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藩屬國: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受制於他國

藩屬國: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受制於他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藩屬國是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制於他國的國家。最典型的藩屬國形式爲附庸國或半殖民地。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從西漢開始就有藩屬國,中國曆代王朝多對藩屬國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干預其內政,卻無償爲其提供保護。

雍正皇帝認爲:“凡臣服之邦皆隸版籍。”清末編纂的中小學校歷史教科書中,周邊的冊封國家淪爲歐美各國及日本的殖民地,或被納入其版圖的過程,並非作爲世界史,而是作爲“中國(本國)史”的一部分被描寫的。孫文等人認爲,較之帝國主義的挾武力脅迫屈服、建立殖民地,宗藩關係不訴諸武力即可使對方誠服更顯文明。有關中國在21世紀經濟快速發展的討論也是對這一觀點的沿襲。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是名義上擁有主權,實際上在外交、經濟和軍事等方面依附於西方帝國主義大國並受其控制的國家, 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在佔有許多殖民地的同時,爲了自身的利益,有時讓一些落後國家在政治上、形式上維持獨立,但在金融、外交上從屬於自己。

藩屬國: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受制於他國

藩屬國是藩國和屬國的合稱,從劉邦開始有了“藩國”這一稱呼,漢高祖劉邦設定在中央周圍,京畿地區,即首都周圍這個地區,實行郡縣制,就是秦朝的制度;在邊遠一點的地方呢,則實行周朝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國出去。這就是一個王朝兩種制度,也可以看作是“一朝兩制”。那麼分封在京師周圍的這些國家呢,就稱做藩國。爲什麼叫做“藩”呢?藩就是籬笆、藩籬,意思就是說你們像籬笆一樣在周圍保衛中央,所以這些王侯都被稱爲“藩王”。他們回到自己的王國去,叫做“歸藩”,也叫‘之國“。這些分封出去的王國是各自爲政的,是有自己主權的,也是有自己財源的。屬國的設置始於戰國,如秦兵器銘文中已有屬邦一詞。漢避漢高祖劉邦諱而改稱屬國。據《漢書》卷6《武帝本紀》記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衆合四萬餘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漢書》卷6《武帝本紀》顏師古注曰:“凡言屬國者,存其國號而屬漢朝,故曰屬國。”《後漢書》卷118《職官志·百官五》又云:“屬國,分郡離遠縣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可見“屬國”是中央王朝爲安置歸附的邊疆民族而依緣邊諸郡設置的一種行政建制,“主蠻夷降者”,與郡同級。從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到漢末爲止,北、西、東三邊諸郡: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爲、廣漢、蜀郡、張掖、居延、遼東都有屬國的設置,大者領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大郡割邊遠縣置屬國,如割廣漢北部都尉所治爲廣漢屬國,割蜀郡西部都尉所治爲蜀郡屬國,割犍爲南部都尉所治爲犍爲屬國,割遼東西部都尉所治爲遼東屬國。小郡則屬國置於本郡之內,不另標名稱,如龜茲屬國只作爲上郡的一個縣而存在。

藩屬國: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受制於他國 第2張

屬國設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譯令,又有屬國長史、屬國且渠、屬國當戶等官。各官由漢人或內屬胡、羌的首領充任。屬國都尉秩比二千石,與西域都護同一級,直屬中央,其治民領兵權如郡太守。

屬國官掌屬國兵,稱屬國騎或屬國胡騎,又稱屬國玄軍(玄軍即鐵軍)。張掖屬國有精兵萬騎。

明《巡撫登萊右僉都御史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夫婦誥》:“察屬國之情形,務令受我戎索。”

藩屬國: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受制於他國 第3張

清政府堅持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宗維翰,懷德維寧”的思想,實行“布恩信、懷遠人”的政策,和藩屬國建立了鬆散的政治聯盟,確立了“以琉球守東南,以高麗守東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的“天子守在四夷”的疆土防禦體系。民國時期國民黨提倡大中華聯邦應該圈入安南、泰國、緬甸、朝鮮甚至南洋羣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