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清朝皇帝喜歡賞黃馬褂,哪些人才有資格夠穿黃馬褂?

清朝皇帝喜歡賞黃馬褂,哪些人才有資格夠穿黃馬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清朝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在以清朝爲背景的影視劇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場景,那就是出身不凡的犯人就要被用刑時,衆人發現他身上穿着黃馬褂,頓時無法下手。甚至有時候,黃馬褂會成爲皇帝的象徵,見到它的人們都得像聖上親臨一般倒地叩首,口尊"吾皇萬歲"。

可以說,在許多人看來,黃馬褂就是身份的象徵,就代表着皇帝賜予的特權,代表着高人一等。

可是,當我們看到清宮劇時,往往又會發現這樣一件事,那就是紫禁城裏的衛兵也都個個身穿黃色的馬褂。作爲御前侍衛,他們確實個個都出身貴族,但他們所穿的黃馬褂顯然並不能擁有皇帝親臨、免除責罰的效果。

由此可見,黃馬褂應該是有着不同種類、不同意義的。另外,如果我們以咸豐皇帝爲分界線就會發現,到了清朝中後期,原本比較稀少的黃馬褂從少數功臣、貴族的所有物變得常見了起來。那麼,爲什麼具有特殊意義,象徵皇族高貴身份的黃馬褂會變得爛大街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黃馬褂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時至今日,"馬褂"並不是一種容易見到的服裝,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它到底長什麼樣子。馬褂是被滿族人發明,所以它也有個滿族名字叫做"鄂多赫",至於馬褂之名,顧名思義便是它屬於方便騎馬的褂子。馬褂脫胎於貴族打獵時所穿的"行服褂",後來經過簡化改良,成爲了一種便服。

因爲最初都是貴族才穿,滿清剛剛入關那陣子只有八旗子弟能夠身穿馬褂,而康熙、雍正年間,馬褂漸漸走入社會,成爲了一種新的流行。不過,馬褂和黃馬褂有着天差地別,作爲帝王的專屬色,普通人穿什麼顏色都行,但黃色是萬萬不能碰的。整個大清國內,能夠身穿黃馬褂的人少之又少。

清朝皇帝喜歡賞黃馬褂,哪些人才有資格夠穿黃馬褂?

歷史上,能夠身穿黃馬褂的大致有四種人。第一種是職務所需,也就是我們上文所說的御前侍衛等,他們是爲了和普通士兵區分開,表明自己皇帝親衛的身份而身穿黃馬褂。

根據嘉慶年間宗室史學家愛新覺羅·昭槤在《嘯亭續錄·黃馬褂定製》中的記載:"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後人根據職責劃分,將這類黃馬褂叫做"行職褂子",它是侍衛大臣們出於職務需要才能穿的,所以一旦離開工作崗位、結束隨從任務就不能私自使用。"行職褂子"類似的還有一種"特使特賜",這主要是面對那些奉命出使的官員,皇帝爲了慰勞他們而特賜黃馬褂,按照規矩,得到黃馬褂的官員還要繞紫禁城一圈以示叩謝皇恩。

除此之外的另兩種黃馬褂的得到方式就和職務沒有什麼關係,在定性上屬於賞賜了。它們一種叫做"行圍褂子",一種叫做"武功褂子"。我們先說前者,顧名思義,"行圍"指的是皇帝打獵的圍場,要獲得這種褂子,就需要在陪皇帝打獵時表現出色,或是進獻珍惜的獵物,讓龍顏大悅。

這種情況下,皇帝有時也會獎勵黃馬褂,不過和"行職褂子"類似,"行圍褂子"獲得後也只能是在陪皇上游獵時穿。

最後,我們再說說"武功褂子",這種褂子從字面意思上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立下戰功者被賞賜的褂子。和上文的三種方式相比,武功褂子的獲得者可以在任何重要場合身穿黃馬褂,不過直到嘉慶帝時,因爲立下戰功被賜黃馬褂者都不算多。

清朝晚期,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各種戰事接連不斷,爲了嘉獎維護清政府的功臣,朝廷便將大量黃馬褂賞賜了出去,這也是晚清黃馬褂"氾濫"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之所以黃馬褂會"爛大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清朝末年原本的封建等級制度遭到衝擊,僅僅一件衣服已經沒有當年那樣令被賞賜者感激涕零了。

這種情況下,統治者逐漸也不把黃馬褂當成珍貴稀罕的事物,開始"濫發"。舉例來說,慈禧太后甚至一次因爲心情好給爲自己開車的車伕賞賜了一件黃馬褂。

清朝皇帝喜歡賞黃馬褂,哪些人才有資格夠穿黃馬褂? 第2張

總而言之,爲何黃馬褂爛大街呢?清朝晚期黃馬褂所代表的皇權威望減弱,它自身也就受到影響,不再像曾經那樣高不可攀,這是原因之一。晚清戰事頻頻,衝突不斷,許多大臣爲國家做出貢獻,僅靠傳統的加官晉爵有時難以體現朝廷的嘉獎,因爲黃馬褂被當作常規的表彰手段,這是原因之二。統治者個性隨意,大肆賞賜黃馬褂,這是原因之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