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爲何沒在潼關擋住安祿山?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爲何沒在潼關擋住安祿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唐玄宗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假如唐玄宗不“騷操作”,那麼安史之亂很可能在比較短的時間中就被平定,唐朝可以不會就此走向衰落,甚至中國歷史都可能被改寫。

公元755年,唐朝北疆的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叛亂,率領近二十萬精銳南下。河北中原各地因爲長期沒有戰爭,軍備廢弛,民無鬥志,因此在戰爭初期被叛軍橫掃,迅速兵臨潼關。潼關是進入長安的大門,一旦潼關失陷則長安不保,長安是大唐國都,長安失守則大唐危矣。所以守住潼關關係到安史之亂的戰局,同時也關係到大唐的興衰。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爲何沒在潼關擋住安祿山?

最初唐玄宗派他的得力戰將封常清、高仙芝進駐潼關,封常清高仙芝當時都是大唐西部地區的名將,常年統兵,戰功赫赫。

這一次唐玄宗派他倆守城,原本是比較有把握的,只不過,只能是“守”,不能“攻”。因爲安祿山叛軍南下速度太快,唐朝西部地區的精銳部隊來不及回援,當時封常清高仙芝麾下只有六七萬剛剛招募的新兵,戰鬥力很弱。

按照封、高二人的計劃,應該憑藉潼關的有利地形固守,拖住安祿山主力。後來的哥舒翰也是這個路數,應該固守潼關,避開叛軍鋒芒。

此時唐朝的邊軍比如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已經向河北地區反擊,各地的起義軍和忠於唐朝的官員也都組織了抵抗,安祿山背後不穩,長期拖下去對叛軍不利。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爲何沒在潼關擋住安祿山? 第2張

但是,當時已經七十歲的唐玄宗在安祿山的叛亂下已經失去了冷靜。這位好大喜功的“唐明皇”眼看着自己最信任的節度使叛變,河北中原一片狼藉,他的威名掃地,顏面無存,在極度憤怒恥辱和恐懼的情況下,他強令封常清、高仙芝以後後來哥舒翰出戰。

結果是封常清高仙芝被唐玄宗猜忌斬殺,而繼任的哥舒翰在無奈之下,被迫率兵出戰精銳的叛軍,結果戰敗被俘。

至此,唐朝拱衛首都的屏障被攻陷,唐玄宗當時唯一可以依靠的野戰部隊覆滅,長安不保。

唐朝丟掉長安後,國威一落千丈,唐玄宗流亡四川,在馬嵬驛處死楊貴妃,後來禪位給兒子李亨。唐朝後來用了足足八年時間才平定安史之亂,長安城被洗劫一空,中原河北滿目瘡痍,邊軍節度使尤其是河朔三鎮從此以後逐漸脫離中央控制,尾大不掉。大唐盛世由盛轉衰,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一直影響到後世的宋朝。可以說,唐玄宗晚年因爲沉溺享樂,懶政怠政,尤其是潼關戰役錯誤的指揮,導致唐朝乃至中國歷史發生了重大改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