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唐朝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逝世

唐朝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逝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1261年前的今天,0756年1月24日 (農曆臘月十八),中國唐朝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逝世。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最輝煌的王朝之一,於漢西域都護府故境先後創立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作爲主管西域的邊政機構,存在約一個半世紀之久。而其中曾主持西域事務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爲唐朝統一西域安定邊疆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唐朝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逝世

網絡配圖

高仙芝,祖籍高麗,即當時朝鮮半島上的高麗國, 按時俗以國名爲姓。 先世歸唐,父高舍雞爲安西四鎮十將、諸衛將軍。 高仙芝爲美男子,擅長騎射,少年隨父至安西(今庫車),以父功補官,年二十餘即拜將軍,父子並班爲伍。 天寶初年,升任安西副大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其年尚不到三十歲。 這時,封常清前來投奔他。

封常清,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自幼失去雙親,與外祖父相依爲命。 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安西效力,守胡城南門,閒暇時常在城門樓上教他讀書。外祖父去世後,年過三十又孤貧無依的封常清內心苦悶, 見高仙芝出行時前呼後擁,官服華貴,威風凜凜,非常羨慕,於是慨然投書,求爲隨從。封常青首次隨軍出征,大獲全勝,他就在幕帳中暗自寫出一份詳實全面的捷報,高仙芝讀罷感到不謀而合,不由得大爲驚奇,從此對封常清另眼相看。

此前十餘年,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征服了帕米爾以西克什米爾地區的大小勃律國,於是其西北二十餘國皆爲吐蕃控制。作爲唐朝的西大門,大小勃律的失守不僅阻隔了唐朝與帕米爾以西中亞各國的交往,而且對安西四鎮構成直接威脅。 唐朝數次發兵想恢復失地,因大小勃律地處深山,易守難攻,每次均無功而返。

公元747年(天寶六年),唐玄宗李隆基命高仙芝爲行營節度使,率軍再伐勃律,並派宦官邊令誠監軍督戰。高仙芝正好大顯身手,率萬餘騎兵從安西出撥換城(在今阿克蘇),經握瑟德城(在今圖木舒克)、疏勒(今喀什噶爾),入蔥嶺(今帕米爾高原),跋山涉水,分兵三路,攻破吐蕃重鎮連雲堡,殺敵五千,生擒千人,繳獲馬千餘匹及大批軍資器械。 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深爲高仙芝的壯舉所歎服,在《西域考古記》中寫道:“我覺得可惜的是這位勇敢的中國將軍竟不在隘口建立紀念碑之類的東西以志此事。”監軍邊令誠不願前行,高仙芝自統精兵繼續疾進,直抵小勃律國,俘虜國王及公主,留下鎮軍後班師。高仙芝升任安西節度使後,保舉封常清爲錄事參軍、節度判官,又加朝散大夫,主管四鎮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等物資裝備與後勤保障事宜。封常清處事果斷,勤儉敬業,賞罰分明,深得高仙芝的信任。

公元750年(天寶九年),高仙芝再次發兵蔥嶺,俘虜了親吐蕃的劫師國王勃特沒,另立其兄素迦爲劫師國王,解除了鎮守小勃律唐軍的危困局面。 次年秋,高仙芝率三萬多騎,深入七百餘里,與大食(阿拉伯阿巴斯王朝)軍隊會於怛邏斯城(漢代稱郅支城,今哈薩克斯坦塔拉斯),兩軍相持五天後,唐軍中的葛邏祿部臨陣背叛,與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只率數千人倉惶奔回安西。 這場戰役既沒有影響到唐朝與大食之間的關係,對當時西域的政局也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然而,怛邏斯之戰後,被大食俘虜的唐軍士兵中有一些造紙工匠, 將中國發明的造紙技術開始傳向西方,在世界文化史上引起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唐朝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逝世 第2張

網絡配圖

由於怛邏斯之敗,高仙芝被徵召入朝,改任河西節度使。 封常清爲四鎮支度營田副使,升任安西副大都護、安西節度使。 據已發現的考古資料,天寶時期,唐在安西即庫車一帶屯田規模宏大,水利建設成效顯著,府庫充盈,主持其事的封常清功不可沒。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封常清率師討伐小勃律東南的大勃律國,大獲全勝。

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封常清入朝獲得嘉獎,又兼任北庭節度使。 身兼兩鎮,集權力與榮耀於一身, 達到了人生與事業的巔峯。 他勤於國事,兢兢業業,不斷奔波於安西、北庭(今吉木薩爾)之間。著名詩人岑參頗得封常清的賞識,被任命爲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在他氣勢磅礴的詩歌中,爲我們留下了不少有關封常清的詩篇。 作爲安史之亂前主政西域的最後一任唐朝名將, 封常清秉承朝廷方針,守蔥嶺以爲西界,與大食化解積仇,保持互不侵犯關係。 安史之亂中,大食還曾派兵助唐平叛。此外,封常清還平定了金山(今阿爾泰山)葛邏祿叛亂與播仙(今且末)吐蕃之亂。他南征北討,馬不解鞍,功業赫赫。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高仙芝被封爲封密雲郡公。天寶年間,安祿山以討楊國忠爲名,南下反唐,唐玄宗驚恐,急派入京朝見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趕赴洛陽募兵迎戰。任命榮王李琬爲元帥,高仙芝爲副元帥,率飛騎、彍騎及朔方、河西、隴右等兵,又出禁中錢召募了關輔新兵,計5萬人。封常清兵敗,十八日(即公元756年1月24日(距今已1261多年)),邊令誠到了潼關,先把封常清叫來,向他宣示了敕書,將其斬首,暴屍於蘆葦之上。高仙芝又看了看死去的封常清,嘆息道:“封二,子從微至著,我則引拔子爲我判官,俄又代我爲節度使,今日又與子同死於此,豈命也夫!”言畢被殺。高仙芝是唐玄宗時期的著名軍事將領。他鎮守安西,爲維護唐西陲的安全做出了貢獻。他退守潼關,暫避敵鋒的戰略有利於阻止叛軍西進長安。但由於宦官的誣陷,唐玄宗的偏聽偏信,遂致身死,令人惋惜。另外高仙芝在處理民族關係上也存在嚴重的問題,唐朝之所以失去在西域的統治,高仙芝也是有很大一部分責任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