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代的官印長什麼樣?

揭祕:古代的官印長什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銅印歷史悠久,大致源於東周,盛於西漢,古亦稱“金印”。銅製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階。漢代祿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諸州刺史多用銅印,唐諸司﹑宋六部以下用銅印,清府﹑州﹑縣皆用銅印。

青州市博物館(原益都縣博物館)自1959年10月建館以來陸續徵集到一批古印,主要有官印、肖形印等。現擇若干官印印章略作考釋。

戰國“左桁稟木”印

揭祕:古代的官印長什麼樣?

“左桁稟木”璽印發現甚少,最早見於羅福頤的《古璽彙編》,釋文爲“左桁稟木”。石志廉在《戰國古璽考釋十種》又對此印的釋文及用途進行了考證,他認爲璽文應爲“左稟桁木”,其用途既不是稱杆所用,也不是用來鈐打糧食口袋上的封泥,應爲在公用衡木中間部位打印用的火烙印。然而,從青州出土的“左桁稟木”印實物來看,此印有兩個顯著特徵:其一,該印未發現煙薰的痕跡;其二,該印印面內凹。據此,我們認爲未發現煙薰痕跡,這就排除了火烙印的可能性。印面內凹,說明該印只能在軟體物上使用。如果璽印在硬物上戳記,日久天長,璽欄就會損壞。而此印印面較平,璽欄亦未損壞。故此印應爲在糧食口封泥上鈐印或在其它軟物上戳記的璽印。

左:古代地理上以東爲左。《晉書·溫嶠傳》:“元帝初鎮江左。”桁即橫。《聞一多全集·古典新義·周易義證類纂》:“行讀爲桁,貫鼎耳橫木也……凡橫木皆可謂之桁。”稟:米倉也。《商君書·農戰》:“倉廩雖滿,不愉於農。”木:應爲璽或意義相通。那麼,“左桁廩木”印不論如何識讀,都是官府倉庫中所用的一枚古璽。

庶長,乃官爵名,春秋時秦國設置,掌握軍政大權,相當於卿。《左傳·襄公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商鞅因變法有功,秦孝公“乃拜商鞅爲左庶長”(《史記·秦本紀》)。

據《後漢書·百官志》“關內侯”條劉昭注,引漢劉邵《爵制》曰:“……自左庶長以上至大庶長,皆卿大夫,皆軍將也。所將皆庶人、更卒也,故以庶更爲名。大庶長即大將軍也,左右庶長即左右偏俾將軍也。”

雖然漢襲秦制,也置庶長,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全國統一文字,頒用李斯創制的小篆,其他六國文字皆廢棄不用。青州發現的這枚“右庶長之璽”,印文書寫爲大篆文,不是小篆,故應是先秦時古璽。再,先秦印信,無論貴賤,皆稱爲璽。《漢書·高帝紀》應邵注說:“古者印璽,尊卑共之。”自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開始禁止臣民在印章中稱璽,“璽”字成爲皇帝大印的專用字。所以,凡古印中有璽字者都是先秦之物。

關內侯,爵位名,其延續時間較長,從秦漢創立至南北朝共計800餘年。《漢書·百官公卿》講,關內侯爲二十等級的十九級,位在通侯(列侯)之下,一般封有食邑,有按規定戶數徵收租稅之權,但不能立國。到了東漢後期,舊的爵位制度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於是新的爵位制度應運而生。《三國志·武帝紀》:“建安二十年(215)冬十月,始置名號侯至五大夫,與舊列侯、關內侯凡六等,以賞軍功。”具體爲號侯十八級,關中侯十七級,關內侯十六級,五大夫十五級,舊列侯、關內侯合爲六等。新建爵位“皆不食租”,只是一種虛設的名譽罷了。西晉時原爲虛設的爵位皆食租。《晉書·武帝紀》載晉武帝司馬炎秦始二年(266)下詔“五等之封,皆錄舊勳,本爲縣侯者封次子爲亭侯,鄉侯爲關內侯,亭侯爲關中侯,皆食十戶十分之一”。

南北朝時爵位制仍實行,但僅成爲一種名譽稱號和品級。《三國志·魏志·蘇則傳》:“文帝以其功,加則護羌校尉,賜爵關內侯。”《劉曄傳》:“以曄爲侍中,賜爵關內侯。”

揭祕:古代的官印長什麼樣? 第2張

此類印零星發現不少,見於著錄的亦很多。《後漢書·百官志》:“司馬主兵,如太尉。”“其領年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三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純(屯),純(屯)長一人,比二百石。其又置校尉部,但軍司馬一人。又有軍假司馬、假侯皆爲副貳,其別營領屬爲別部司馬,其兵多少各隨時宜。門有門侯。其餘將軍置以征伐,無員職亦有部曲。司馬軍侯以領兵。”出土的“軍假司馬”印與《後漢書》記載吻合。據此,軍假司馬爲漢代統軍打仗的軍事武官。賀官保、陳長安根據孟津李家窯村發現的軍假司馬等(80枚)印和文獻記載,推斷出其設置和隸屬關係:“常備武裝設置爲軍司馬、軍假司馬、假司馬……軍司馬下設四個軍假司馬,軍假司馬下設八個假司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