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孔子數次問老子同一個問題,明顯是挑戰,爲何卻又高度讚揚老子?

孔子數次問老子同一個問題,明顯是挑戰,爲何卻又高度讚揚老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數次問老子同一個問題,明顯是挑戰,爲何卻又高度讚揚老子?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根據史料記載及考古發掘,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去見老子。第一次見老子,孔子才17歲。最後一次見老子,孔子已經51歲了。

孔子數次問老子同一個問題,明顯是挑戰,爲何卻又高度讚揚老子?

(孔子)

在孔子見老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孔子見了老子四次,似乎每次都是“問禮”。從年輕到年老,一直堅持不斷。孔子爲什麼都問這個問題呢?難道不可以探討點別的東西嗎?一直問同一個問題,幾十年如一日,孔子不厭煩嗎?

還有,《史記》所記載的那次孔子“問禮”,實際上,老子當時是批評了孔子的,他說你講的那些,“其人與骨皆已朽矣”,還有什麼可說的!但是孔子出來後,卻對老子大加讚揚,說,鳥我知道它會飛,魚我知道它會遊,獸我知道它會跑。會跑的,挖個坑它就掉進去了;會遊的,撒張網就把它撈起來了;會飛的,射支箭就讓它掉下來了。可是,龍是乘風雲上天的,不知道該怎麼對付它。老子就是龍啊!

也就是說,老子批評孔子講的“禮”,“是皆無益於子之身”,這明顯是對孔子觀點的不認同。可是孔子反而對老子極力讚揚,這實在有違常理啊。

孔子見老子,連續四次都是“問禮”,這顯然就不是真的在“問禮”。畢竟老子所研究的學問,與“周禮”沒有任何關係。老子的學問與“周禮”沒有任何關係,孔子反而向他問“周禮”,當然就不是“問禮”這件事,而是和老子爭論。向老子宣戰了。

孔子堅持的核心觀點,是積極入世的儒家;而老子宣傳的核心觀點,是消極遁世的道家。兩家觀點,看起來是有點水火不相容的。孔子想挑戰老子,讓他的觀點發揚光大,這也是說得過去的。

但讓人不解的是,既然是宣戰。出來後,對別人說的話,自然就應該是指責批評老子,說老子的觀點是錯誤的。爲什麼孔子不批評,反而對老子大加讚揚呢?

孔子數次問老子同一個問題,明顯是挑戰,爲何卻又高度讚揚老子? 第2張

(老子)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爲可以從這幾方面來理解。

其一,學問越高的人越謙遜。

學問越高的人,越明白學問的問題是深如大海的。人能瞭解的東西,實在是少之又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因此,這樣的人,越懂得敬畏,越尊重有大學問的人。所謂“無知者無謂”,那些水平很低的人,反而什麼都敢說,都要評論一番。我們看網上的那些“鍵盤俠”們,他們在網絡上出言不遜、理直氣壯,實際上,就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老子在當時是個深藏不露的大學問家。不只是孔子,實際上當時的很多學問家都拜訪過他,向他請教過問題,和他探討過問題,都對他都較大的肯定。反而批評他的人,幾乎沒有。對於這樣一個大學問家,孔子自然是極爲尊敬的。所以,不管老子認同孔子也好,不認同孔子也好,孔子都尊敬他。

其二,孔子可能真的是向老子請教。

我們覺得孔子不是真的向老子請教,而是向老子宣戰。這一種想法,顯然是我們從當下的眼光反過去觀照的。

當下人進入商業社會,懂得包裝,懂得宣傳,懂得“酒香還怕巷子深”。而在宣傳策略上,“槍打出頭鳥”就是最好的一招。

所謂“槍打出頭鳥”,就是去批駁那些名氣很大的,在觀點上和自己不一致的人。這樣一來,就能夠讓自己的東西脫穎而出。

但是在孔子那個年代,顯然並不存在這一點。

孔子數次問老子同一個問題,明顯是挑戰,爲何卻又高度讚揚老子? 第3張

(尊王攘夷)

其三,孔子對自己的學問充滿迷茫。

孔子雖然一直在宣傳“克己復禮”,認爲“周禮”是救世良藥,認爲只有恢復“周禮”,才能改變春秋時期那種征伐不斷的局面。

但是,由於孔子的這種觀點,從始至終,幾乎都找不到市場,沒有人願意用他的觀點來治理國家。或者說,很多國君也都認可,覺得他講得有道理,但是並不落實到行動。或者說,那些國君利用他的觀點,爲自己服務。比如齊桓公“尊王攘夷”,表面看來是認同孔子的觀點,實際上是爲了達到自己稱霸的目的。

這些現實,是讓孔子非常悲哀的。所以,他肯定想從老子那裏得到什麼啓示,纔不斷地去請教老子。

但是,老子由於從根本上反對孔子提倡的東西,而老子實際上也找不到救世的良方,因此,孔子問了之後,不是幡然醒悟,反而是更加疑惑。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子似乎並不疑惑,老子認爲他解決了世界的問題,解決了人生的問題。因此,孔子對老子,充滿了佩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