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五代十國政權頻繁更替,那麼最強大的是哪個政權?

五代十國政權頻繁更替,那麼最強大的是哪個政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權,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中國北方一直是戰亂頻發,而南方大部分時間其實是相對和平發展的。而其中的南唐更是曾經一度十分強大。五代時期南方最爲強大的南唐,爲什麼在北宋面前不堪一擊?

五代十國政權頻繁更替,那麼最強大的是哪個政權?

五代十國的南唐和宋朝一樣,都是“借雞生蛋”似的王朝,都是別人打天下,他們投機取巧坐天下。南唐“開國”皇帝李昪,原名徐知誥,是楊吳權臣徐溫的養子。徐溫雖然有好幾個親兒子,但沒一個比得過徐知誥。最終,徐知誥奪位成功,於公元937年建立了齊朝。

兩年後,徐知誥亂認祖宗,自稱唐朝之後,改名李昇,國名易齊爲唐,定都金陵。南唐初的疆域,和楊吳最強盛時沒有變化。楊吳是五代十國前期,對中原王朝最具威脅的勢力之一,另一爲李存勖的晉國。

楊吳地盤有多大?北以淮河爲界,但淮河以北的泗州、海州皆爲楊吳控制。西邊最遠處,控制了鄂州西,然後沿着現在的湖南與江西兩省的邊界往南劃到底。換言之,現在江西省的西、南、東三線邊界,就是當時楊吳的南方邊界線。然後就是安徽省的皖南部分,以及蘇南。

這些地盤都是楊吳太祖楊行密打下來的。可惜楊行密的兒子不爭氣,權力被徐溫奪走。沒想到徐溫也是個“二傳手”,弄到手的權力,在自己手上是捂熱了,最終被和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養子李昪給划走了,自己辛苦一世,白忙一場。

李昪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以他的能力,在亂世中只能自守,不敢進取。大臣馮延巳諷刺他是個不思進取的土老頭,他卻微笑着說:能守住這巴掌大的地方,傳之子孫,我就知足了。在李昪當皇帝的七年時間裏,南唐毫無進取之心,誰都不打。即使是吳越國庫發生大火災,李昪都沒有趁火打劫,反而給吳越送大量財物。

南唐疆域的巨大變化,出現於南唐中主李璟時期,即李昪長子。李璟繼承的是楊行密、徐溫、李昪三代人打造的無敵江南,實力足以爭雄天下。《舊五代史》記載,南唐的地盤東及衢婺,南及五嶺,西及湖湘,北及長淮,割據三十多個州,廣闊數千裏,盡爲其所有,近代僣竊之地,最爲強盛。

李璟對外擴張的第一戰,選擇了福建,也就是閩國。閩國的地盤包括福建全省,因王氏兄弟自相殘殺,國勢危如累卵。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南唐大軍進入福建。閩王王延政不是南唐的對手,沒撐多久就在建州投降了。

但由於李璟用兵不當,閩國國都福州始終沒有打下來,最終落到死敵吳越的手上。福建五州,南唐最後只得到了建州、汀州,泉州和漳州建立了清源軍。南唐雖然沒有拿下全福建,也沒有得到出海口,但地盤確實擴大了,拿下閩西地區。

李璟是典型的虎頭蛇尾,第二次洋相緊接着又出現了。南唐江西部分西邊的楚國又發生兄弟內亂,公元951年,南唐大軍進入湖南。形勢不錯,很快拿下長沙,如果李璟不糊塗,南唐的地盤將伸到貴州。

可李璟搜刮湖南全境,人稱邊菩薩的南唐軍頭邊鎬又在長沙胡鬧,最終把湘人都得罪了。楚國舊將劉言、周行逢,把南唐軍全部亂棍打出。李璟折騰一圈,湖南的地盤,一寸也沒拿下。

但即使如此,南唐依然保持着大國骨架,有能力威脅到中原王朝。可是,中原王此時已換人了,就是宋朝真正的建立者——千古一帝周世宗柴榮。柴榮要征服天下,必須拿實力最強的南唐開刀,不用李璟出門,柴榮就扛着大砍馬找上門了。

後周和南唐的戰場在淮南十四州(含泗、海二州),這是中原軍隊進入江南的必經之地。經過三年苦戰,公元958年,李璟被柴榮徹底打服,甚至在文件上稱比自己還小5歲的柴榮爲父。李璟把江北十四州全部割讓給了柴榮,後周的疆域從淮河北岸推進到長江北岸,爲北宋滅南唐打下基礎。

