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李定國和孫可望爲何會反目?

揭祕:李定國和孫可望爲何會反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張獻忠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孫可望是明末農民叛軍首領張獻忠的義子,被張獻忠重用。張獻忠去世後,孫可望,李定國一起接管張獻忠的義軍。隨後,聯明抗清的政策被執行,成爲南明王朝的大臣。後來,他投向清朝,協助清朝奪取南明王朝的勢力,並在清代成爲義王。

孫可望一生中爲三個人效力過,有張獻忠、永曆帝、順治帝,但最後的結果並不好。實話實說,我想他可能還不如李定國最後的結果好。孫可望在清朝第一次投降時,得到了清代的再利用。順治皇帝親自在太和殿見了他。十天之內,皇帝賜予了宴會多次,還賞賜了許多銀兩。此外,皇帝還贈送了府第、朝衣、解袍、緞匹等。在清朝,孫可望被認爲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人物,後來他被加冕爲義王。然而,最終,他的死卻是個未知的死因。

揭祕:李定國和孫可望爲何會反目?

如果我們說孫可望爲什麼要悲慘地結束,事實上,這和清朝俘虜的三藩是一樣的。我們應該說三藩叛亂沒有根嗎?當然!這是因爲清朝已經準備好削藩了,在觸及其根本利益的情況下,吳三桂自然會採取行動。清初,在吳三貴等人的幫助下,中國統一了,當時得到了獎賞封了高官。但局勢穩定後,強大的三藩成了清朝眼中的刺。爲了鞏固皇權,屠刀自然而然地指向了不同的封臣異姓藩王。孫可望的預期結果只比吳三桂等人的預期略早。

然而,隨着南明勢力的瓦解,孫可望在清朝的作用自然減少了。因此,孫可望可能會因各種原因受到彈劾和指責。順治十六年,人們爲牟利發債等等。這件事在當時朝廷的大臣中是很普遍的,而其他人都忽略了。但當孫可望犯了這種錯誤時,順治皇帝急於他的罪行提出更多的問題,皇帝自然不會放手。

揭祕:李定國和孫可望爲何會反目? 第2張

順治十七年六月,孫可望被迫要求辭去義王封爵,上交印章辭官。11月,孫可望去世。根據清朝的歷史記載,孫可望可能死於疾病。然而,野史和近代的學者們相信,孫可望和他的隨從狩獵時,他很有可能是被箭殺。“封爲義王,尋被酖”。

康熙七年,朝廷命義王孫可望將年薪從5000兩降到3000兩。十一年後,孫徵淳病死。孫徵灝,他的兄弟,要求襲封,結果降封爲慕義公。孫徵灝死後,他的後代孫宏相又降襲爲一等輕車都尉。乾隆三十六年,就直接不給於襲爵了。並說孫可望自己的後代所有職位,以後不用再繼承。孫可望實際上是清朝用來對付南明和李定國的一把刀。敵人消失後,刀子自然失去了功能。而清朝不想閒養着,自然會試圖要回它所給予的!

揭祕:李定國和孫可望爲何會反目? 第3張

李定國和孫可望都是張獻忠的將領。他們本應該是親密的,但最終他們卻互相對抗,甚至舉起刀子。孫可望和李定國之間的紛爭源於孫可望的自私和小心謹慎。他們矛盾的根源在於李定國的聯明反清政策。孫可望希望守住自己的權利和地盤,而李定國則想與南明共同抗擊清軍。儘管有孫可望的反對,但大多數將軍都站在李定國一邊,所以事情就定下來了。正因爲如此,孫可望才嫉妒李定國。

後來,隨着李定國實力的增強、在軍隊中的威望和軍事成就的提高,孫可望非常害怕李定國。孫可望本想挾天子,以命諸侯,挾持永利皇帝,自己爲王,但被李定國阻止了,他非常恨李定國。再後來,李定國強迫清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自焚,並在衡州殺了清武將尼堪。清朝的兩個王相繼被俘虜,世界震動。大家都欽佩,讚揚李定國。孫可望心裏就又不平衡了,最於李定國反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