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中國爲什麼有大校軍銜?設大校不設准將

中國爲什麼有大校軍銜?設大校不設准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前世界上設有校級軍官軍銜的國家,其級別一般設上校、中校、少校3級。而我軍增設了大校這一級,使校官的軍銜等級發展到4級,成爲世界上少有的設大校軍銜的國家。那我軍爲什麼要設大校軍銜呢?

中國爲什麼有大校軍銜?設大校不設准將

早在1952年11月26日,總幹部部在給毛主席並軍委的報告中,就提出將來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時軍銜等級怎麼設置的問題。報告說:“實行軍銜制度我們尚無經驗,主要是根據蘇聯顧問介紹的經驗及所提方案並結合中國情況進行研究。”

報告着重指出,“我們曾與顧問卡蘇林同志多次交談,得其幫助很大,但有些特殊問題尚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見”,特報請軍委決定。總幹部部領導與蘇聯顧問意見不一致的問題中,首先是少將與上校之間要不要再設一個級別的問題。

蘇聯顧問提出的方案是,將官軍銜設上將、準上將、中將、少將4級;校官軍銜設上校、中校、少校3級。總幹部部認爲:“少將與上校之間似有必要增加‘准將’一級,因爲我軍軍、師幹部共分6級(注:軍、師各分正、副、準3級),實行軍銜雖然有些等級要作合併,但如果將軍長和副師長都合併爲少將一級,在這一級內存在的懸殊很大,則不夠合理;如增加准將一級,即可基本上解決問題,但卡蘇林未同意。”

1953年1月9日,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指示》,同時草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條例(草案)》。在這個條例草案中,提出我軍軍銜設6等21級,其中將官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4級,校官設大校、上校、中校、少校4級,否定了蘇聯顧問的主張,在少將與上校之間設置了大校軍銜稱號。

此方案在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得到了國家法律的確認。按當時的規定,授予大校軍銜者多數是1952年被評爲正師級的幹部,也有少數抗日時期入伍的準軍級和個別副軍級幹部,還有少部分紅軍時期入伍的副師級幹部。全軍首次被授予大校軍銜的不足1300人,佔准尉以上人數的0.2%,僅爲少將人數的1.6倍,可見那時大校的授銜條件是相當嚴格的。

中國爲什麼有大校軍銜?設大校不設准將 第2張

1988年實行新的軍銜制度時,要在少將與上校之間設置一個等級,上上下下的意見都比較一致。但是設准將還是設大校,則存在分歧。一開始多數人主張設准將,但是經全軍若干個典型調查單位的“試套”,僅總部某機關的一個管理處就可出現9名准將。按若干試套單位的實驗數據推算,全軍可出現准將大概幾千名。

這一情況向軍委“恢復軍銜制領導小組”彙報後,小組決定在條例草案中放棄設准將的方案,改設大校。但是在再次徵求意見當中,有的單位還是建議設准將。爲此,總政有關部門作了進一步的說明:准將在美國算將,英國則不算將,在我國“准將不管是不是將,但畢竟掛個‘將’字,給人的感覺總是個將,這樣將官數量顯得多了一點。因此,軍委決定設大校不設准將,正師職大多數授大校。”

設准將還是設大校的認識在軍內統一後,需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說明的重點是爲什麼要設大校。因爲委員們都知道,世界上多數國家沒有大校。1988年4月13日,總政治部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的《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草案)〉若干問題的說明》中,對爲什麼要設大校軍銜,是這樣表述的:“校官分爲4級,主要是考慮我軍正師職軍官數量較多,如大部分授予少將軍銜,將官總數顯得太多,大部分授予上校軍銜,又顯得低了些,因此設置了大校軍銜,這樣既可以控制將官數量,又可以使師級職務軍官的軍銜與團級職務軍官的軍銜有所區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