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薩爾滸之戰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薩爾滸之戰爆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19年04月14日 薩爾滸之戰爆發

在396年前的今天,1619年4月14日 (農曆三月初一),薩爾滸之戰爆發。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大明王師正式出征;三月初一,西路軍遭努爾哈赤攻擊,寡不敵衆,全軍覆沒,總兵杜鬆戰死;三月初三,北路軍遭受攻擊,寡不敵衆,全軍覆沒,總兵馬林狼狽逃回;三月初五,東路軍被後金軍偷襲,猝不及防,全軍覆沒,總兵劉鋌戰死;三月初六,南路軍接到三路大軍戰敗的消息後匆忙撤兵,後金軍趁勢追擊,損傷慘重。結果正如我們這羣事後諸葛亮所分析的一樣,可惜我們的分析也正如開原總兵馬林的意見一樣,終無改這場戰事的結局。

薩爾滸之戰,是明與後金爭奪遼東的關鍵性一戰。在這次戰役中,薩爾滸之戰以少勝多,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成爲戰爭史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一個出色戰役。後金是居住在我國長白山一帶女真族建州部在明時建立的政權。北宋末期,女真完顏等部建立金朝,從東北進入黃河流域,另一些部落仍留居東北。明朝初年,這些留居東北的部落分爲海西、建州、東海三大部。明神宗萬曆十一至十六年(1583—1588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統一建州各部,又合併了海西與東海諸部,控制了東臨大海(今日本海)、西界明朝遼東都司轄區、南到鴨綠江、北至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等廣大地區,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過程中,確立了兼有軍事、行政、生產三方面職能的八旗軍制。

歷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薩爾滸之戰爆發

八旗士兵出則爲兵,入則爲民。開始時只分黃、白、紅、藍四色旗幟。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又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共爲八旗。女真人分編在八旗中,每旗可出兵7500人,共有兵力6萬餘人,主要是騎兵。此外,還修築了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等城堡,補充馬匹和戰具,屯田積糧,積極備戰。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年號天命,稱金國汗,以赫圖阿拉爲都城。明朝統一全國後,在東北設官置治,建衛設防。洪武四年(1371年)在遼陽設立定遼都衛,後改爲遼東都指揮使司;永樂元年(1403年)置建州衛,永樂七年在黑龍江口附近的特林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後又在這些地區陸續增設衛所。

萬曆時從鴨綠江至嘉峪關設置“九邊”即9個重鎮,其中遼東轄今遼寧大部地區。明朝對女真各部的統治,一面以羈糜政策籠絡其首領,封官晉爵賞賜財物;一面分化女真各部,使其互相對立,以便分而治之。後來由於對女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不斷加劇,引起了女真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便利用這種不滿情緒,積極嚮明遼東都司進行襲擾。在明與後金對抗中,居於開原附近的女真族葉赫部,爲避免被努爾哈赤吞併,依附明朝,反對後金。鴨綠江以東的朝鮮李氏王朝,也傾向於明。蒙古察哈爾部,住在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與承德之間,與金對立,但同明的關係也好壞無常。住在大興安嶺南部的蒙古科爾沁部與住在大淩河以北的蒙古喀爾喀部,傾向並依附後金,常與後金配合,襲擾遼東。在這種形勢下,明雖可以利用葉赫部屏蔽遼東,利用朝鮮李氏王朝牽制後金,但葉赫部人少力弱,朝鮮李氏王朝也因遭到日本的侵略和後金的襲擾無力助明。

因此,明與後金在爭奪遼東的鬥爭中,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境地。

  1865年04月14日 林肯遇刺逝世

在150年前的今天,1865年4月14日 (農曆三月十九),林肯遇刺身亡。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領導了拯救聯邦和結束奴隸制度的偉大斗爭。儘管他僅在邊疆受過一點兒初級教育,擔任公職的經驗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義意識,使他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林肯1809年2月12日黎明出生在肯塔基州哈定縣霍爾以南3英里的小木屋裏。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小時候,他幫助家裏搬柴、提水、做農活等。9歲的時候,母親去世,這對林肯來說是一個殘酷的打擊。幸而繼母對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讀書、學習,他和繼母的關係很融洽。後來,長大的林肯開始獨立謀生,他當過農場僱工、石匠、船伕等。

