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蜀漢因“人和”打下基業,卻因”人不和“而迅速敗亡!

蜀漢因“人和”打下基業,卻因”人不和“而迅速敗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家一談起三國,都說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和”。

乍一看,很有道理。曹操挾天子,是爲天時;孫權的江東有長江天險,是爲地利;劉備以用人著稱,關張趙馬黃、諸葛龐統,是爲人和。

那按照《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理論,那麼應該是劉備取得最終的勝利纔對,可爲何他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是三國中最早滅亡的一個政權呢?

要說劉備的前期,他以維護漢室爲出發點,代表了劉氏正統;同時很有愛護百姓的好口碑。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打了敗仗的劉備開始逃亡,但他不是獨自逃走的,而是帶着新城和樊城的百姓一起逃難的,這段歷史被後人加工成“攜民渡江”的故事廣爲傳唱。

但是後來就開始變味了。

蜀漢因“人和”打下基業,卻因”人不和“而迅速敗亡!

攜民渡江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率兵進軍益州,大軍包圍了成都。

當時的益州牧爲劉璋。他們盤踞的成都有三萬部隊,儲備了一年的軍糧。面對外來的入侵,益州的官吏百姓都想抵抗。

可是劉璋卻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了,沒有給百姓帶來什麼恩德,卻接連打了三年的仗,致使大批人員死亡。現在爲了我的緣故再開戰端,我怎麼能夠安心!”

於是打開城門,出城投降,部下沒有不哭的。

這麼看起來,坐地戶益州牧劉璋,雖然他爲人比較懦弱,但真正的心裏頭有百姓,他怕一動刀兵,生靈塗炭,還不如息兵止戈投降算了,於是劉備兵不血刃佔領了成都,總算是有了一個長久落腳的安穩之所。

蜀漢因“人和”打下基業,卻因”人不和“而迅速敗亡! 第2張

劉璋

當初劉備帶兵前來,對於軍功的獎勵是這樣約定的:“如果大事能成,劉璋府庫裏的東西任你們拿去。”

攻下成都後,是應該兌現的時候了。將士們都扔下武器前去府庫拿取寶物,致使軍需嚴重匱乏。

雖然佔領了成都,相當於一座空城而已。大軍偏居於西南,發展經濟受到侷限,又連年征戰,財政困難,軍費緊張,此時該怎麼辦呢?得想出一個生財之道才行啊!

此時的左將軍西曹掾劉巴出主意:“此事很容易就能解決,只需鑄造鑄值百錢的銅板通行,統一物價,並實行公賣制度就可以了。”

聽了劉巴的建議,劉備眼前一亮,覺得有出路了。

蜀漢因“人和”打下基業,卻因”人不和“而迅速敗亡! 第3張

劉巴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按照劉巴的主意,進行貨幣的改革,開始發行一種叫“直百五銖”的貨幣。

什麼叫“直百五銖”呢?就是說新鑄的一枚錢幣,頂過去的100枚五銖錢使用,說白了就是發行大值虛幣的辦法,來維持政權的大量開支。

採用了這項政策後,劉備迅速的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史料記載“(劉備)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剛開始鑄造的錢幣分量十足,但後來越鑄造分量越輕,從一開始9克重量的銅材,一直減到後來僅3克左右的重量。

劉備是富得冒油了,但普通的百姓卻倒了黴,由他們承擔了貨幣貶值的全部損失。

這時的劉備,逐漸失去民心,但當時還沒有意識到。

蜀漢因“人和”打下基業,卻因”人不和“而迅速敗亡! 第4張

帶兵伐吳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

此時的劉備,雖然一直有恢復漢室的雄心,無奈實力不行,自己偏居西南的一隅,恢復漢室何其艱難?

他一看曹丕廢掉漢獻帝,成立了魏國,那自己打出“漢”的旗號吧,以向世人說明漢室並沒有亡。

於公元221年,在城都登基稱帝,國號爲“漢”,年號“章武”。但後人爲了把他的政權和西漢、東漢區分開來,將這個政權稱之爲蜀漢。

蜀漢因“人和”打下基業,卻因”人不和“而迅速敗亡! 第5張

夷陵之戰

由於劉備他們都是從荊州那邊打過來的遠客,建立政權之後,就面臨着一個人才的使用問題。

劉備和諸葛亮觀點一致:我們是外來戶,坐地戶肯定和我們不交心,對於本土人員一律不能重用。

於是蜀漢上層統治集團的主體,基本上都是由荊州來的官員把持關鍵崗位,益州本土官員,基本都是附屬品。由此造成益州的舊官僚,對外的排斥心很重。

劉備稱帝后不久,他打着給關羽報仇的旗號,揮兵攻打東吳孫權,發動了夷陵之戰,不料卻落個幾乎全軍覆沒的結局。

打了敗仗的劉備連氣帶病,不久即亡故於白帝城。

蜀漢短短几年內走了劉關張三人這些關鍵人物,大軍又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只好憑據天險,龜縮在益州修生養息。

蜀漢因“人和”打下基業,卻因”人不和“而迅速敗亡! 第6張

諸葛亮

此時輔佐後主劉禪的丞相,諸葛亮掌握了實權。諸葛亮是如何使用人才的呢?

在他的內閣名單上,文官蔣琬、費禕、董允,帶兵之人馬謖、魏延、楊儀等等,清一色的荊州人士,沒一個益州人。就是臨死時也是把軍權託付給了降將、天水人姜維——反正就是不給益州人。

所以,益州的這些本土人還能那麼賣命嗎?

“丞相諸葛亮連年出軍,調以諸郡,多不相救”(《三國志》)

這就是說,那些益州的舊將已經和這個政權產生了隔閡。

等諸葛亮去世後,由於劉禪遵照了諸葛亮的“既定方針”,也是使用的荊州人士,所以,當公元263年,魏國大軍南下時,江由守將馬邈(益州人)投降,漢中重鎮守將蔣舒(益州人)投降。

當鄧艾的軍隊長驅直入,逼近成都時,劉禪召羣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不是積極思謀如何進行抵抗,而是力排衆議,勸劉禪投降。

劉禪終於在他的勸說下投降了魏國,至此,蜀漢徹底走進歷史中,成爲三國時期最早滅亡的一個政權。

如果說劉備當初起兵,就是靠的人和纔打出這麼一片基業的話,那蜀漢的滅亡,也是因爲失去人心的結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