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宋朝的茶葉地位與米鹽同等,揭祕宋朝時期的茶業發展

宋朝的茶葉地位與米鹽同等,揭祕宋朝時期的茶業發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宋朝,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有學者曾言:唐宋時期的茶,與漢以前的鐵,明清時期的棉,共同構成了影響我國經濟進程的三大特徵商品之一。反之,茶作爲中華文明幾千年裏三大特徵商品之一,足以說明其在我國曆史上的地位。

而唐宋時期的茶,又是“興於唐,盛於宋, 始爲後世所重矣。”也就是說,真正讓茶變得極爲重要的朝代,其實是宋朝。茶在宋朝重要到什麼程度呢?王安石曾對此發表過言論:“士大夫之爲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也。”經由王安石口,我們可知,茶在宋朝已經和米、鹽一樣,成爲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對於茶在宋朝的重要性,以上之言論講的僅是人們對於茶的需求,是一種需要而帶來的重要性,但如果僅僅是這樣,茶葉當然不能成爲影響我國經濟進程的三大特徵商品之一。

宋朝的茶葉地位與米鹽同等,揭祕宋朝時期的茶業發展

事實上,茶對於宋朝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甚至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

茶促進了宋朝經濟的發展

從唐朝中葉開始,由於茶業的崛起,便使得農業向社會提供商品的能力加強,這種趨勢伴隨着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到了宋朝,茶不再是一種普通的農副產品,而是一種高速發展的商品。

上述趨勢直接導致農民與市場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間接促進了其他農產品的商業化,又進一步壯大商品經濟。說到這,或許有讀者會生出疑問:茶由農副產品轉變到高速發展的商品,這中間似乎沒有其他農產品參與,而文中爲何會說間接促進了其他農產品的商業化?其實這並不難理解,茶業的發展必定會導致農民甚至商人蔘與其中,形成大規模的茶葉產區,而這種大規模茶業產區的形成與擴張便需要大量的糧食與其他農副產品的支撐,這樣就會使得農產品交換變得尤爲頻繁,這便是其他農副產品商業化形成的基礎。不僅如此,農副產品互相交換流通提高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分工發展。

茶葉的商品化也促進了陶瓷業的進步,在飲茶之風盛行的宋朝,不同階層對茶具的要求不一樣,這種迫切需求直接刺激了陶瓷業的發展,宋朝全國出現了10 000多座瓷窯,不僅有製作精美的官窯茶具供達官貴人使用,也有大產量的民窯茶具供普通百姓使用,高超的製作工藝,精美的釉面裝飾甚至讓宋徽宗都稱讚不已:“盞色貴青黑, 玉毫條達者爲上, 取其煥發茶色也。”

茶葉的商品化同樣促進了運輸業的發展,宋代的茶業產自於整個疆域的大江南北,同樣也銷往宋朝的大江南北甚至是域外。運輸的通暢成爲了茶葉順利銷售的必要條件,運輸業重要起來,從事運輸業的人們生存道路也就變得寬廣,更加樂於投身運輸業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茶促進了宋朝文化的發展

一般來說,低收入的人羣往往是沒有太多的休閒娛樂和文化生活的,這是因爲他們必須把那少得可憐的收入用於解決溫飽,換言之,只有當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之後,才能擁有休閒娛樂和文化生活。

宋朝社會各階層相聚茶館飲茶的現象便也說明了宋朝人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升,隨之而來的,便是人們以茶會友,在茶館中交流碰撞,特別是士大夫這一階層,他們以茶爲載體,創作出茶詩,繪出茶畫,互相交流品茶藝術,並以此爲基礎,衍生出了茶道思想,這些思想隨着茶的貿易傳到世界各地,促進了中國乃至世界的茶文化發展。

宋朝的茶葉地位與米鹽同等,揭祕宋朝時期的茶業發展 第2張

那麼對宋朝如此重要的茶是如何銷售的

宋代承唐和五代的茶業銷售制度,實行官買賣制度,主要通過“六務十三場”來進行的。“六務”指的是六個“榷貨務”,所在地皆處於宋朝疆域中的交通要會之地,其主要職能是負責茶業的運輸與發賣,除此之外,在京師還有一處”榷貨務”,僅負責統領全國所有的茶業機關;“十三場”指的是十三個“山場”,這些山場設置在淮南地區,負責管理園戶(種植茶葉的人統稱爲園戶)生產,茶業的買賣,當然,除了淮南地區,其他地區也是有茶葉生產的,比如江南地區,負責這些地區的茶葉機構也被稱爲山場,但是這些山場只具備向園戶收購茶葉的資格,並沒有賣茶葉的資格。

