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的黃馬褂有哪些特權?揭祕黃馬褂的至高榮譽

清朝的黃馬褂有哪些特權?揭祕黃馬褂的至高榮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清宮劇中,“賞穿黃馬褂”都能讓臣子們欣喜不已。只因小小的一件黃馬褂裏,蘊含着大大的能量,絕對可以讓受賞者成爲人羣中最靚的仔。

比如周星馳的作品《九品芝麻官》裏,黃馬褂便顯露出超強的威力。片中周星星挖空心思設套,騙的奸角常威要受大刑,正準備讓他“爽到極點”,沒想到常威的“幹爺爺”李公公顛顛一到,把“黃馬褂”往常威身上一披,那竟然就打不得了。

一件黃馬褂,就能讓常威轉危爲安。這清朝的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

一、至高榮譽

清朝時期的馬褂,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官方服飾。作爲“行服”的一種,馬褂通常下襬四邊開叉,衣長及股,袖長至肘,便於騎馬射箭或是完成一些幅度較大的動作。

在所有的馬褂中,明黃色馬褂的江湖地位最高。這是因爲明黃色是皇帝的專用色,只有皇帝近身侍衛或是特別賞賜者纔可以穿着。一旦皇帝賞了誰一件黃馬褂,不僅史書上要將賜穿黃馬褂一事大書特書,朝中百官也會從此將受賞的人看作皇帝寵臣,絲毫不敢招惹。

“欽賜黃馬褂”的功能很強大,但想要拿到這份賞賜卻並不容易。據《清史稿·輿服志》記載,想要穿上黃馬褂,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成爲皇帝出行時隨行的內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衛等。這類人員穿着的黃馬褂,稱作“行職褂子”,用料沒有花紋圖案,只能上班時間穿,下班以後就不能再穿出來了。等於是“工作服”。

清朝的黃馬褂有哪些特權?揭祕黃馬褂的至高榮譽

第二種是皇帝狩獵時賞賜的。清朝皇帝發跡於白山黑水之間,向來有狩獵的習慣。若是有人在皇帝狩獵期間時表現出衆,或是向皇帝進獻的珍禽異獸衆多,便會有機會得到黃馬褂的賞賜。

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黃馬褂,稱作“行圍褂子”,用料主要是鳥類的內層羽絨毛與線絞在一起織成,不僅光滑美觀,還自帶防雨的功能。

不過,這種黃馬褂也只能在跟隨皇帝狩獵時才能穿,若是平日裏私自穿出來嘚瑟,那便是犯禁,分分鐘被人送去刑部問罪。

第三種得到黃馬褂的方式是建立特殊的功勳。這樣得到的黃馬褂稱作“武功褂子”,可以在任一隆重場合穿着,以示榮耀。

由此看來,清朝的黃馬褂絕不是想穿就能穿,尤其在對黃馬褂管制嚴格的康乾盛世時期。諸如《雍正王朝》中,年羹堯連貶十八級後,灰溜溜去了杭州還擺着大將軍的譜,穿着黃馬褂去看城門的橋段,放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上就是嫌死得還不夠快了。

清代人對於黃馬褂的重視,也讓黃馬褂成爲當時最特別的重要衣着,以至於近代作家兼服飾史大牛沈從文也說,“欽賜黃馬褂”,是清代人的至高榮譽。

二、氾濫成災

說來年羹堯們也實在有些“生不逢時”,偏偏遇到了管理黃馬褂最嚴格的清朝前中期。朝廷不僅黃馬褂賞得少,還把穿着場合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弄得年羹堯們只好在清宮戲裏,過一把黃馬褂不離身的癮。

但咸豐年間起,清王朝內憂外患的形勢,也叫黃馬褂裏的“武功褂子”,成了一項十分誘人的賞賜。比如平定太平天國的僧格林沁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都曾被“欽賜黃馬褂”。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也曾獲得一件“黃馬褂”。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這“黃馬褂”,就是晚清風雲人物們的“標準配置”。

