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浮山堰時什麼時期建造的?浮山堰主要作用介紹

浮山堰時什麼時期建造的?浮山堰主要作用介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浮山堰,南北朝時期淮河上修建的攔河大壩。位於安徽省五河、嘉山及江蘇省泗洪三縣交界的淮河浮山峽內。樑天監十三年(514),爲奪回北魏所佔的壽陽(今安徽省壽縣),採取水攻。在浮山峽築壩攔淮,壅高水位,回水淹壽陽。

簡介

浮山堰用軍民20萬人施工,歷時兩年。主體爲土壩,兩岸同時填土進築,中間用大量鐵器墊底,並用巨石大木截流。天監十五年四月完工,壩高20丈(約合48m),頂寬45丈,底寬140丈,長9裏。壩旁曾開有兩條溢洪道。上游形成巨大水庫。200km以外的壽陽被水圍困。堰底河牀爲沙土。建成當年的八月漲水時,堰潰決,下游受災居民數以10萬計。20世紀50年代初治淮旱,峯山切嶺工程利用了一條呈梯形斷面,邊坡陡峻,底寬100m的幹河槽,應即浮山堰水庫溢洪道的遺蹟之一。另在下游老河道中發現方井形大木籠, 疑係當年填石截流所用。浮山堰今尚略存遺蹟。

浮山堰時什麼時期建造的?浮山堰主要作用介紹

作用

浮山堰是南北朝時期淮河上修建的攔河大壩。位於安徽省五河、嘉山及江蘇省泗洪 三縣交界的淮河浮山峽內。是淮河歷史上第一座用於軍事水攻的大型攔河壩,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壩工程。樑天監十三年(514),梁武帝蕭衍爲與北魏爭奪壽陽(今安徽省壽縣),派康絢主持在浮山築壩壅水以倒灌壽陽城逼魏軍撤退。據史書記載這次工程動用軍民20萬人施工。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今潼河山)從兩端開始填築土方,準備在中間合龍。由於種種波折,浮山堰歷時兩年才最終建成。這個水利工程對魏軍的威脅確實很大。蓄水不久,壽陽城即被水圍困,魏軍被迫棄城上山。浮山堰築成後淮河被切斷,上游幾百裏內一片汪洋,水位還不斷上漲,幾乎與堰頂相平,於是開始威脅下游地區。樑軍一方面對付魏軍的騷擾一方面要設法防洪,並利用魏軍怕淹的心理,向魏軍宣傳說樑軍不怕打仗就怕有人把水泄掉。魏軍果然開始鑿山泄水,於是浮山堰水庫就有了兩條溢洪道。一條在泗洪縣峯山鄉塔河村前。解放初期尚可看到遺蹟。這兩條溢洪道在我國水庫建設史上也是記載最早的。

爲了築浮山堰,樑朝付出了重大代價。他們從徐、楊二州徵發民夫,每4戶出一人;浪費鐵器幾千萬斤;伐樹做木籠;施工中死人無數。浮山堰的典型之處在於它以進攻敵人開始,卻以害己告終。因其造成的影響巨大,所以記載最爲詳細,也就爲後人瞭解當時的情況提供了有利條件。

價值

浮山堰工程的規模在當時是舉世無雙的,據估算,其主壩高30——40米,形成的水域面積估計約有6700多平方公里。總蓄水量在100億立方米以上。浮山堰主副壩填方約達200多萬立方米。這幾項指標在當時都是世界的一位。壩高往往是水利工程技術水平最直接的表現。國外的土石壩至12世紀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浮山堰的建成突出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驚人的力量和氣概。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人們對自然認識的深度,浮山堰只存在了4個月就被沖垮,但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