而南唐的北線則從淮河北岸退到長江北岸,防線徹底崩潰。此時的南唐,只剩下蘇南、皖南、江西、閩東,比吳越大不了多少。從此,傷筋動骨的南唐再無爭奪天下的可能,只能混吃混喝,等着最後那一刀。

公元961年,李璟在南都含恨而死,詞帝李煜即位。如果換了個有作爲的皇帝,也許南唐還能撐下來,可李煜是文藝天才,政治昏君,不停的自毀根基。直到公元975年,一切都結束了,作爲俘虜的李煜“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五代時期南方最爲強大的南唐爲什麼在北宋面前不堪一擊?

征討馬楚失利,失去戰術主動

李璟執政時的南唐,周圍有許多較小的政權,其中戰略地位最爲重要的就是佔據了荊州南部的馬楚。因爲自古以來凡是偏居江南的政權,但凡想北伐中原,最重要的戰略地區就是荊州。只有佔領了荊州才能兵出襄樊,對中原地區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當時楚地的領導者是楚王馬希萼,他是在擊敗了馬希廣之後奪得的帝位。在內戰結束之後,馬希萼荒淫無度,不理政事,因此當時楚地的政治情況十分糟糕。與他一起起兵推翻馬希廣的將領中,有王逵,周行逢等大將。但是在奪得政權之後,馬希萼並沒有給予這些將領應有的獎賞,引起軍心變動。

於是王逵,周行逢等人便擁立馬希崇爲楚王,公開反對馬希萼的統治。當時的馬希萼在失去了這些將領的支持之後,已經沒有能力平定叛亂,於是向南唐求援。南唐於是派出大將邊鎬進入楚國地界打擊叛軍。

周行逢等人率領的叛軍,並不能抵抗強大的南唐軍隊,因此在南唐大軍兵臨長沙的時候,馬希崇便出城投降。此事在《舊五代史》中有如下記載:“其弟希崇因衆怒咄咄,與其黨竊發,擒希萼囚之於衡陽,又自立。未數日,江南遣袁州刺史邊鎬乘其亂領兵來伐,希崇度不能敵,遂降。”

此後李璟要求馬希萼和馬希崇都離開馬楚故地,至此馬楚政權徹底敗亡。南唐獲得了荊州南部的控制權。但是南唐並沒有在此基礎上,繼續對荊州北部進行開拓,反而因爲自己的問題,丟失了對於楚地的控制權。

在馬希崇投降之後,南唐讓邊鎬鎮守長沙,但是邊鎬在長沙並沒有勵精圖治,更沒有安撫人民,反而大肆搶奪楚地百姓的財產,導致楚地的人民對於南唐的統治十分不滿。

加上之前就暴露出野心的周行逢等人,也並沒有真正臣服於南唐,於是他們糾集曾經的部隊,擁立劉言爲頭目,對南唐軍隊進行了反攻。當時的邊鎬,並沒有做好戰鬥準備,只得逃離長沙。在周行逢等人的追擊下逃回了南唐舊界,南唐對於楚地的控制告終。

雖然南唐政權丟失楚地控制權的罪魁禍首是主將邊鎬,但是南唐中主李璟在奪取楚地後,安於現狀的態度以及對於地區政治的漠不關心也是存在重大問題的。之後的時間裏,楚地的實際控制權幾經易手,但是無一例外都是親近北周以及北宋的,他們也在西部對南唐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壓力,是造成後期南唐兵敗的重要原因。

難平閔地,失去戰略縱深

在北宋消滅南唐的時候,南唐後主李煜曾經向宋太祖趙匡胤求和,希望能夠以藩屬國的身份偏居一隅。但是宋太祖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爲由拒絕了李煜的提議。在南唐全勝的時候,其身邊其實也有着比較弱小的政權,那就是閔。

自古以來,偏居江左的政權都習慣將都城建立在南京一帶,但是他們也無一例外的都要平定背後的福建地區。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自然是爲了接觸背後的威脅,而另一條更加重要的原因則是福建地區多山地,易守難攻,一旦建康城破,還能爲南方政權提供足夠的戰略縱深。

後來的南宋以及南明政府都在福建地區堅持抵抗了很長時間,從中也可以看出福建的重要戰略地位。當時福建地區在晚唐節度使王潮後人王延政手中,自從王氏稱帝以來,其家族之間相互攻伐,發動政變的次數數不勝數,而閔國的國軍也多是驕奢淫逸之輩,導致閔國的經濟以及軍事都十分孱弱。

