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人的說話方式和現代人有什麼區別呢?

古人的說話方式和現代人有什麼區別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說話與現在說話其實區別不大,最多是一些現代的詞語古代沒有罷了,哪怕是朝堂之上的大官雖然在廟堂之上侃侃而談,引經據典,但他們在私下交流也是說的大白話。古代人們受教育率很低,十個人裏有一次認字的就不錯了,一百個人裏只有三四個“先生”,老百姓不懂文言文,說的都是方言型白話文,爲了能使的朝廷的政令不出現誤解,官員們都是用一種通用的口音來當作官話和官腔,類似於現在的普通話。

所以古人說的話也是白話,也就是說一套寫一套。比如雍正就特別愛用白話寫硃批:“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給封疆大吏年羹堯的硃批:“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爾用心愛我之處,朕皆都體會的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再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下的抗倭令:“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是不是有些難以置信?

古人的說話方式和現代人有什麼區別呢?

要知道文言文的發明,是伴隨着書寫文字而出現的,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書寫是用來記錄口語,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其他人,或者是自己心目中的神靈,這麼重要的事情,自然會用一些比較重要的不容易損壞的書寫載體,那麼這個成本就上去了,所以中國人發明了文言文這個東西,是在表達清楚含義的前提下,對口語進行省略變形。要注意文言文的發明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一點點堆積而成,在時代上要比文字慢一點,但不會慢太多。

同時文言文的出現也可能是由於發聲器官進化不到位。語音出現在文字之前,實際中你會發現有這個音但不一定能對應着字。由此推斷,字是從語音裏脫胎出來的。早期發聲器官進化不到位,能使用的音節比較少,所以對應的字少。音節發音比較模糊,所以一個字會對應很多個意思。再一個就是審美的需要。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翻譯成白話就沒有了詩意。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意境,這畫面,必須用文言文。

古人的說話方式和現代人有什麼區別呢? 第2張

另外古人最早是把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後來是把文字書寫在竹簡上。龜甲、竹簡等作爲文字的載體,不僅原材料貴重而且製作複雜,因此必須將鬆散的口語大白話凝鍊成以單字詞爲主的文言文,目的是在有限的書寫空間裏用最少的字詞儘量表達最豐富的內容。不過,即使是古人的白話,在我們如今依舊是不太懂的,因爲白話文是一直變化的,沒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啊,要想了解古人,還是要學好文言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