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諸葛亮擺“空城計”,讓人在城門掃地是什麼目的?

諸葛亮擺“空城計”,讓人在城門掃地是什麼目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發生的背景在諸葛亮指揮的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由於馬謖在“街亭之戰”中被司馬懿打敗,蜀軍失去了繼續作戰的重心,而諸葛亮此時正好在西城收割糧草,恰逢司馬懿大軍即便趕到。在得知了魏軍實力後,諸葛亮果斷將老弱殘兵放出,在城頭淡定自若地彈琴,這一幕讓趕來的司馬懿父子三人看到後,驚懼不已,在一番深思熟慮後。司馬懿果然中計退兵,諸葛亮西城大擺“空城計”一時間成爲後世經典,後來更是被引入《三十六計》,比喻在危急情況下故作姿態,避實就虛以擾亂敵方心智達到不戰而勝的戰術目的。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01

雖然“空城計”是所有研究三國曆史的人士必然要討論的話題,但是,空城計背後的細節和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心理博弈又有幾個人看懂了呢?這其中並非演義和小說裏那般出神入化,相反,空城計嚴格來說就是雙方最高統帥間一次心靈對話。

司馬懿被曹操發掘之時,後者已經在北方建立了非常穩固的統治,而司馬懿的出現,恰巧爲曹操的霸業提供了長期保障,可以說司馬懿從結識曹操那一刻開始,雙方雖表面是上下級的從屬關係,實際上各取所需,曹操需要司馬懿這樣胸懷大志的謀士來爲他出謀劃策,早日統一天下,而司馬懿則需要通過曹操的認可來實現自己在曹魏文臣之中的地位。

諸葛亮擺“空城計”,讓人在城門掃地是什麼目的?

與此同時,司馬懿不僅僅是一個罕見的謀臣,他骨子裏透露出來的野心和慾望也是需要藉助曹操來實現的。曹操統治後期,對於司馬懿的信任和擔憂同時存在。一方面,司馬懿的能力確實是曹操實現理想所需要借用的,另一方面,司馬懿與日俱增的野心曹操也是看在眼裏。

曹操去世後,司馬懿負責主管喪葬禮儀之事,可見司馬懿與曹操之間的合作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考慮到司馬懿立嫡有功,對司馬懿信任有加。

諸葛亮擺“空城計”,讓人在城門掃地是什麼目的? 第2張

不久後,曹丕決心伐吳,司馬懿駐守許都,總領後勤防備之事。曹丕死後,魏明帝曹叡一改此前爺爺和父親對司馬懿的熱情態度,新皇帝對於司馬懿充滿了敵意和懷疑,而司馬懿在朝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同僚的排擠打擊,再後來,曹叡乾脆讓司馬懿提前退休回家養老。

02

公元228年,也就是在曹丕去世同一年,在安定南中後諸葛亮與趙雲正式開啓了第一次北伐,起初蜀軍高歌猛進,勢不可擋。可在街亭一戰,蜀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加上戰略位置的丟失,讓諸葛亮就此失去了繼續北上的動力。而臨危受命抵禦蜀軍入侵的正是司馬懿,司馬懿雖然在街亭取得大勝,但是,他十分清楚一次勝利並不足以改變他在曹叡和文武百官心中的地位。因此,在“街亭之戰”之後司馬懿劍指西城。此時,在西城收割小麥的諸葛亮等人手上只有數千殘兵。

雖然敵我差距懸殊,但是諸葛亮仍然不慌不忙唱了一出經典的“空城計”,司馬懿雖然擔心城中有伏兵,可司馬懿更清楚,如果此時發起攻擊和死對頭諸葛亮拼個魚死網破,縱使自己活捉或消滅了諸葛亮,對自己也不會有任何好處。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司馬懿本就是爲了對付諸葛亮而被曹叡請出山的,只要諸葛亮被消滅,蜀漢也就失去了支柱,到那時,三國之間互相制衡的局面就將被打破,自己很快也會失去利用價值,成爲朝中衆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結語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數次交手堪稱《三國演義》的一大看點,兩人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同時也都是各自國家中的核心統帥,只不過兩人的待遇天差地別。司馬懿受命於大魏危急之中,此前由於朝野內外以及皇帝本人對司馬懿處處提防和不信任,使得司馬懿在許都權力中心地位一落千丈,後來更是被曹叡早早解除權力回家種田了。

相反,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作爲蜀漢絕對的核心統帥和支柱,他的影響力幾乎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兩人在西城的遭遇我們也可以簡單看作是一場無形的“交易”,諸葛亮大開城門讓殘兵掃地,除了讓司馬懿產生伏兵的懷疑外,還在暗中提醒司馬懿,一旦自己被他打敗,那麼,司馬懿也就失去了價值,等待他的還是曹叡的鄙視和敵對。兩人對於自己的立場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罷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