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朝爲何有三次政變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政變

唐朝爲何有三次政變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政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爲何有三次政變都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是唐代長安城的北大門,默默地守護着初唐時期中央政府太極宮。在無數後人看來,玄武門是個極不太平的“兇險之地”,這裏曾發生過三次驚心動魄、幾乎改寫唐代歷史的著名政變。如今,這座聞名天下的政變之門早已不復存在,我們只能憑藉想象,去遐想當年玄武門的恢弘、厚重與威嚴。

一場手足相殘的慘劇登場

縱觀歷次玄武門政變,其中最著名、最驚險的,還是公元626年由李世民發起的第一次“玄武門之變”。那場驚心動魄的慘劇隱藏在種種史料典籍的字裏行間,陰冷刺骨。

當年,一個擁有着赫赫戰功和衆多勇將謀士的秦王李世民,足以讓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如坐鍼氈。隨着雙方鬥爭的愈演愈烈,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爲強。6月4日清晨,他與早已買通的李建成心腹——玄武門禁軍守將常何內外接應,自己則率領尉遲敬德等人埋伏於玄武門內。這天一早,李建成、李元吉準備好一起去向父親李淵狠告一狀,期望削減李世民的勢力。不過,就在前一晚,李世民已通過安插在太子身旁的耳目,對他們的動向瞭如指掌。當李建成、李元吉兩人騎馬行至玄武門附近時,隱隱感到氣氛不對,撥馬便回。這時李世民躍馬衝出,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元吉還沒來得及逃走,也被敬德殺死。當東宮的太子黨羽們領兵前來解圍時,一切都太遲了,他們的首領已經暴斃,首級也被砍下。

此時,皇帝李淵正在玄武門附近的後宮海池內泛舟遊樂,只見尉遲敬德來報:太子作亂,已被秦王誅殺。大驚之下,李淵立即下令所有軍國大事一律交給秦王李世民處理。不久後,李世民被立爲太子。同年八月,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寶座。

唐朝爲何有三次政變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政變

兩場政變“女政客”慘敗橫死

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這似乎成了一個不祥的兆頭。因爲在同一座玄武門前,他的後代們又接二連三地發起了多場喋血政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81年,相似的一幕再度在玄武門上演。

這第二次“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唐中宗景龍元年,即公元707年,由太子李重俊發動的宮廷政變。宮廷之內處處充斥着勾心鬥角,暗藏着刀光劍影,追逐權力的慾望竟然讓女子也不甘示弱。中宗李顯的皇后韋后與安樂公主這對傳奇母女,自中宗立李重俊爲太子後就極力反對,愛權心切的韋后與公主請求皇帝廢黜太子,將安樂公主立爲皇太女。爲儘快拔掉這對眼中釘,公元707年7月5日,按捺不住的皇太子李重俊率羽林軍將領李多祚等人從太極宮南面的肅章門殺入宮內,欲將韋后、安樂公主與上官婉兒一網打盡。在此情況下,韋后等倉皇中挾持着中宗登上了玄武門樓,以皇帝爲人質逼太子率領的軍士反戈投降,並召羽林軍百餘人於樓下列守。當太子兵至玄武門下,並沒與城樓上的皇帝相持多久,中宗一句招撫軍士的承諾,立即讓太子這邊的人馬調頭歸順。中宗說:“汝並不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歸順,斬多祚等,與汝富貴。”太子的軍士立即在玄武門下殺死了李多祚等將領。太子李重俊見大勢已去,率百餘騎出宮逃往終南山,至戶縣西十里便爲部下所殺。被妻女挾持,眼睜睜地看着兒子在城下兵敗逃走,中宗李顯恐怕是唐代皇帝中最窩囊的一個,這次事變後,中宗將玄武門改名爲神武門。

幾年不到,在玄武門又上演了第三次政變。這一次宮廷政變仍發生在唐中宗時期。第二次“玄武門之變”後,韋氏一門幾乎權傾天下,不過,他們的勝利果實僅僅品嚐了短短3年而已,就被李隆基在新一輪的玄武門政變中全部處死。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等人密謀誅殺韋氏及其黨羽,6月20日,李隆基趁着夜色率兵攻入玄武門。軍士一舉殺掉了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之後,又在宮城內外將韋氏黨羽一舉剷除。從此,李隆基走上政治舞臺,後來開創了開元盛世。

維繫皇宮安全的咽喉重地

爲什麼這些宮廷政變都要發生在玄武門呢?而且在政變中,誰控制了玄武門,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而沒能控制玄武門重地的,均以慘敗告終。玄武門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能使發動政變者一招制勝?