比如1896年,晚清“洋務運動”領軍人物李鴻章訪問美國時,就在公開場合穿上了黃馬褂。一下子吸引了50萬人駐足圍觀。無數人爲親眼目睹了著名的黃馬褂而興奮無比,引得《紐約時報》都專門撰文報道了此事。是爲這位“東方俾斯麥”一生裏又一榮耀時刻。

可惜,瞧新鮮的外國人不知道,大清的黃馬褂,此時已不太值錢了。

黃馬褂的“貶值”,從太平天國戰爭晚期就開始了。那時候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玩命似的封王,清廷則玩命似的賞黃馬褂,雙方猶如比賽一樣,都想看看誰家的賞賜先掉價。

比賽的結果,便是太平天國之亂平息後,江寧府天賜福典當行回收黃馬褂回收到手軟。想來天賜福典當行的老闆永遠不會忘記,在一個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做着生意,結果卻遇到了一個被裁撤的軍爺,硬要當一件黃馬褂給他。

老闆再三推脫,那人卻抽出腰刀大鬧當鋪。無奈之下,典當行老闆只得按那人要求,以50兩紋銀的價格回收了這件燙手的黃馬褂。

本以爲破財免災,誰知從那以後,隔三差五就有人來當黃馬褂,有的還是雙眼花翎的。典當行老闆心知情況不妙,急忙求助江寧知府塗宗瀛。

一開始,塗宗瀛本想把黃馬褂回收完了作罷,於是他資助了典當行老闆一些錢,讓老闆只管回收,誰知黃馬褂卻越收越多,甚至連江寧府的其他當鋪,也有人來典當黃馬褂了。

清朝的黃馬褂有哪些特權?揭祕黃馬褂的至高榮譽 第2張

塗宗瀛意識到其中有詐,連忙派出捕快查辦,最終發現除了前期回收的部分黃馬褂是真的,其他黃馬褂都是一個與曾國藩有點交情的小作坊老闆私自生產的山寨品。

事情雖然真相大白,但曾經代表着無上榮耀的黃馬褂,竟氾濫到有點功勳的阿貓阿狗,便能人手一件,甚至連私人老闆也敢山寨。晚清黃馬褂管理的鬆懈,或可窺得一斑。

《故事會》雜誌2005年的經典故事《嚇死人的黃馬褂》,也生動描繪了這“黃馬褂貶值”的雷景象:湖南某縣縣令新官上任,正要抖幾下官威。但沒想到帶人出去抓賭,抓到的賭徒,身上竟都帶着“御賜黃馬褂”,打不能打抓不能抓,只能憋氣放人了事。回衙後想拿衙差撒氣,沒想到衙差一解衣服,人家身上也穿着黃馬褂。原來這縣裏的賭徒和衙差,都是當年參加過太平天國戰爭,獲得“欽賜黃馬褂”的老兵。如此雷景象,也嚇得縣令“跌跌撞撞走下堂來,”連呼“卑職該死”。

更嚴重的是,太平天國戰爭結束了,黃馬褂的貶值,依然加速度。到了清末年間,不止有軍功能獲得黃馬褂,連皇帝太后身邊的親隨,也有機會得到黃馬褂。

比如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都曾獲得過黃馬褂。此事經過電視劇《走向共和》的加工,演變成了慈禧賞完黃馬褂,還下令司機去外國使館門口招搖下,真是連老祖宗定下的黃馬褂穿着場合的規矩也不顧了。

雖然電視情節出於野史,但倘若真有此事,那便應了一句話:真不嫌丟人的。

這麼一個至高榮譽,到了晚清,氾濫到這個地步。黃馬褂如此,大清江山又能好到哪去呢。這小小一件黃馬褂的墮落,何嘗不是大清朝加速衰落,最生動的縮影?

馬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