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發展及對後世的影響

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發展及對後世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猶太人大屠殺是指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種族清洗,是二戰中最著名的暴行之一。德國在這場種族清洗活動中屠殺了近600萬猶太人。

猶太人大屠殺在英語和德語的名稱爲"Holocaust",此字是來自希臘語,意思是用火焚燒祭祀。猶太人則稱其爲"Shoah",來自希伯來語,帶"浩劫"的意思。

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發展及對後世的影響

最開始的時候,祕密警察使用汽車的廢氣來毒殺猶太人。但是從1942年起,黨衛軍採用了氫氰酸,以及它的鹽類等更有效途徑來滅絕猶太人。

在這一系列的大屠殺中,總共有600萬猶太人被屠殺。"Holocaust"是猶太人大屠殺在英語和德語中的叫法,此字是來自希臘語,意思是用火犧牲。猶太人則稱其爲"Shoah",來自希伯來語,帶有"浩劫"的意思。

自1933年起,德國納粹黨開始獨裁執政,隨後,一個大規模的反猶行動逐漸發展起來。在同一年,納粹德國政府褫奪了所有猶太裔公務員的職務,並從軍隊、警察和司法機關中剔除那些被認爲是劣等人的猶太成員。1935年通過的《紐倫堡法案》對"猶太人"作出了定義--凡有一個猶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國人都會被視爲"猶太人"。這項法案還剝奪了猶太人作爲德國國民的基本權利。 緊接着,其他法案相繼出臺,比如"一個猶太人與一個非猶太人發生性關係被視作是犯罪"等直接針對猶太人的法律條款層出不窮。到了1938年,納粹德國已經禁止猶太人從事絕大多數的職業。1938年11月9日,由納粹黨策劃的一個反猶事件(稱爲"水晶之夜")爆發了,大量猶太人的商店和會堂被破壞,許多猶太人被毆打,猶太人的社會地位更加低落。

德國在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並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納粹黨的反猶太政策更加極端化,並隨着德軍的佔領,逐步蔓延到歐洲的其它地區。

納粹屠猶

德國在1939年9月尾併吞了波蘭以後,納粹德國將它們國內和奧地利的猶太人集中在波蘭的內陸﹐稱爲"普通政府"的地區。猶太人被放置在"強制性猶太人居住區"之內。最大規模的"強制性猶太人居住區"是位於華沙。在華沙的猶太人被迫在1940年11月15日前搬遷到被指定爲猶太人的地區和將這個地區密封。繼低地國家,法國,波羅的海國家和南斯拉夫受到納粹德國的佔領,更多猶太人處在納粹德國的控制範圍內。 納粹大屠殺由1941年6月22日,德國偷襲蘇聯開始以後,德國蓋世太保跟隨德軍,對住在蘇聯鄉區的猶太人作出大規模的大屠殺。蓋世太保最初的殺人方法是用手槍射殺,然後把他們的屍體埋葬在萬人坑裏面。但是柏林想出了更有"人道"的殺人方法來減低祕密警察的壓力。這個方法是用毒氣殺人。初時祕密警察只用汽車的廢氣來殺猶太人。但是在1942年起德國採用了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 Gas)來有效地殺死最多猶太人。

在1941年12月,德國在波蘭興建6個殺人的集中營。當中的地點包括奧斯威辛和特雷布林卡。這些地點被選擇的原因是因爲它們都是鐵路的交匯點,以及它們都不是軍事上重要的地點。所以,納粹黨可以祕密地進行這個殺人計劃。 1942年1月20日的萬湖會議,落實"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方法"以後,納粹德國開始用這些集中營來殺猶太人。用貨車車廂,猶太人被運到這6個殺人的集中營。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運到的猶太人會經過一個挑選過程。可以做苦工的男性會被送到苦工營,而其他的會被送到毒氣室。被送入的猶太人以爲他們是被送到浴室,但是入到浴室的時候,他們才知道"浴室的蓮蓬頭只會放出毒氣"(此爲一般人或電影的錯誤認知,德國人是將一種被稱爲Zyklon B的氰化氫金屬桶從管道擲入毒氣室中,桶中的氰化氫在室溫中即揮發爲毒氣)。其他的集中營只有殺人的任務而沒有苦工營的。 在1944年,當德國知道它們的氣勢已盡的時候,它們加快集中營殺人的速度。當中包括被德軍佔領的匈牙利。 當盟軍在1945年初解放波蘭時,它們發現到這些殺人的集中營。整個二戰中,大約580萬歐裔猶太人被納粹德國殺死,是歐洲猶太人人口的三份之二。除了猶太人,納粹還系統性大規模屠殺歐洲的吉普賽人、同性戀者、盟軍戰俘和其他被佔領國家的異見人士,當中只有猶太人及吉普賽人是因種族原因被屠殺。

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發展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2張

血色記憶

《夜》

埃利·威塞爾(Elie Wiesel)的自傳體小說,描寫了戰爭的殘酷和猶太人在集中營悲慘的生活,用自身經歷引發人們對戰爭的譴責。埃利·威塞爾因這本書獲得了1986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安妮的日記》

從德國柏林的大屠殺紀念館,到美國洛杉磯的西蒙·威森塔爾中心,從中國上海的猶太人隔離區,到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陰森的舊址,那些悲涼的噩夢仍然扣動着每一個人的心絃,令我們不得不反思人類在文明進程中曾經以萬千生命付出的慘痛代價。在1947年發行的首版《安妮的日記》,這是對屠殺猶太人的記錄從20世紀中葉以來,隨着大屠殺史實的不斷累積,全世界電影人都在用光影的力量,投入到思考猶太民族受難史的創作當中,無論是致力於發掘歷史真相的紀錄片作者,還是用劇情打動觀衆的故事片導演,都以他們的作品見證這場生命的浩劫,爲我們的世界留下一筆凝重而寶貴的人道主義影像遺產。