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張永祿告訴記者,玄武門在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上看,是宮城乃至整座長安城最爲關鍵的一道門戶。玄武門修建在龍首原上,地勢較高,可以清楚地俯視整座宮城。登上城樓,城內任何一處調兵遣將的動向一覽無餘。假設在當年的第一場“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先控制了玄武門,後果可能就會另當別論。所以許多專家認爲,誰先在玄武門掌握了先機,誰就得到了掌握局勢的主動權。著名學者陳寅恪就曾表示:俱以玄武門之得失及屯衛北門禁軍之向背爲成敗之關鍵。

陝西師範大學學者洪海安曾從歷史地理學角度深入研究過“玄武門之變”。他認爲,首先太極宮北邊的玄武門是皇宮與外界聯繫的咽喉要地,是維繫宮城安全的重要門戶。其次,太極宮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是初唐時期政治活動的中心,因此玄武門的得失事關宮城和皇帝的安危。爲確保宮城的安全,玄武門城門建造得非常結實、沉重,不會輕易被打開,攻打城門若沒有內應則很難成功。再次,玄武門是禁軍宿衛的重地,因此,駐守玄武門的禁軍也成爲發動政變者爭取的對象。

唐朝爲何有三次政變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政變 第2張

既然玄武門是維繫宮城安全的重要咽喉之地,皇帝定不會輕易將守衛北門這一重要職責隨便授給他人,大量史料表明,守衛北門的將領多爲皇帝親信。洪海安認爲,玄武門宿衛將士的選拔要求非常嚴格,皇帝還制定有一套相當完備的安全保衛制度,違制開門則需要皇帝手諭,否則,失職將士都會受到嚴重的懲罰或被判死刑。太宗李世民在兵變勝利後,尤其重視玄武門禁衛,也是將守衛玄武門的重任交給自己親信負責。

玄武門也曾有娛樂活動

玄武門雖然發生過一次又一次流血事件,不過,在唐代的大部分時間裏,玄武門還是處於和平狀態的。實際上玄武門除了防禦功能,還竟是皇帝平時嬉戲玩樂、歡宴羣臣的一個娛樂場所。

據史料記載,唐代皇帝們常常令百官與羽林軍將士在玄武門前習射練武。如武德二年,李淵“賜羣臣大射於玄武門”。貞觀十六年,唐太宗“賜五品以上射於玄武門”。唐人張說、崔元翰都在詩文中描述過這一場景。

此外,皇帝還會在玄武門設宴招待百官。太宗李世民書法相當了得,尤善飛白體,爲了向羣臣展示自己的書法佳作,太宗曾設宴將三品以上的官員請上玄武門,親筆作飛白字,羣臣們則競相哄搶取樂,其中一個叫劉洎的官員竟然乘着酒性爬上皇帝的御牀從太宗手裏搶字,而太宗竟也不怪罪。

玄武門也是皇帝與百官進行遊樂的場所。如,貞觀十四年,太宗李世民就曾“宴羣臣及河源王諾曷鉢於玄武門,奏倡優百戲之樂。”中宗李顯就更懂得嬉樂了。公元709年2月,他命宮女們在玄武門前拔河爲戲,自己登上城樓觀看。也許是皇帝的日子過得實在無聊,李顯竟還讓宮女裝扮成小商小販,在莊嚴的玄武門附近擺攤設點,弄得跟街市上的地攤和雜貨鋪一般,而朝中大臣都被趕來買貨,李顯與后妃們猶如在看雜耍,將這無厘頭的表演看得不亦樂乎。

與長安城同時消失殆盡

這一切就像一場鑽石般耀眼的美夢,隨着大唐王朝的滅亡,歷經近三百年輝煌的長安城終究沒逃過戰火的摧殘,玄武門也隨着城的殘破而徹底消失。

唐末,隨着長安城的破壞和人口的大量減少,佑國軍節度使韓建對長安城進行了改建、縮建。韓建放棄了廣闊的外郭城宮城,僅僅保留了皇城。他改建的長安城被稱爲新城。由於新城範圍縮小,也處於防衛的考慮,封閉了許多城門,僅留下了五座城門,而這座新城的北門也叫玄武門,但這已不是原來的玄武門。五代、宋、金、元時期則一直沿用韓建新城。直到明朝建立之後,重修長安城,對城門重新命名,自此西安城牆上再無玄武門。

玄武門遺址難覓蹤跡

歷史常常令後人感嘆,古史今看總是別有一番滋味。唐代長安城玄武門的位置,大約在今西安城北門外自強西路中段路北。記者經專家指點,來到了曾經的玄武門遺址——原鐵二中的校園裏。這座面積不大的校園現在是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的一部分,位於自強西路的紙坊村和鐵運校中間。

唐朝爲何有三次政變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政變 第3張

走進這座校園的操場,只那遠遠地一望,一種歷史的滄桑感便撲面而來。那片看上去十分荒涼寂寞的黃土堆面積不大,土堆上僅有幾棵小樹、雜草、枯葉,兀突突地立在校園角落,十分不起眼。如果不是有人指點,誰也想不到這就是曾經矗立過玄武門的舊址。在附近鐵運校工作的何老師告訴記者,早年,碑林區文物局還在這裏立了一塊石碑,碑上刻着“玄武門遺址”五個大字,可就在五六年前,這座石碑竟意外地不見了蹤影,如今僅基座殘存。巍峨的玄武門甚至沒能留下記載盛唐輝煌的一磚半瓦,就隨着歷史變遷消散得灰飛煙滅。

憑着這塊碑,一般人都認定這裏就是唐代玄武門舊址。不過據民間傳說,如今那片堆得高高的黃土卻並不是玄武門遺留下的產物,而是明清時期一位公主的墳墓。

如今的自強西路算不上繁華,西接星火路,東接北關正街,與城市中任意一條平常的公路相比,也沒什麼特殊之處,道路兩邊大多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商店、飯館和理髮店,匆匆而過的人們,極少有人能關注瞭解隱藏在校園裏的玄武門遺址,更沒有幾個人會想到這裏曾發生了那麼多轟轟烈烈的喋血政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