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歷史上的今天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7年1月4日 (丙辰年臘月十一)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在99年前的今天,1917年1月4日 (農曆臘月十一),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1917年1月4日(距今99年),蔡元培赴北京大學正式就任校長一職。他提出了“兼容幷包”的辦學方針。他變爲:“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衆家’之學府也。《禮記.中庸》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各國大學,哲學之唯心論與唯物論,文學、美術之理想派與寫實派,計學之干涉論與放任論,倫理學之動機論與功利論,宇宙論之樂天觀與厭世觀,常樊然並峙於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爲大也。”

根據“網羅衆家”的原則,蔡元培就職不到10天,就聘請了陳獨秀爲文科學長,《新青年》編輯部也隨之由上海遷至北京。蔡元培又聘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主任,胡適爲文科教授兼文科研究所哲學門主任,錢玄同爲文科教授兼國文門研究所教員,劉半農、周作人爲文科教授。魯迅此時仍在教育部任職,但和北大進步教授保持着密切聯繫。這些人士都是《新青年》的主要編撰者,以他們爲核心,形成了新文化運動的強大陣營。

歷史上的今天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同時,蔡元培還留聘、新聘了一批學術造詣深厚而思想保守的教授,如辜鴻銘、劉師培、黃侃、崔適等,以他們爲核心,形成了北大的保守派營壘。

 1900年1月4日 (己亥年臘月初四)罷工浪潮席捲歐洲

在116年前的今天,1900年1月4日 (農曆臘月初四),罷工浪潮席捲歐洲。

1900年1月4日(距今116年)。最近在比利時和德國的煤田裏掀起的罷工浪潮強烈地震撼了這兩個國家。許多工廠由於燃料不足被迫停產。

就在這個月份,工人的反抗活動也蔓延到歐洲的其它行業。在維也納鋼鐵工人罷工;在布魯塞爾,玻璃工人罷工;在波西米亞西部,5000名各行各業的工人舉行罷工。據報道,這些罷工行動是自發的,而不是有組織的活動的結果。但是多數人的要求很類似:8小時工作日,大幅度提高工資(在有些情況下達20%)及改善工作條件。儘管秩序比較混亂,但各公司的經理們都穩坐釣魚船,看樣子沒有對不滿的僱員們做任何讓步。

歷史上的今天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第2張

1901年1月4日 (庚子年冬月十四)楊儒就交收東三省事與俄艱苦談判

在115年前的今天,1901年1月4日 (農曆冬月十四),楊儒就交收東三省事與俄艱苦談判。

1901年1月4日(距今115年),楊儒會見維特,進行交收東三省之第一次談判。8日,楊儒與維特第二次會議。楊儒表示《奉天交地暫且章程》“干預內政,侵我主權”,斷難接受。17日,楊儒與維特第三次會談。維特單方面提出交三省種種苛刻條件,楊儒表示此係俄方“因利乘便,以力制人”。19日,楊儒首次與俄外交大臣拉姆斯獨夫會談交收東三省事宜。

20日,奕匡、李鴻章電告楊儒,日本新任駐華公使小村壽太郎表示“各國鹹注意俄國舉動”,“若東省陰爲俄有,英必佔長江,德必據山東,日本亦不得不起而爭利”。

歷史上的今天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第3張

21日,楊儒與維特第四次會談。22日,楊儒與拉姆斯獨夫再次舉行會談。拉姆斯獨夫再次舉行會談。拉姆斯獨夫要清廷先行批准《奉天交地暫且章程》,再議正約,23日,楊儒與維特第五次會談。24日,楊儒與拉姆斯獨夫第三次會談。拉姆斯獨夫表示如商訂正式條約時能“不阻難”俄方要求,可同意廢除《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1935年1月4日 (甲戌年冬月廿九)紅軍突破烏江天險

在81年前的今天,1935年1月4日 (農曆冬月廿九),紅軍突破烏江天險。

1935年1月2日(距今81年),風雨交加,天氣陰沉。早晨6點鐘,長征紅軍的先遣團趕到了貴州省烏江渡口--龍溪,準備突破烏江,進軍遵義城。

烏江的兩岸全是懸崖絕壁,就像用刀子切過似的。江面寬約100米,江流湍急,水聲轟鳴。要渡江是非常困難的,何況對岸還有敵人的嚴密封鎖。團長楊得志和政委黎林一起到附近村莊調查。結果,別說沒有船,就連一支木槳,甚至一塊象樣的木板,也被敵軍搶走了。

