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黃馬褂爲什麼權力這麼大?哪種黃馬褂最厲害?

黃馬褂爲什麼權力這麼大?哪種黃馬褂最厲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馬褂爲什麼權力這麼大?哪種黃馬褂最厲害?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當我們在看宮廷劇的時候,有些犯人穿上黃馬褂,會受到特殊對待,當時是不是非常的奇怪,這黃馬褂是什麼衣服?爲什麼權力這麼大。

清代官吏的制服有四種:禮服(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馬褂在清初只有營兵穿着,康熙末年,有些富家子弟也有穿着者。雍正時,因爲穿馬褂騎馬、射箭頗爲方便,穿着者逐漸多起來,以至後來無人不穿。馬褂之中以黃馬褂爲最尊貴,非恩賞不能穿服。

黃馬褂爲什麼權力這麼大?哪種黃馬褂最厲害?

賞穿黃馬褂分爲兩種,即“賞給黃馬褂”和“賞穿黃馬褂”。一字之差性質卻有很大的不同,賞給黃馬褂只是賞給一件,不得自己製作服用,如皇帝侍衛、行圍、校尉及比武得勝時所穿的黃馬褂;賞穿黃馬褂則是賞賜給穿黃馬褂的權利,一件穿破了,可以自己製作服用,如賞給有功文武大員的黃馬褂。

綜合來看,能夠服用黃馬褂的,不外乎三種人:

第一,皇帝巡幸隨扈人員所穿的黃馬褂。

這種黃馬褂因職務關係而穿,所以稱爲“職任褂子”,任職期滿或解除職務後便不可再穿。按規定:“凡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前引十大臣、護軍統領、侍衛班領,皆例準穿黃馬褂”,一般隨行人員不得穿用,狹義上可以理解爲工作服。

第二,隨皇帝狩獵行圍時射中獵物及校射比武等賞賜的黃馬褂。

清代咸豐以前,每年秋天要到木蘭大獵二十天,稱爲“行圍”,在打獵時射中鹿的,打獵完蒙古人在路上獻禽的,賞給黃馬褂及其他獎品。這種黃馬褂只有在行圍時才能穿,因此也叫“行圍褂子”,俗稱“賞給黃馬褂”。

第三,賞賜給立有功勳的高級軍事將領或統兵文職大員的黃馬褂,即“賞穿黃馬褂”。

清代對於有功武將,除加官進爵外,還賜“巴圖魯”名號、賞戴花翎及賞穿黃馬褂等,而賞穿黃馬褂被認爲是一種極高的榮譽,這種黃馬褂稱爲“武功褂子”。將黃馬褂賞賜給功勳卓著的官員是乾隆以後的事,但是在道光以前都極爲少見。咸豐以後因戰事頻發才逐漸盛行起來。

黃馬褂爲什麼權力這麼大?哪種黃馬褂最厲害? 第2張

武功褂子是清政府賜予高級將領的最高榮譽,被賜予者均會登記入冊,與前兩種不同。有功大臣因特賜才能穿着,因此清代官員視獲賜黃馬褂爲一種特殊恩寵,也代表着政治地位與權利。這個穿出去才真正算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了。不過一般來說,這些大臣們會複製一件跟原件差不多的黃馬褂穿出來顯擺,而原裝正品還是會放在家裏供奉起來。

特使特賜是皇帝派大臣擔負重要外交任務時御賜的黃馬褂,以示皇恩浩蕩,不負重託。

電視劇中把黃馬褂說成有類似免死金牌的加持效果,不過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除了皇宮裏的侍衛穿着的黃馬褂外,其他人得到黃馬褂主要是作爲一種榮譽賞賜,就好比我們今天給有突出貢獻的人頒發榮譽勳章和獎狀是一個道理。

清朝得到賞穿黃馬褂資格的大臣爲數不少,但要說到誰的黃馬褂價值最高,那恐怕非得屬李鴻章身上穿的那件了。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朝慘敗,所以迫不得已派李鴻章前往日本交涉戰爭賠償事宜。在談判的過程中,日本人咄咄相逼要求清朝賠償白銀三億兩,而且不斷以擴大戰爭相要挾。李鴻章手中沒有什麼底牌,所以在談判中一直處於劣勢。

1895年3月24日,在雙方進行第三輪談判期間,李鴻章在路上遭到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槍擊。李鴻章左臉被槍擊中,血染黃馬褂,幸而未危及生命。不過,槍擊事件讓日本人的談判優勢頓時大減。當時想在中國得到更多利益的英、美等國也立即對此事發表譴責。日本人原本就理虧,同時又擔心西方列強出手干預,最後只好做出“讓步”,將索要的戰爭賠款從三億兩白銀減到二億兩白銀。

黃馬褂爲什麼權力這麼大?哪種黃馬褂最厲害? 第3張

李鴻章捱了一槍,間接爲清朝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李鴻章在迷糊中看着被鮮血染紅的黃馬褂,長嘆一聲道:“此血可以報國矣”。

不管是哪一種黃馬褂,其目的都是皇帝籠絡臣子的一種手段。統治者利用官員們的這種心理,用黃馬褂作工具收買他們,麻醉他們,愚弄他們,利用他們。是使他們長期爲統治階級服務,以便封建統治更加鞏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