在南唐入侵福建的時候,閔地依然內亂不止,因此他們幾乎沒有收到太大的抵抗就攻陷了閔的國度建州,並且佔據了建州旁邊的劍州地區,擒到了閔主王延政。

對於此事,在《新五代史》中有如下記載:“被以袞冕,率諸將吏北面而臣之。已而又殺儼明,乃自立,送款於李璟,璟以仁達爲威武軍節度使,更其名曰弘義。而璟兵攻破建州,遷延政族於金陵,封鄱陽王。是歲,景保大四年也。”

但是在他們向福建重鎮福州進軍的時候,卻遭到了吳越援軍的強烈阻擊,擁有兵力優勢的南唐軍隊由於準備不充分,因此被吳越軍隊大敗。至此福建地區的福州一帶落入了吳越政權的掌控之中。

南唐出動了大量的軍隊投入到對於閔地的討伐之中,最後卻只收獲了建州一帶,得不償失,而且他們就連閔國敗亡後,在閔地割地自立的小勢力都無法剷除,沒能拿下泉州一帶,令南唐的戰略縱深極小,這也是後來李煜只能坐守孤城的原因。

更爲重要的是,在南唐大舉入侵福建的時候,北周正在遭受契丹的進攻,當時是南唐收復中原的最好時機,然而李璟卻讓這樣的機會白白溜走,實在可惜。

五代十國政權頻繁更替,那麼最強大的是哪個政權? 第2張

親信奸臣,偏安自得

南唐中主李璟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其在戰爭上的失利,而是其志向的缺乏。南唐開國皇帝李昇之所以改姓李,就是立志於恢復唐代河山,在其一生中,無時不想收復中原。而善於文辭的李璟比起自己的父親,少了沙場上磨練出來的豪氣,更少了統一天下的信念。

在李璟在位期間,後周曾經兩次南伐南唐,李璟不但沒有積極作戰,反而在皇宮之內飲酒作亂。而其身邊的親信大臣們更是以此誇讚李璟有着英主的氣質。他們嘲笑之前李承裕曾經因爲戰爭失利失去了幾千戰士就茶飯不思,不想李璟在大戰之時依然可以怡然自得。此事在《資治通鑑》中有如下記載:

“安陸所喪才數千兵,爲之輟食諮嗟者旬日,此田舍翁識量耳,安足與成大事。豈如今上暴師數萬於外,而擊球宴樂無異平日,真英主也。”

這樣的稱讚矇蔽了李璟的雙眼,但是戰事卻不會因此發生扭轉,北周的軍隊很快就佔據了淮河兩岸的全部地區。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淮河沿線的失守其實已經昭示了南唐的氣數將盡。

但是這個時候李璟依然沒有考慮反抗的事,反而積極向北周求和,甚至不惜稱臣,自退帝位,從中也可以看出這位南唐中主的胸無大志。在和議簽訂之後,李璟又覺得建康城距離長江太近,十分危險,於是在南昌一帶建造新都,並且很快遷都於此。

從這樣的舉動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只想苟延殘喘,絲毫沒有反抗的精神。就連後主李煜,都在即位後遷回南京,並大力發展城防,還抱有收復失地的理想,如此看來,這位中主是在遠遠比不上自己的兒子。

五代十國時期,所有的政權幾乎都是唐代晚期的節度使創建的,大家的實力一開始都比較接近。而南唐佔據了富庶的揚州,又有着雄主李昇的精心打理,成爲了當時中國大地上最爲強盛的政權。但是這樣的大好局面在李璟的手中被完全葬送了,南唐也沒有完成李昇光復唐室的願望。

李璟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其胸無大志,卻好大喜功,欺軟怕硬。他在拿下馬楚之後不考慮如何以此爲跳板進攻中原,反而放任手下大肆搜刮財寶,並且自己樂在其中,可謂鼠目寸光。而錯過北伐中原的最佳時機,反而進犯實力最爲弱小的閔地,就是他欺軟怕硬,好大喜功的表現。

而且其本身能力也有不足,征伐福建的失敗與其錯誤的路線制定,以及後期糟糕的指揮也有着直接的關係。但是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作爲一國之君的李璟沒有絲毫的進取精神,這幾乎可以爲他所有的錯誤做出解釋,南唐後主因爲亡國被調笑已久,但是與自己的父親相比,李煜已經可以做到無愧於心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