉。陛下居此,將安取之?且府庫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動搖。

另外,趙匡胤身邊的貼身祕書起居郎李符,也表示反對,但卻是從反方面說的,即洛陽爲什麼不適合建都了:

京役凋敝,一難也;宮闕不完,二難也;郭廟未修,三難也;百官不備,四難也;畿內民困,五難也;軍食不充,六難也;壁壘未設,七難也;千乘萬騎、盛夏從行,八難也。

李懷忠正面表示:第一,開封有汴渠漕運的便利條件;第二,遷都洛陽和長安,水路運輸要經過黃河,漕糧調度將困難重重;第三,從五代後梁以來,到現在數十年了,都定都在這裏,國家的根本已經很穩固了,不能輕易動搖。

李符的反面表示:洛陽凋敝、宮闕不完、郭廟未修、百官不備、畿內民困、軍食不充、壁壘未設,盛夏難行。

北宋時期開封四周一馬平川 開封爲什麼還能成爲北宋都城 第5張

有理有據,很難讓人反駁,但是,趙匡胤卻統統不停,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想要遷都。

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說了一句話,結束了這場爭論,這人便是後來的宋太宗,趙匡胤的同胞弟弟,當時身爲晉王、開封府尹的趙光義。

三、在德不在險

趙光義說:

在德不在險。

國家長治久安的第一因素,是帝王有沒有德行,百姓能不能安居樂業,而不是一味憑險據守,所以,都城建在哪裏,並不重要。

這話一出,這個句號確實是畫上了,爲什麼?因爲這話十分厲害,“在德不在險”,就意味着說:只有無德之君才只憑險阻來保衛京城。

這怎麼能讓趙匡胤受得了。所以,既然定都開封有這麼多好處,遷都又有那麼多壞處,所以,必須要定都開封了。

北宋時期開封四周一馬平川 開封爲什麼還能成爲北宋都城 第6張

但我們要能看得出來,定都開封的根本原因,還是開封便利的水利運輸地位,不然一切都是白扯。趙光義的考慮,自然也有這個因素,但他未必是真的“在德不在險”,因爲作爲16年之久的開封府尹,趙匡義的主要人物關係網,無疑都在開封,一旦遷都,自己的精心佈局自然要付諸流水,所以他必然要極力反對遷都。

綜上所述,北宋建都開封的主要因素,其實還是因爲水利漕運的便利,這同時也說明了一箇中國曆史的發展大勢:隨着經濟重心的轉移,以及治理能力的提高,地形和地理位置,已經不再是建都的首要考慮因素,而便利的交通、發達的經濟,纔是決定性因素!

當然,隨着北宋的滅亡,時間的流逝,開封發達的水利網,已經不復存在,在水患的影響下,開封面貌不再。到了今天,我們只能藉助科學研究,探索開封地下深埋的六座城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