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朝鮮王朝史上的重大武裝政變:仁祖反正有何影響?

朝鮮王朝史上的重大武裝政變:仁祖反正有何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仁祖反正(朝鮮語:인조반정),又稱癸亥靖社、癸亥反正,是指天啓三年(1623年,朝鮮光海君十五年,仁祖元年,按干支紀年爲癸亥年)朝鮮王朝發生的一次武裝政變。

 肅清餘黨

反正成功後,新政權展開了對光海君及其親信的肅清行動。光海君一家被流放到江華島。4月13日(陰曆三月十四日),光海君寵臣韓纘男、白大珩、鄭夢弼被斬,他們與之前被處死的兵曹參判樸鼎吉、尚宮金介屎、承旨樸弘道一起梟首示衆。其後慶昌府院君李爾瞻等30多人落網,4月16日(三月十七日)處死光海君寵幸的和尚性智,4月18日(三月十九日)李爾瞻及其子李弘燁、李益燁與同黨鄭造、尹訒、李偉卿、趙龜壽、樸應犀、韓希吉等被斬首示衆,5月1日(四月初三日)斬大北派精神領袖鄭仁弘,同日告密者李而攽、金介屎繼父劉夢玉等14人亦被處死。5月2日(四月初六日)處死光海君的外戚柳希奮、柳希發兄弟及李爾瞻同黨李尚恆、李日馨、鄭之準,另有7名宮女被斬。此外,都元帥韓浚謙還將執行光海君中立外交政策的平安監司樸燁、義州府尹鄭遵就地正法,光海君派到諸道搜刮的調度使金忠輔、金純等也被捕殺。光海君的親家領議政樸承宗及其子樸自興在仁祖反正後逃到城外,自縊而死,李爾瞻的長子李大燁雖被特赦死罪,但自殺於獄中。反正後一共有80餘人被殺,還有上百人被監禁(圍籬安置)或流放遠地。

朝鮮王朝史上的重大武裝政變:仁祖反正有何影響?

  論功行賞

伴隨反正的還有平反昭雪和論功行賞。除了許筠(曾倡廢母之論)等極少數外,臨海君、晉陵君、永昌大君、綾昌君、柳永慶、金悌男等大部分光海君時代的"逆賊"都獲平反,仁穆大妃的母親也從濟州島被召還,關在監獄裏的所有犯人都在反正當天獲得釋放。同年冬策"靖社勳"三等共53人,金瑬、李貴、金自點、沈器遠、申景禛、李曙、崔鳴吉、李興立、具宏、沈命世10人爲一等,李適等15人爲二等,樸惟明等28人爲三等。 但李適對這種利益分配的結果極爲不滿,導致了不久後爆發的李適之亂。

外交風波

仁祖反正之後,新王的合法性還需經過宗主國明朝的承認。於是新政權以左議政樸弘耇的名義移諮駐椵島(皮島)的明將毛文龍,稱李琿無道,被昭敬王太妃(仁穆大妃)所廢,李倧奉太妃命繼位,請求代奏。消息通過毛文龍傳入明朝後,明朝的第一反應是"篡逆",認爲李琿是經過明廷冊封的合法國王,李倧不經明朝許可就擅自取代李琿,是挑戰明朝權威之舉,就算李琿有罪,正確程序也是先由太妃上奏明廷,再由明廷定奪其廢立,因此登萊巡撫袁可立甚至提出"聲罪致討"的主張 ,當時大部分明朝言官也要求問罪朝鮮,但是明廷元老孫承宗主張"因其勢而利導之" ,在朝鮮問題上具有很大發言權的毛文龍也指出光海君忘恩背德、仁祖真心親明。

仁祖反正之後,仁祖就任命李慶全爲奏聞使,攜以仁穆大妃名義所上的奏文,於天啓三年(1623年,仁祖元年)5月啓程出使明朝。此時明廷內部圍繞朝鮮問題爭論不休,明朝內閣首輔葉向高、禮部尚書林堯俞決定由袁可立、毛文龍分別派查官去朝鮮調查實情,結果袁可立派的查官趙延齡淹死在海中,毛文龍派的查官陳繼盛則將收集到的朝鮮臣民831人的意見上報給明廷,證實了仁祖政權所言不虛。 禮部尚書林堯俞終於在冊封仁祖的問題上鬆口,他於天啓三年十二月八日(1624年1月27日)上疏皇帝,認爲根據一些證據和毛文龍所調查的結果來看,李琿悖逆、李倧恭順屬實,從"聯鮮制奴"的大局出發,可以權且不顧"綱常名義",同意朝鮮請求,明熹宗遂批准封仁祖爲朝鮮國王。 天啓四年(1624年,仁祖二年)6月,攜帶明朝準封敕諭的李慶全使團總算完成使命,回到朝鮮。天啓五年(1625年,仁祖三年)明廷正式遣使冊封仁祖,仁祖反正及仁祖王位的合法性纔得到最終的認可。

