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什麼日本當年入侵朝鮮時明朝非出兵不可?

爲什麼日本當年入侵朝鮮時明朝非出兵不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598年,中朝聯軍擊敗了入侵朝鮮和明朝東北邊境的日本,朝鮮半島自此贏得三百年的和平。史稱中日“壬辰之戰”。

不料,僅僅二十年後即1618年4月,在遼東駐守的明軍被大舉入侵的後金軍隊一舉擊潰。很多人認爲,大順軍於1644年攻佔北京才使得後金軍隊有了可乘之機,實際上早在1629年(崇禎二年)後金軍隊就已經突破明軍的長城防線幷包圍了北京城,朝野震動,大明根基動搖。

不久,清(後金)軍又於1635年(崇禎七年)、1637年(崇禎九年)、1639(崇禎十一年)、1642年(崇禎十五年)多次突破明軍的長城防線入侵中原地區,清軍最遠一直打到濟南城下逼死了魯王朱以派並掠奪了明朝大量人畜財物後方纔回師瀋陽。至此,大明在東北的邊防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明軍爲什麼在朝鮮能夠擊敗入侵的日軍,而僅僅過了二十年後卻在後金軍隊的大舉進攻面前卻變得不堪一擊並導致清軍一統中原?

爲什麼日本當年入侵朝鮮時明朝非出兵不可?

實際上,當時的明朝已經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儘管在萬曆前十年,張居正在兩位太后的支持下勵精圖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大明恢復生機,但是神宗登基後,隨即清算張居正,將張的改革措施通通駁回,強化皇權,導致朝中務實乏人。

其次,出現財政危機。神宗爲了斂財,派出礦監稅使到處騷擾百姓、與民爭利。各地官吏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百姓生活艱難,導致財政匱乏。當時明朝稅收稅率極低,因此一般情況下,政府稅收是無法支應突發狀況,而援助朝鮮的支出在實質上是由太倉庫支應的,太倉庫在1592年時有700萬兩,每年流入是約當209萬2000兩,以軍費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萬兩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鮮的支出造成了太倉庫的赤字,再考慮到萬曆三大徵發生的年代幾乎都接近,在萬曆過世後,太倉庫是已經完全枯竭。

再次,抗倭援朝之戰中立下功勳的戰將,如李如鬆、劉綎、李如柏等人,後來或戰死沙場,或因畏敵獲罪,名將乏人。此外,遼東軍精銳損失殆盡。據戶科都給事中李應策統計,遼東原有兵額95000,至萬曆二十八年(1600)只有40000,也就是說減少了60%;遼河東西25個衛所中,每衛當時僅有1600個士兵,此戰後,單薄的遼東兵力,無法震懾一些有野心的少數民族首領。

但是,此戰對大明有那麼多的消極影響,難道就不打了嗎?

其實,“壬辰之戰”是大明戰史上十分精彩、曲折的戰例之一,是一場公平的較量。戰後,朝鮮傷亡數十萬軍民;日本也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徹底垮臺,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從長遠看,此戰重新整合東亞各國秩序,爲東亞贏得了三百年的和平。

如果大明袖手旁觀,滿清也許不會入主中原,但是日本勢必在東亞做大,到那時的大明即使不病入膏肓,也會和日本打起來,因此,這是一場必須要打的戰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