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人口對於政治經濟軍事有重要意義,爲什麼秦國還是堅持人殉制度?

人口對於政治經濟軍事有重要意義,爲什麼秦國還是堅持人殉制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春秋時期的人殉制度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人殉制度是古代殯葬文化中最爲重要的一環,統治階級與地主階級爲了死後仍然能夠享受到生前的尊榮,往往會在入葬封陵之時命令僕役嬪妾進行陪葬,且人數衆多。這是一項歷史悠久而殘忍血腥的制度,在中國流毒了幾千年。

春秋時期由於諸侯爭霸,各諸侯國認識到人口對於政治經濟軍事的重要意義,加之各家學說陸續反對人殉,因而各個諸侯國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殉,甚至發明出以陶俑代替人類進行殉葬的習俗。在各國積極響應的大環境下,秦國的人殉情況依舊突出,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我們不妨一起看一看。

人口對於政治經濟軍事有重要意義,爲什麼秦國還是堅持人殉制度?

爲什麼春秋時期秦國的人殉習俗延續時間長?首先與秦國的地理位置有關。秦國位於現今陝西省的西部,在春秋時期這一地理位置屬於中原邊陲。秦國因屬蠻夷之國,這也是當時很多諸侯國瞧不上秦國的原因之一。地理位置的偏遠,遠離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可能是導致秦國思想落後,人殉持久的原因之一。

秦國的屬民多爲戎人和狄人,秦穆公統一西戎後,拓疆千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戎人都是被統治階層。其中追隨秦穆公而亡的子車氏三雄就是戎人貴族階層。使貴族陪葬一方面可以彰顯墓主的尊貴身份,也就是通過人殉達到“別尊卑,通貴賤”的目的。另一方面以貴族大臣爲殉可以達到清除政治隱患,穩固政權、以及加深被統治階級的恐懼及奴性思想的目的。對於政治的輔助作用可能是秦國人殉持久的原因之二。

人口對於政治經濟軍事有重要意義,爲什麼秦國還是堅持人殉制度? 第2張

統治者對於死亡之後的世界的幻想:認爲死亡是另一種存在的開始。迫切地想將此生享受到的尊榮帶到死亡世界。在這種重視喪葬、死後尊榮的愚昧思想鼓動下統治者殘忍地實行人殉。這可能是秦國人殉持久的原因之三。

周之後,各諸侯國逐漸認識到人殉的弊端:春秋時期鐵器的出現,使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諸侯之間的混戰也需要更多的戰鬥力,因此人的價值得以被認可,所以各諸侯國陸續開始反對人殉。那不妨反向思考一下:在明知人口如此重要的情況下,秦國依舊奉行人殉制度,是不是恰恰反向證明了秦穆公時期秦國的國力強盛呢?歷史上記載:秦穆公借晉國的“驪姬之亂”拓展疆土,一躍成爲“春秋五霸”之一。因此,秦國國力強盛、秦國國君們覺得自己功績彪炳堪配大規模的人殉可能是秦國人殉持久的原因之四。

人口對於政治經濟軍事有重要意義,爲什麼秦國還是堅持人殉制度? 第3張

雖然自秦獻公起“止從死”,但是,人殉卻並沒有真正的消失。秦始皇死後,秦二世令無子女的宮妃殉葬,死者難以計數。漢朝時在制度上禁止了人殉,但仍不能禁絕。唐宋亦有人殉之事,只不過人數相對較少。明朝人殉復辟自太祖朱元璋始,其後人殉成風直到明英宗乃止。清朝時又一度死灰復燃,最著名的當屬努爾哈赤死後大妃阿巴亥殉葬。其後在順治、康熙時多有殉葬之事。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殉之事才被徹底地禁絕。事實上人殉制度不僅僅是在春秋時期秦國長久流行,還貫通了中國五千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究其根本原因則在於人性的矇昧與自私。而如若人之劣根性難以根除,則人殉實難永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