《大獨裁者》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的1940年,美國電影大師查理·卓別林創作的影片《大獨裁者》便英勇地控訴希特勒及其黨羽肆意抓捕、殺害猶太人的暴行。影片用誇張的藝術手法,表現出猶太人面對納粹屠刀時的反抗精神。由於卓別林對納粹德國毫不妥協的戰鬥立場,他被希特勒視爲一名沒有猶太血統的"猶太藝術家",必置於死地而後快。但即便是滿懷正義感的卓別林,也沒有想到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竟然那麼殘酷、極端、泯滅人性。 二戰結束後不久,第一批以猶太人大屠殺爲主題的電影便開始出現在世界銀幕上。

《浩劫》

如果就影片篇幅與容量而言,法國導演克勞德·朗茲曼拍攝的紀錄片《浩劫》無疑令世人震撼。這部長達九個半小時的紀錄片,是作者歷時十一年才最終完成的心血力作。影片從波蘭的三座死亡集中營入手,深入探討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真實細節,挖掘逐漸湮滅的歷史真相。在他的鏡頭前,大屠殺倖存者、集中營的波蘭鄰居甚至前納粹分子都留下了他們的證言,通過影像和話語的細密編織,構建成一部冷酷、黑暗的大屠殺口述史。在死神統治的國土上,生存只是一絲僥倖或者偶然。但每一位從死亡集中營的焚屍爐邊倖存下來的人,卻必須肩負起爲後人宣講道義的偉大責任。《浩劫》的史實價值令它成爲世界紀錄片史上的經典作品之一,閃耀着無可磨滅的生命之光。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猶太人大屠殺爲主題的電影作品依然層出不窮。2002年,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拍攝的電影《鋼琴家》在世界影壇引發轟動。作爲一名大屠殺倖存者,波蘭斯基爲這部電影傾注了全部心血。影片講述猶太鋼琴家斯普爾曼在納粹入侵波蘭之後的悲慘經歷。在黑色恐怖的日子裏,他整日處於死亡的威脅之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在華沙的猶太人隔離區,斯普爾曼飽受飢餓的折磨和非人的羞辱。他躲過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雖然放棄了一切,卻絕不放棄生命。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堅持到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鋼琴家》

《鋼琴家》以對生命意志的讚美,贏得了全球電影觀衆的讚譽。它不但獲得了奧斯卡多項大獎,更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摘捧金棕櫚大獎,成爲世界藝術電影的殿堂之作。 猶太人種族大屠殺。

《非關命運》

2005年,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凱爾泰斯·伊姆雷的自傳體小說《無命運的人生》,匈牙利導演拉喬斯·科泰拍攝了電影《非關命運》,從一名被抓入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少年的視角,重現納粹大屠殺的一幕幕悲劇。在這名猶太男孩的眼中,集中營殘酷的生活竟成了一種習以爲常、甚至富於詩意的敘述。他在奧斯維辛的經歷,不全是冰冷與殘酷,偶爾還有樂趣與感動,不只有死亡與掙扎,間或也會出現同情和鼓勵。僥倖生存下來的猶太少年走出死亡集中營,他曾是人間地獄的見證者,卻無法向世界描繪地獄的恐怖,只有一縷陽光才讓他再次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僞鈔製造者》

榮獲第8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奧地利電影《僞鈔製造者》,同樣是一部以猶太大屠殺爲背景的作品。這部2007年拍攝的影片講述一名精通僞鈔製造的猶太人,被納粹關入集中營之後,被迫參與波恩哈德行動,製造英美兩國的僞鈔,擾亂反法西斯盟國的戰時經濟體系。雖然這些猶太僞鈔專家能夠享有較爲舒適的生活條件,但死亡的陰影卻從未遠離他們。在這羣特殊的集中營囚徒當中,一些人滿足於溫飽的現狀,另一些人則破壞德國人的計劃,拒絕用自己的才能爲納粹的侵略戰爭效勞。苟且偷生還是爲正義而戰,成了這些猶太人必須面對的良心抉擇。 雖然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但通過全世界電影人持之以恆的影像創作,我們並沒有遺忘這段血腥而黑暗的歷史。一部又一部電影,如一盞又一盞記憶的明燈,告訴我們:在最殘暴的殺戮時刻,人性中最爲神聖的勇氣、尊嚴、友愛與犧牲精神也放射出奪目的光芒。電影的文明使命正在於此!

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發展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3張

2005年3月的以色列寒風陣陣。40多名各國政要2005年3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月15日晚聚集在耶路撒冷陰沉的夜幕下,參加了亞德韋希姆大屠殺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 安南等政要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亞德韋希姆紀念館 亞德韋希姆大屠殺紀念館原館建造於1953年。但隨着各地建造了越來越多的此類紀念館,亞德韋希姆開始逐漸被人們所忽視。新館由以色列籍加拿大建築師摩西.薩夫迪設計。紀念館佔地4000平方米,面積是原館的5倍多。紀念館希望通過展示猶太受害人和納粹的照片、日記等物品,將受害的猶太人的故事,一個一個呈現在參觀者面前。因巴爾館長說:"我們給受害者們一個身份,我們給他們一個聲音,我們給他們一張臉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