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一生謹慎:設計的“空城計”其實並不空

諸葛亮一生謹慎:設計的“空城計”其實並不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這個故事歷來爲人們津津樂道。什麼是空城計?——“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空城計就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

諸葛亮一生謹慎:設計的“空城計”其實並不空

網絡配圖

後世認爲,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纔敢出此險策。那麼疑問出來了,諸葛亮如此謹慎之人,連魏延要率5千人馬出子午谷的險也不冒,怎麼會冒指揮機關被端掉,自己被俘的危險呢?單純視爲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博弈,未免太小看空城計的合理性。事前已有埋伏,纔敢佈局示疑,這與事前沒有準備,賭運氣冒險一博的情形迥然不同。有人認爲司馬懿“養敵自保”,或是諸葛亮“走險棋”,不如仔細落實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比較具體根據而不淪於幻想迷惑。 

從火燒新野及博望用水開始,屢被嚇得慘敗的魏軍官兵,在其心目中,諸葛亮是個善用誘兵的奇兵專家。而且魏軍亦向來善用誘兵,從早年的濮陽之役誘取呂布,以及官渡之戰誘斬文丑等,魏軍早知貪餌受誘的下場──壯烈犧牲地重創負傷。諸葛亮高舉北伐大旗,集結大軍來襲,不管是移動三郡居民或是節度蜀兵諸將的行動,都不會是小活動而不爲人所知,縱使司馬懿不知蜀兵虛實,也能知悉蜀兵曾有大規模的移動。

諸葛亮一生謹慎:設計的“空城計”其實並不空 第2張

網絡配圖

    司馬懿原本不信哨兵報情,親自探敵求證後,於是採取謹慎的措施。先行後退,再緩徐圖:若有埋伏,則順勢引退;若無埋伏,則再興戰事。從司馬懿不久又重回西城,盤問當地居民有關蜀軍虛實,便可得知司馬懿的確有捲土重來的軍事行動,並非像有人所說的“魏兵一路嚇回長安”。先退一步,保持安全距離,再另謀主意,而非驚嚇大逃。 

後來就在武功山的小路,關興及張苞殺聲盈谷,更兼魏軍心疑,豈敢久停。曹真本想貪功追殺,不意卻半途中伏,被諸葛亮事前所分撥安排的姜維及馬岱攔截,不得不引兵鼠竄而還。司馬懿若不早退,差點就落得曹真的下場。隨着司馬懿撤兵暫退,諸葛亮趁機撤回漢中。事先有“分撥安排”,事後有“埋伏交戰”,遂使諸葛亮以風聲鶴唳的靜肅,巧設空城疑計而圈套司馬懿。

諸葛亮一生謹慎:設計的“空城計”其實並不空 第3張

網絡配圖

    司馬懿的對象不僅是諸葛亮的直屬本隊,更應考慮全體北伐大軍。人數再多並非不怕陷阱,戰國時長平之役,趙卒雖以四十餘萬人之衆,仍落入秦軍包圍而捱餓,最後還被迫投降坑殺。漢中一帶的山嶽地形,滿布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及天隙等險要,以石穴叢林等障礙,最怕身陷死地而無逃生餘地。山林還不利於魏軍騎兵的奔馳,山谷中的關隘其中還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險要,兵卒雖多,忽略地形的限制,豈不大意。諸葛亮已有大軍,兼有地利,司馬懿雖有二十萬,但仍未必佔盡上風。司馬懿屈指可算出北伐諸將的所在,面對只剩諸葛亮一人的軍隊,除非司馬懿目中無人,看不見魏延、高翔、趙雲及王平等蜀將。否則司馬懿則應推敲這些蜀兵諸將是否正埋伏有以待之,諸葛亮在後來善用誘兵斬殺張郃及王雙等人,更證明魏兵冒進的下場,自食輕敵的惡果,恐將遭身死敗亡之途。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