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代衆所周知的“神童”並不少見。說起古代文學界的“神童”,大家自然都會想到六歲能做《詠鵝》的駱賓王、七歲能寫《送兄》的七歲女,以及在自述中說自己“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的杜甫。

可是,這些人當時所做的作品,無不例外都是“詩”,而對於另外一種長期被人們拿來與詩並提的文體——詞,就從沒有過哪一位天才少年“七歲便能寫詞”的傳說。

即使是晏殊、歐陽修、蘇軾等大詞人,開始作詞的時間也往往晚在功成名就以後。蘇軾的第一首詞作於二十五歲,當時他已經是名動京師的青年才俊了。

唐詩宋詞,長久以來便是並列爭輝的文體,而詩和詞也都有着產生之初被用以配樂演唱的歷史。但是,爲什麼只有“七歲能詩”的神童,沒有“七歲能詞”的孩子呢?是作詩的難度遠小於填詞,還是詞過於“少兒不宜”,不適合小孩子來創作呢?

這要從詩和詞的特點說起。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

我國自古便有“詩言志”的傳統,即把詩歌作爲某種思想情感的寄託,這就使得詩成爲了一種莊重的文體。從《詩經》產生並被歸入“六經”開始,詩就脫離了單純的歌詞上的意義,成了外交、祭祀、用兵等重要場合需要使用的語言,就連師生商討切磋的時候,也會引用《詩經》中的句子。而後來,即使屬於《詩經》的先秦時期隨着秦始皇統一六國而結束,但是詩的“溫柔敦厚”的特點仍在深刻地影響着其後的詩人和詩作。

而更重要也常被人忽視的一點是政策的鼓勵。到了唐代,詩成爲科舉考試的重要科目。一般認爲,唐代科舉從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就開始引入詩賦考覈,此後逐漸加重詩賦所佔比例,最後發展到以詩賦取士,其作用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高考作文,甚至比高考作文的地位更高上許多。這就如同現在的高考政策對學生們的學習重點的影響一樣,代入思考一下,既然現在六歲的小孩子也都能看圖說話,想象力豐富一點、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小孩子甚至可以編出一個通順的小故事,那麼在當時,聰明的小孩子寫出一首流暢而朗朗上口、文義通順的詩作,也就不是什麼難以置信的事情了。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 第2張

那麼,爲什麼小孩子不能作詞呢?

原來,雖然和早期的詩歌一樣,詞也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文體,但是詞的產生是與酒宴、樂舞、享樂聯繫在一起的。

縱觀詞的發展史可以看出,越是崇尚安樂享受的年代,越容易出現大量的詞作。

詞的第一個發展高峯是在晚唐時期,集中在西蜀與南唐。

唐末戰亂頻繁,溫庭筠、韋莊等許多文人俊傑入蜀避難,這就爲蜀地輸入了大量的優秀作家;而當時西蜀憑藉地利,偏安一隅,統治者耽於享樂,胸無大志,這種氛圍便促成了詞的大量創作,《花間集》便是匯聚了當時西蜀政權麾下文人的作品。無獨有偶,南唐也因爲相似的原因出現了幾位大詞人,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南唐後主李煜了。雖然他後期的詞作多以深沉悲苦著稱,但是品讀李煜前期的作品,很容易看到這位君王沉溺享樂的一面。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 第3張

到了北宋初年,享樂之風依然盛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鼓勵大臣“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宋代的士人們在家裏蓄養歌妓舞姬,地方官府又有官妓負責招待其他官員,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因此,詞自然就隨之盛行起來。

北宋的太平宰相晏殊,便是宋代較早的大量創作詞的文人。他出身貧寒,但後來身居高位有了積蓄後便常常請客宴飲,到了酒過三巡人微醺的時候,就撤下歌舞,讓僕人在每一位賓客面前擺上文房四寶,說:“她們的演出看完了,現在該輪到我們表演了!”就讓大家臨場作詞,寫完就拿給自己家中的歌妓現場演唱。實際上,現在看到的詞,很多都是這種酒席歌宴上即興而作的。“一曲新詞酒一杯”,說的就是這種喝得盡興後即席作詞的場景。

這種酒席自然不適合小孩子出席,因此,從場合而言,詞是難以讓兒童進行創作的。而除了場合之外,題材內容上的限制也使兒童作詞成爲不可能。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 第4張

受到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觀影響,文人士大夫所作的詩中,是很少直接描寫情慾的,偶有對愛情的描寫,也往往是與遊子思婦徵人怨婦等題材聯繫在一起,婉轉表達了對戰爭的批判對生民的同情;而到了詞中,則會大膽涉及許多豔情的描寫。

方纔已經言道,詞是在酒席歌筵之上,供歌兒舞女演唱助興的,因此男女情事風花雪月自然是最好的話題。花間鼻祖溫庭筠在極有名的《菩薩蠻》中寫,“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一位意態嬌懶的女子躍然紙上,試問此前哪有這種對女子處於私密空間——閨房中的模樣的描寫?而除了這種窺視一般的寫作視角外,詞還引入了更多更直白的題材。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 第5張

如男女幽會: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爲出來難,教郎恣意憐。(李煜《菩薩蠻》)

如閨房情事:

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釭,卻道你但先睡。(柳永《鬥百花》)

如更熱辣大膽的暗示:

早來簾下逢伊。怪生頻整衫兒。元是那回歡會,齒痕猶在凝脂。(晁端禮《清平樂》)

“詩”和“詞”有何區別?爲何古代神童都不會寫詞? 第6張

就連奠定文人抒情詞寫作範式、開創豪放一派詞作的蘇軾,流傳至今的三百五十多首詞作中,也有三百多首與豔情相關,只是寫作風格相對雅化,不至於如此香豔露骨。直到南宋出現了辛棄疾這樣的愛國詞人,纔有了豔情詞在詞作中佔據少數的例子出現——但是,縱觀宋朝三百一十九年國祚,也無非只出了一個辛棄疾。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寫作與應用的場合來看,還是從內容題材來看,詞都是不適合兒童甚至少年進行創作的文體。瞭解了詞與詩在功能上的區別,“爲什麼神童往往寫詩而不作詞”的疑惑自然便迎刃而解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