紅軍戰士們從村子裏弄來許多竹子,紮成一丈多寬兩丈多長的竹排,用來渡江。戰士的踊躍報名爭做渡江先鋒。團長從前衛營裏挑選出8名熟悉水性的戰士,決定由他們先行試渡。8個戰士每人都配足了武器彈藥,沒有槳就用竹梢、木板來代替。

歷史上的今天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第4張

1月4日,霧茫茫,對岸還在響着稀疏的槍聲。8個戰士跳上竹排,約定竹排到達對岸時,鳴槍兩聲作爲聯絡信號。搶渡的戰鬥開始了。竹排緩慢地離開了岸邊。但是,洶涌的江水把竹排衝到了下游,8名戰士也被漩渦吞沒。第一支竹排渡江失敗了,風還在刮,雨還在下。楊團長和黎政委痛悼犧牲的戰士,隨後堅定地說:“一定要渡過去!”十幾個戰士又跳上了竹排,第二次試渡開始了。孫繼先營長激動地說出了大家的心裏話:“同志們,一定要渡過去。就是一個人,也要渡過去。全團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戰士們一個個大聲回答道:“我們要過去,一定能過去!”總結上次失敗的教訓,這次試渡選擇下游幾十米處水流較緩的地方。天色墨黑墨黑,起先還能聽到竹片打在水面上的“噼噼啪啪”的響聲,漸漸地,連水聲也聽不清了。經過幾十分鐘的奮鬥。“乓!乓!”兩聲槍響就是渡江成功的信號,天險烏江終於突破了!第二天上午11點鐘,紅軍先遣團全體指戰員勝利地渡過了烏江。

  1981年1月4日 (庚申年冬月廿九)葛洲壩大江截流工程勝利合龍

在35年前的今天,1981年1月4日 (農曆冬月廿九),葛洲壩大江截流工程勝利合龍。

1981年1月4日,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江截流戧(qiāng)堤勝利合龍。整個工程設計裝機容量2715000千瓦。三個船閘的年單向通過能力將達到5000萬噸。葛洲壩能夠擡高長江上游水位20多米,回水120到200公里,可以大大改善艱險的三峽航道。

長江,是世界著名第三大河,葛洲壩是長江上的一個江心小島,位於湖北省宜昌市附近。波濤滾滾的長江,穿過重巒疊嶂200公里的三峽,出了西陵峽口的南津關,江面變寬,水流變緩,到峽口以下三公里處,江面已寬達2200米左右,江心有一大一小兩個沙洲,把江水分成大江、二江、三江三條水道。大的沙洲叫西坎,小的江心島就是葛洲壩。

征服長江,開發長江,是我國人民多年來的夙願。1981年1月4日,葛洲壩大江截流工程勝利合龍,使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的命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亙古以來奔騰不息的洪流,被中國人民橫鎖起來了,從此,歷史翻開了長江爲人民造福的新篇章。

歷史上的今天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第5張

要讓滾滾長江按照人民的意志東流,在每秒4720立米流量的大江上截流,這在我國水利水電建設史上是一個創舉。過去在黃河三門峽截流最大的流量是每秒2030立米。這充分顯示出我國人民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葛洲壩截流工程由五大建築組成,兩座船閘,一座衝砂閘,一座水電站,一座泄水閘,自江左岸至江心組成高出河牀40米的銀灰色大壩橫截二江、三江。緊連大壩的截流戧堤緊扼大江咽喉。大江激流就從這狹窄的不斷縮小的攏口和二江泄水閘奔騰下瀉,萬里長江從這裏被攔腰斬斷。葛洲壩截流工程勝利完工。5個月後,6月15日,大壩開始通航,自古聞名的三峽險灘由於庫區水面升高20米變成坦途。1988年9月1日,20層樓高的大江1號船閘試航成功,列於世界最大船閘之林的1、2號船閘並肩挺立在長江上。1988年12月10日,中國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的葛洲壩水力發電廠建成投產。葛洲壩的興建,對我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長江截流成功,葛洲壩也從此揚名天下。一位美國人在參觀葛洲壩以後寫的一篇介紹文章中,把葛洲壩比作“中國的新長城”。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爲萬里長江第一壩截流成功發表社論,認爲這“和美國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一樣了不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