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帝都喜歡說“賞”,這位皇帝竟然賞亡國了

古代皇帝都喜歡說“賞”,這位皇帝竟然賞亡國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總能看到皇帝經常說“賞”,如飯菜可口,吃的高興要“賞”;邊關打了勝仗,高興了要“賞”;看戲看的開心了,要“賞”;甚至被女人伺候舒服了,也要“賞”。這種現象不只是發生在電視劇中,其實真實的歷史中皇帝都會這樣,只是沒有電視劇那麼誇張,次數那麼頻繁罷了。那爲什麼皇帝都喜歡說這個字呢?他有那麼多東西賞嗎?

古代皇帝都喜歡說“賞”,這位皇帝竟然賞亡國了

通過對皇帝這個特殊職業和皇帝的心理分析,個人認爲有以下三條原因:

第一條:皇帝的“賞”在某種情況下是與“謝謝”等同的

在古代,有一句話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天下都是皇帝的,那他肯定要享受天下人的供養,所以他在享受別人提供的服務時不能說“謝謝”,不然掉份了,但皇帝也是人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他肯定是清楚的,你可以不說謝謝,但不能沒有回報,不然別人肯定要說皇帝刻薄了,那以後還怎麼繼續享受好的服務,所以就有了“賞”,換個字身份的等級立馬就突顯出了,何樂而不爲呢?當然,既然是賞,肯定是有東西,不過東西肯定是隨意的,比如:一碗飯、一支筆、一匹馬等等。

古代皇帝都喜歡說“賞”,這位皇帝竟然賞亡國了 第2張

第二條:皇帝需要用“賞”來籠絡人心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帝不僅有“賞”,更有“雷霆之怒”。一個帝王術玩得溜的皇帝肯定懂得賞罰分明的道理,所以在馭下之時不能一味的去“嚴”和“罰”,“賞”必須要有,正所謂恩出於上,雖然“賞”的東西本身價值多大,但它的附加價值大啊,用於籠絡人心再好不過了,經濟又實惠。

古代皇帝都喜歡說“賞”,這位皇帝竟然賞亡國了 第3張

第三條:皇帝不能大賞,只能小賞

在電視劇、史書、小說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字眼“功高震主,賞無可賞”,這個時候的臣子要麼造反,要麼受死,事實也確實是這個樣子,臣子立了大功,就必須要賞,不然臣子還怎麼有擔當,臣子下面的人還怎麼賣命,所以到了賞無可賞時雙方就都尷尬了。歷史上有的臣子就比較聰明,通過自身的智慧化解了這種尷尬,比如王剪,他在滅楚時,統率全秦國的軍隊,秦始皇不放心啊,但聰明的王剪就很能爲老闆考慮,就多次寫信給秦始皇要田要地要房子,在立下大功後,還說皇帝已經賞過了,從而避免了賞無可賞的局面。所以皇帝小而多次的賞纔是正常君臣關係需要的,這是一種默契。

古代皇帝都喜歡說“賞”,這位皇帝竟然賞亡國了 第4張

最後介紹那位因“賞”而亡國的皇帝,他就是後唐末帝李從珂。

古代皇帝都喜歡說“賞”,這位皇帝竟然賞亡國了 第5張

公元934年,李從珂在鳳翔造反出發時,答應每個士兵在進入洛陽後可以得100緡錢作爲獎賞,登基後兌現諾言時,他不但搜刮遍了全洛陽城,還把所有庫藏的舊東西以及各道貢獻的物品,甚至於太后、太妃所用的器皿、服飾、簪環什麼的全部搜刮了出來,才湊的差不多,但仍不夠獎賞。最後在大臣的建議下才減少了獎賞,但士兵們不滿意啊,就編造歌謠說:“除去菩薩,扶立生鐵。”說的就是愍帝李從厚仁慈軟弱如菩薩,末帝李從珂嚴厲堅強如生鐵,所以大家心裏都有一點後悔。軍心開始動搖,最後直接導致李從珂與石敬瑭矛盾激化時軍隊不賣力,逼得自焚收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