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本來深得民心的皇帝王莽,因改革被人民推翻

本來深得民心的皇帝王莽,因改革被人民推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末年,皇室衰微,大權旁落到外戚王氏集團手中。王莽從王氏集團中迅速脫穎而出,官職三級跳,青雲直上,將大權獨攬。儘管被朝廷賜給九錫,王莽還是沒忍住將西漢改頭換面,改國號爲“新”,自己稱了帝。雖說建立了新朝,可還沒等國家面貌新起來,就直接覆滅,只有短短的15年國祚,成爲中國歷史上短命的王朝之一。

要說這位新朝的一把手——王莽,其實他的口碑還是不錯的。要知道當時的王家,那是西漢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不是將軍就是列侯。出身這樣的家族,王莽並沒有飛揚跋扈,反而爲人謙恭,生活簡樸,行爲檢點。

後來,漢成帝時,已身居高位的王莽仍然非常清廉,常把自己的薪水拿出來,分給門客和平民,有時甚至把自己的車馬賣掉,接濟窮人。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大旱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餓殍遍野,百姓被迫到處流亡。王莽得知這一情形,發出倡議,讓朝中官吏自掏腰包,以救濟災民,並自己率先拿出銀兩救災。如此,王莽獲得朝野上下點贊聲一片,贏得了民心。

本來深得民心的皇帝王莽,因改革被人民推翻

網絡配圖

擁有極高人氣的王莽,水到渠成地取代當時已政治腐敗的西漢,建立新朝,不是應該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嗎?爲什麼成爲了短命的王朝?這不能不說是改革“改”來的。

王莽的改革從改地名入手,把都城長安改爲常安,把山陽郡改爲鉅野郡......就連太后居住的長樂宮也給改爲常樂宮。改了地名不過癮,還要改官名。比如中央官職中,大司農改爲羲和,再改爲納言;改太常爲秩宗,大鴻臚爲典樂,執金吾爲奮武......地方官職名稱也要改,郡太守改爲大尹,都尉改爲太尉,縣令改爲宰等等。總之,“盡易其名,不可勝紀”。

改名稱就算了,關鍵是每過一年都要再改一遍,不僅給老百姓造成極大的混亂,就連那些基層官吏也搞糊塗了。後來,王莽頒佈詔令時也不得不註明“舊稱”。如果說改名稱只是讓百姓糊塗,無上限地挑戰記憶力的話,那王莽的另一項改革真是讓人抓狂,這就是幣制改革。

王莽將貨幣分爲六大類:錢貨,金貨,銀貨,龜貨,貝貨,布貨。每個大類下面還有若干個小品種,加起來一共是28個品種。平時生活上常用的錢幣就分成28種,老百姓如何使用?

比如,咱要是去打個醬油,就得蹲門口琢磨半天,是用貝去買醬油還是用布去買?明兒要是去買把青菜,又要琢磨半天,是用龜還是用銀去買?那種感覺真是讓人崩潰!換算困難,流通不便,造成市場的混亂無序,王莽最終還是知道了,於是,他再次進行貨幣改革,廢除這28個品種,只留下兩種主要貨幣——面值50錢的大錢和麪值1錢的小錢。

本來深得民心的皇帝王莽,因改革被人民推翻 第2張

網絡配圖

然而,王莽這樣的朝令夕改,已經讓老百姓吃不消,對政府失去了信任,可還是沒能擋住王莽貨幣改革的步伐,幾年後,王莽又盡廢大錢、小錢,另作貨布、貨泉兩種幣制。

王莽頻繁的幣制改革,不僅沒有給百姓帶來任何益處,反而造成假幣盛行、物價飛漲,每更換一次貨幣,無形之中都把老百姓的財富搜刮一次。爲了防止私鑄貨幣,王莽還頒佈諸如“一家盜鑄,五家連坐”這樣的嚴刑峻法,百姓深受其害。

在王莽的各項改革下,國內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農民起義蠢蠢欲動,王莽又“恰當”地在對外關係上點了一把火。

同周邊各民族的關係上,西漢自宣帝后,基本都保持了平等友好、互不相擾的狀態。可王莽一稱帝,信奉“天無二日,地無二主”,把周邊各國的王都改封爲侯。對於匈奴,王莽派出使臣收繳西漢發給匈奴的“匈奴單于璽”,而代之以“新匈奴單于章”。如此,匈奴便成爲新朝的附庸,降低了匈奴單于的政治地位,引起匈奴的不滿。已經平靜多年的北方邊境一下子吃緊起來,戰爭一觸即發。

而王莽毫無收斂,不採取任何緩和措施反而又下詔令匈奴單于改名爲“降奴單于”,並將匈奴全國分爲十五個單于。這下徹底觸動了單于的底線,匈奴開始頻繁擾邊,掠殺無數邊境人民。爲了對付匈奴,王莽不斷調集全國財力、物力,將“天下丁男及死罪囚吏民奴”發往北方,還把全國吏民三分之一的財產資助軍費開支,展開對匈奴的長期作戰。

本來深得民心的皇帝王莽,因改革被人民推翻 第3張

網絡配圖

本來就已民怨沸騰的國內,人民的負擔更加沉重,社會矛盾加劇,於是,各種起義和暴動,此起彼伏地不斷爆發,直接掀翻了王莽的統治,新朝終於土崩瓦解。

王莽的改革,不以百姓爲出發點,而是任性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國家的各項制度隨心所欲地進行不切實際的更改。這場花裏胡哨的改革不僅沒有爲百姓帶來任何利益,反而造成極大的困擾,失去了人心基礎,那麼王朝的覆滅,也就成爲情理之中的事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