1830年,林肯一家遷居伊利諾斯州,在那裏他第一次發表了政治演說。由於抨擊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於公衆事業的建議,林肯在公衆中有了影響,加上他具有傑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選爲州議員。兩年後,林肯通過自學成爲一名律師,不久又成爲州議會輝格黨領袖。1846年,他當選爲美國衆議員。1854年,北方各州主張廢奴和限制奴隸制的資產階級人士成立了共和黨,林肯很快成爲這個新黨的領導者。1858年,他發表了著名演說《家庭糾紛》,要求限制黑人奴隸的發展,實現祖國統一。演說表達了北方資產階級的願望,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意願,因而爲林肯贏得了巨大聲望。1860年,林肯作爲共和黨候選人,當選爲美國第16任總統。

歷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薩爾滸之戰爆發 第2張

林肯上任後不久,南部奴隸主挑起了南北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林肯肩上的擔子之沉重,是以往絕大多數美國總統無法比擬的。但是,他憑藉着自己的非凡毅力和決心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即使在遭到詆譭時,也從未動搖他的方向:恢復聯邦、廢除奴隸制。1862年9月,林肯發佈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佈廢除奴隸制,解放黑奴。1864年6月南北戰爭以北方勝利而告結束,它標誌着奴隸制的徹底崩潰。

由於林肯的卓越功績,1864年11月8日他再次當選爲美國總統。然而,還沒等林肯把他的戰後政策付諸實施,悲劇發生了。1865年4月14日晚10時15分,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遇刺。兇手是一個同情南方的精神錯亂的演員。1865年4月15日,亞伯拉罕·林肯去世,時年56歲。林肯去世後,他的遺體在14個城市供羣衆憑弔了兩個多星期,後被安葬在普林斯菲爾德。

  1900年04月14日 世界博覽會在巴黎開幕

在115年前的今天,1900年4月14日 (農曆三月十五),世界博覽會在巴黎開幕。

歷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薩爾滸之戰爆發 第3張

1900年4月14日,巴黎博覽會的大門已向公衆開放。這個博覽會佔地面積547畝,比歐洲以往任何一次世界博覽會規模都大。參加博覽會的多數國家在凱道賽(法國外交部)的國際大街上都有自己的展覽大廳。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水晶宮和幻想大廳裏由電產生五光十色的景象:還有香榭麗榭大街的兩個美術館以及塞納河山上的亞歷山大三世大橋。法國和英國殖民地的具有異國風情的展品將會受到普遍歡迎。

  1910年04月14日 美國鋪設第一條海底電纜

在105年前的今天,1910年4月14日 (農曆三月初五),美國鋪設第一條海底電纜。

歷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薩爾滸之戰爆發 第4張

1910年,工人們把第一條海底電纜放進惠特比的艾斯克河中。這些人似乎彎下他們健壯的身軀向前面的人在鞠躬,這有點像封建時代的領主與傭人之間的關係。這僅是畫面本身帶來的誤會,事實上,當時的美國工人一般來說比他們在世界其它地方的同行擁有更多的權利。而他們安裝的電纜,也正在開創一個時代,一個從早期工業化到現代工業的時代。

  1947年04月14日 羊馬河戰役成爲西北戰局轉折點

在68年前的今天,1947年4月14日 (農曆閏二月廿三),羊馬河戰役成爲西北戰局轉折點。

1947年4月14日,國民黨軍第一三五旅進入瓦窯堡以南的羊馬河地區伏擊圈內,西北野戰軍預伏部隊突然發起猛攻,經過6個多小時戰鬥,全殲國民黨軍4700餘人,生俘代旅長麥宗禹。

18日,新華社發表題爲《戰局的轉折點》的社論,指出解放軍此次羊馬河戰役與青化砭戰役一樣“足稱爲模範的戰例”。“第一三五旅的被殲,標誌着胡宗南從此走下坡路”,“西北人民解放軍戰鬥力的上升,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社論認爲,“西北戰局的轉折點,同時就是全國戰局的轉折點”,並預計“從四月開始的兩三十月內,蔣軍將由攻勢轉變成守勢,人民解放軍將由守勢轉變成爲攻勢”。

歷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薩爾滸之戰爆發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