仁祖反正儘管獲得明朝認可,卻並未改變明朝對其"篡逆"的定性,明朝的承認只是基於"聯鮮制奴"大局下的權宜之計而已。崇禎五年(1632年,仁祖十年),朝鮮方面就獲悉《兩朝從信錄》中關於仁祖篡位的記載,但當時仁祖政權還認爲"此不過閭巷間浪雜之書",並不重視。入清以後,鑑於清朝要爲明朝修史,而明朝留下的相關記載一致定性仁祖"篡逆",朝鮮擔心清廷將這種記載寫入正史,流傳天下後世,因此在肅宗、英祖時期一再遣使辨誣,乾隆四年(1739年,英祖十五年)清廷修成的《明史》中將仁祖反正記載爲"國人廢琿而立其侄綾陽君倧",朝鮮對此滿意,仁祖反正引發的外交餘波才最終畫上了句號。

朝鮮王朝史上的重大武裝政變:仁祖反正有何影響? 第2張

 影響

仁祖反正以後,朝鮮政局由大北派轉入西人黨手中,南人也獲得起用。此後直到朝鮮王朝滅亡的將近300年的時間裏,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由西人(包括由其分化的老論、少論)主政,朝鮮王朝的王統也歸屬仁祖一系。但除了這些上層建築的變化外,這次政變在朝鮮內部而言並無太大影響。當時司諫院上疏說:"反正之後,政令施設,未有以大慰民心者,而加之以師旅,仍之以饑饉,中外赤立,怨讟朋興" ,百姓中甚至流傳這樣一首歌謠來諷刺仁祖政權:"孰謂清時?今亦昏時。昔在昏時,爵人以賄。今在清時,爵人以私"。 所謂"清時"是指仁祖時期,"昏時"指光海君時期,這首歌謠反映了朝鮮百姓心目中的仁祖政權在爲政方面比起光海君並無本質區別,某種程度上甚至有所惡化。後世史官則批評仁祖政權革除弊政的法令如一紙空文,有"失信"之嫌。

外交影響

在外交方面,一些觀點認爲仁祖反正後,新政權爲了踐行反正時的大義名分,將光海君的中立政策急速轉向親明排金,造成朝鮮與後金關係惡化乃至招來入侵。但比起光海君時而言,新政權更加親明固然是實,卻也儘量避免刺激後金。雖然仁祖政權不再與後金往來,並且在反正10天后向毛文龍的使者標榜要和明朝"同心協力,期剿此虜" ,然而這不意味着仁祖政權會主動招惹後金,其"協力討虜"的標榜除了對國內普遍親明的兩班階層有個交代外,還有仁祖急於獲得明朝冊封的意圖,很大程度上只是虛晃一槍而已。所以仁祖政權的建立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光海君時代的國際格局,朝鮮在明金之間仍然維持"不背明、不怒金"的模糊狀態,不過在親明方面更進一步。

朝鮮王朝史上的重大武裝政變:仁祖反正有何影響? 第3張

 評價

畢自嚴(明末大臣):李琿之事天朝也甚謹,既助兵於四路進剿之時,又助餉於毛帥駐師之日,其有功於天朝也甚巨。彼國教令,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者也。

李建昌(朝鮮王朝末期學者):仁祖反正,彝倫再敘。

稻葉巖吉(日本近代學者):(仁祖反正)是廢置今上(光海君)、代之以綾陽君的一場悲劇。……事件的主體是西人利用宮闈之紛爭、策劃王位之更迭而成功者也。而王位之更迭則是出於將備局(備邊司)等國家之至上權力收入自黨(西人黨)囊中的必要性所做出者也,故光海君遂被供爲其犧牲品。……必須認爲,丁卯、丙子二役之痛苦,正是西人預定之代價。我朝鮮民族於此亦受朋黨之慘害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