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蒲松齡考了44年的試,爲什麼舉人都中不了呢?

蒲松齡考了44年的試,爲什麼舉人都中不了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長河中,蒲松齡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古代的時候,想要走入仕途,憑藉的是科舉高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寒門子弟才能夠走入仕途。隋朝時期,隋文帝發明了科舉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寒門子弟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在隋朝時期,科舉制並沒有得到實施。

真真正正的讓科舉制發展起來的,是唐朝的武周時期,正因如此,武則天需要籠絡一批人對抗朝中的關隴集團,由此武則天重用科舉制,從此之後,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科舉制。由此說來,科舉制能夠得到應用,與武則天肯定是有很大關係的。

蒲松齡考了44年的試,爲什麼舉人都中不了呢?

在歷史上,科舉制爲朝廷輸送了很多人才,包括唐朝時期的狄仁傑就是其中之一,狄仁傑在唐朝時期,做出的功績有很多,單單從狄仁傑勸誡了武則天將江山還給李家來說,這一點對李唐的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否則武則天恐怕不會輕易交出權力。

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科舉制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說,科舉制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時間,在這樣長的時間中,科舉制輸送了數不勝數的人才。即使是沒有走入仕途,通過科舉制也能夠成爲教書先生,總之科舉制的出現,讓古代社會得到了一個充分的發展。

古代的科舉制是非常難得,一般人不用功讀書根本考不上,清朝時期的蒲松齡就是一個例子。在蒲松齡的一生中,寫出了一部盡人皆知的作品,這就是《聊齋志異》。值得一提的是,《聊齋志異》屬於古代的六大名著之一。

時至今日,人們對《聊齋志異》的內容都是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作爲清朝時期的文學家,蒲松齡的一生無疑是非常可惜的。在蒲松齡的一生中,參加科舉考試的時間長達44年,但是蒲松齡連一個舉人都沒中。在蒲松齡的一生中,除了《聊齋志異》,還有很多作品。

包括13卷文集、詩6卷、詞1卷,以及雜著5種,3齣戲,曲14種。他的才華被後來稱爲“觀書如月,運筆如風”。通過這些作品就可以看出蒲松齡的才華橫溢。蒲松齡19歲進入科舉考場,反反覆覆地考了44年,竟然連一個舉人也沒考上。

蒲松齡考了44年的試,爲什麼舉人都中不了呢? 第2張

直到蒲松齡71歲的時候,朝廷纔給了他一個“歲貢生”,4年後蒲松齡就去世了。爲什麼蒲松齡沒有金榜題名呢?首先來說,蒲松齡自幼好學,19歲那年,他就以縣、府、道第一考中了秀才,一時名聲遠揚。此後的科舉過程中,蒲松齡接連失敗。

根據史料的記載來看,蒲松齡的失敗有很多客觀原因,就是清朝的考試辦法經常改,這樣一來,蒲松齡就損失了很多有利的機會。蒲松齡48歲時,他決定背水一戰,發誓一定要考中。在這一年的科舉中,蒲松齡寫的文章字數超過了規定字數。

由此蒲松齡失去了中舉的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蒲松齡一直沒有放棄科舉。此後的蒲松齡到了63歲,決心再次向科舉考試發起衝擊。可問題是,這時候的蒲松齡已經步入老年,已經沒有了精力去攻讀,後來放棄科舉考試。除此之外,蒲松齡還有人爲因素。

這就是鄉人賄賂考官的事,根據當時的情況來說,蒲松齡有可能是沒有賄賂考官。蒲松齡當時並不富裕,也沒有多少錢。即使是蒲松齡死後,家產也是非常少的,僅僅20畝薄田和三間破屋。其次蒲松齡還有四子一女,日子過得很拮据。

古代科舉考試寫八股文,不允許自由發揮,字數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超過550字。蒲松齡在科舉的過程中,沒有掌握八股文的寫作技巧,或者在試卷中寫的文字不符合朝廷要求,這樣一來,蒲松齡就不可能中舉,因此蒲松齡沒有中舉是很正常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