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南宋三衙軍是怎麼建立的?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南宋三衙軍是怎麼建立的?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三衙軍是怎麼建立的?三衙軍有什麼用?南宋初,隨着御營司的設立,三衙機構雖仍存在,但事實上三衙統兵制度已宣告廢除,三衙長官降爲三支兵馬的統兵官,不再享有統轄全國軍隊的權力。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簡介

南宋三衙軍是怎麼建立的?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高宗時仍保留有班直,充當宿衛,但人數不多。建炎三年諸班直被廢,而以御前中軍取代。翌年,班直復置,但人數也不多,事實上楊沂中的神武中軍已取代班直,成爲皇帝的宿衛親兵。寧宗時,班直分24班,皆隸殿前,以中軍統制兼指教、統領兼同指教。紹興五年,楊沂中的神武軍改爲殿前司軍。紹興十ー年,罷三大將兵權,各御前諸軍削減兵力,唯殿前司軍有增無減,兵力多達7萬餘人。從此,三衙軍與屯駐大兵平列,不再有隸屬關係

職責

三衙武帥常以主管殿前都指揮使司公事、主管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公事和主管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司公事爲名,受皇帝和樞密院領導,與御前諸軍都統制大體平級。三衙軍原來作爲臨安府的衛戍部隊,後馬司軍移屯於建康府,故臨安府和建康府的三衙軍事實上也成爲屯駐大兵。

史書記載

南宋三衙軍是怎麼建立的?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第2張

乾道四年正月,邁爲中書舍人,因入對,論三衙軍制名稱不正:“以祖宗之制論之,軍職之大者,凡八等。除都指揮使或不常置外,曰殿前副都指揮使、馬軍副都指揮使、步軍副都指揮使,曰殿前都虞候、馬軍都虞候、步軍都虞候,曰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秩秩有序,若登梯然,不可一級輒廢。一或有闕,即以功次遞遷。

降此而下,則分營、分廂,各置都副指揮使,如捧日左廂第一軍、天武右廂第二軍之類。邊境有事,命將討捕,則旋立總管、鈐轄、都監之名,使各將其所部以出。事已,則復初。累聖相承,皆用此術,以制軍詰禁。自南渡以後,觸事草創,於是三帥之資淺者,始有主管某司公事之稱。而都虞候以下,不復設置,乃以宿衛虎士而與在外諸軍同其名,以統制、統領爲之長。又使遙帶外路總管、鈐轄。考之舊制則非法,稽之事體則非是。以陛下聖明,能知人善任,使所謂爪牙之士,豈無十數人以待用者?

若法祖宗之制,正三衙之名,改諸軍爲諸廂,改統制以下爲都虞候、指揮使,使宿衛之職預有差等,士卒之心明有所繫,異時拜將,必無一軍皆驚之舉。於以銷壓未萌,循名責實,則環衛將軍雖不置可也。乞下樞密院討論故實,圖議其當,恐或可以少贊布昭聖武之意。”讀札子畢,孝宗甚喜,即批付樞密院。是時,知院虞允文使四川,同知劉珙不樂曰:“舍人要如何行?”對之以“但隨所見敷陳,若施行與否,自系廟堂處分”。

竟寢不行。後閱華陽集,王珪撰高瓊神道碑雲:“王爲殿前都指揮使,管軍員闕,兼領二司,王乃言曰:‘臣老矣,如有負薪之憂,誰爲可任者?先朝自殿前而下,各置副都指揮使,及都虞候,常有十人,職近事親,易以第進,又使士卒預識其威名,緩急臨戎,上下得以附習,此軍制之大要也。’有旨從之。”據瓊所言如此,正合前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