一般來說,園戶生產茶葉之後,除了其中一部分是送來抵扣稅收的之外,其餘的茶葉按照宋朝的法律是要悉數賣給山場的,如有藏私或賣給私人者,將會“計其值論罪”,然後茶商如果想買茶葉,有兩種途徑,其一便是直接前往“六務十三場”中的某一處進行交易提貨,其二便需要到京師的“榷貨務”繳納錢財,然後指定“六務十三場”中的某一務或場來提貨,當然,第二種方法往往是一些比較大的茶商纔有資格做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直接到京師賣茶。除這兩種方式之外,其餘所有其他來源的茶,都被宋廷定義爲私茶。

有趣的是,私茶雖是一種違法產品,但總體來說卻是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究其原因便是一些小的商販沒有資金去販賣官茶,從而直接從園戶手中購買,開出的價格自然比官方收購價高,在利益的驅使下,園戶將優質茶葉違禁賣給小販,一些不好的茶葉充當茶稅上繳給了宋廷。雖然小販的收購價相對官方收購價高出些許,但是卻比直接從官方收購便宜許多,所以某些私茶可以真正稱得上是物美價廉,這也是送茶私茶異常活躍的原因之一。

茶貿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宋真宗對其的應對措施

既然茶葉是官買官賣制度,如果要出現問題,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管理人員貪污腐敗的問題,例如景德年間,朝廷派遣三位官員下場檢查,規定每三年一次輪換,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還不到三年,這些監察官就和當地官員熟絡起來,開始“無所振舉”。宋真宗見到此種現象,當下下令將三年一輪換更改爲每季輪換,並且增加監察官人數,限制監察官入選級別,例如天禧四年宋真宗派遣官員時下詔:“茶場榷務,自今令三司副使、判官、轉運使副、制置茶鹽司舉官監蒞;六榷務,以在京朝官殿直以上使臣充,茶場以幕職、令錄充。”除此監察人員之外,對於各個查庫的雜役人員,宋真宗也是將他們隸收倉指揮,如果有需要再下撥。

茶葉的買賣歸於宋廷管理,便又會引發出銷售環節中的滯銷浪費問題,宋真宗對浪費的茶葉深感可惜,曾經感嘆道:“聞榷茶之所,官不售者,必譭棄之,斯可惜也。”也從宋真宗的感嘆中我們可知,對於收購回來的茶葉,不能銷售出去的貨物,在以往都是直接銷燬的,可想而知,這種做法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於是宋真宗和羣臣便開始想法子,規定從收購茶葉開始,就定好品級,飯後按照不同的品級出售,這樣做是爲了避免茶葉品質混亂導致人們不願購買而造成的茶葉積壓,同時,對收購回來的茶葉根據其特性也規定了一個合理的儲藏時間,避免長時間儲藏導致茶葉變質而造成的浪費,最後,對於不能及時售出茶,真宗規定必須降價銷售,以便產品不被譭棄,而百姓也可從中獲利。

當然,茶葉交易官買賣制度的制度之下,存在的問題並非只有上文所述,但是總體來說,在茶葉流通環節的問題的治理之中,宋真宗始終堅持着以民爲本的中心思想,這一點在宋真宗在廢除告賞制時便有所體現。廢除告賞制是真宗以前太祖太宗針對私茶而制定的一項措施,顧名思義,這種制度便是鼓勵互相告發,甚至鼓勵家屬親友告發,宋真宗在聽到下級官員上報:“民販茶有違法者,望許家人論告。”時,覺得這是有違朝廷教義的,便回覆到:“是犯教義,非朝廷所當言。”

茶文化,作爲我國最爲重要且獨特的文化之一,是十分值得我們驕傲的,而提起茶,不得不談的就是宋朝對其發展起到的作用,宋真宗針對茶葉在官買官賣制度下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新的措施積極應對,不僅是增加了朝廷的稅收,惠及百姓,更爲重要是是,他的這些舉措對茶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