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朝災害多發,揭祕明代的喪葬救濟制度是怎樣的?

明朝災害多發,揭祕明代的喪葬救濟制度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的社會民生當中,荒政制度一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安穩。明代是古代中國發生災荒比較頻繁的一個歷史時期,而當時的災荒制度同樣也發展得十分完善,特別是在災荒中的喪葬救濟這一方面。

喪葬救濟,主要是對因災死去的無人認領的屍體進行一定的喪葬。

毫無疑問,喪葬救濟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都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影響到了社會的秩序維護,以及百姓能否在安定的環境下生存。

爲了維護統治和滿足民生需要,明朝致力發展災荒中的喪葬救濟

明朝的災害頻繁,所以統治者致力於發展災荒中的喪葬救濟。

而當時喪葬救濟的發展,一方面是爲了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出於習俗和現實的需要。

明朝災害多發,揭祕明代的喪葬救濟制度是怎樣的?

(一) 統治者採取措施減輕災荒損失,是爲了維護其統治基礎

在一定程度上,由於受到“天賦人權”思想的影響,對於統治者來說,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以及處理結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其統治基礎,甚至會對其身份造成威脅。

爲了避免因災害而造成的社會動盪,統治者都會採取一定的措施來減輕災荒損失。

在《明會典》當中就有記載,

“令天下設立義冢,禁止江西等處火葬、水葬,凡民貧無地以葬者,所在有司擇近城寬闊地立義冢,敢有循習元人焚棄屍煅者,命刑部著之律。”這是當時政府對於喪葬救濟之重視的一種證明。

“義冢”雖然並不是明代所獨有的一種社會保障機構,早在宋代就已經出現了。但

這一機構在明代纔不斷得到完善發展,並且得到統治者重視。

“漏澤園”,是明代政府救濟的主要措施,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對無主之屍進行喪葬。而明朝也通過這一整套的喪葬救濟制度,來鞏固了其政權。

(二) 出於習俗和現實的需要,明朝喪葬救濟成爲民生的重要部分

而喪葬救濟之所以那麼重要,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出於民生。這其中,就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習俗的需要,二是現實的需要。

首先,從習俗方面來看,由於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土葬”成爲了大部分名人所追求的喪葬方式。

所以在當時及時對死去的貧民進行安葬,是非常重要的。從漢族傳統喪葬禮俗的立場出發,只有罪大惡極的人才會用到火葬,而對於無辜平民,一定要輔以土葬。

明朝災害多發,揭祕明代的喪葬救濟制度是怎樣的? 第2張

其次,就是從現實需要出發。

災荒過後會伴隨着一定的疫情,這是古代中國經常發生的事件。而由於醫療水平的落後,再加上藥物設施的不足,因疫情死去的貧民數量規模較大,而因傳染病而死亡的屍體如果不好好處理的話,

就會造成疫情的大幅度擴散,甚至會加劇其他災民患病的風險。

但是,大部分貧民不僅沒有錢財醫治疫病,甚至還沒有錢財進行安葬,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政府的喪葬救濟,來安撫民生,和保證社會的安全。

官方和社會機構同時出力,助力明朝喪葬救濟快速系統化發展

明代的喪葬救濟其實已經發展的非常系統化了,包含了民間和官方兩個系統。

這兩個系統相互補充,促成明朝喪葬救濟的完善。

(一) 政府採取有力措施,有利於調動喪葬救濟發展的積極性

官方的喪葬救濟在整個明代的喪葬救濟當中,是最主要的一種救濟方式。

當時的官方喪葬救濟主要是建立政府喪葬機構和保障機構。

“漏澤園”,是當時最主要的政府喪葬機構。

在《明太祖實錄》當中,就有記載這種情況,“其鰥寡貧難者,遂至委棄溝壑、道路,切恐天下皆有此患,乞行有司買地,官爲封記扁曰義冢。”除此之外,政府也設置了專門的機構來對喪葬救濟機構進行監督和管理,用以保障掩埋救濟的及時處理。

在具體的掩埋過程當中,明代政府也設置了一套體系,用以保障救濟的積極性。

比如說,對待掩埋屍體這種比較大的重大事務,政府會給予負責掩埋的工作人員一定的金錢補充,用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在《萬曆惠州府志》當中也有記載這種方法,“饑民遺骸遍野,公令各府州縣及村墟鄉落遍爲收掩。凡掩一戶,給工食銀三分,襯席銀二分。各鄉義冢具如此。”

在很多情況下,很多人是不願意去做埋屍的工作的,認爲這種工作“不吉利”,所以即使當地的官員幹部有這樣的職責,他們的積極性也不會很高。而通過金錢補助的方式,就能夠提高政府處理這些事務的效率。

(二) 民間自發機構的發展,是對政府喪葬救濟的有力補充

與此同時,社會機構的喪葬救濟,也是對政府喪葬救濟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特別是在政府的漏澤園失去原有的效用之後,社會救濟機構就能夠發揮出很大的效用。

明代後期,政府的喪葬救濟機構能力明顯下降。

這是因爲明代後期政府吏治腐敗問題浮現,大量的救濟機構都被荒廢。而在此時,民間的喪葬救濟機構就應運而生,承擔起修建和維護救濟機構的職責,促進了當時的社會慈善事業發展。

而政府也會對一些民間機構進行嘉獎,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勵了民間救濟的發展。某種程度上說,兩者是相互補充的關係。

明代的喪葬救濟是一個比較嚴肅和重要的問題。

由於明代災患多發,災患之後對於災民的安置,既是對於政府統治的一種考驗,也是對於民生的一種挑戰。

在這種背景下,明代形成了一套較爲完善的喪葬救濟制度,用以維護統治和改善民生。

在系統化的喪葬救濟下,明代政府和社會形成了相互補充的喪葬救濟制度,政府的“漏澤園”和民間的修建和維護,共同促進了明代喪葬救濟的發展。

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兩者的存在,明代的社會保障制度纔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民政事業也纔會成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