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湯國梨:國學大師章太炎爲她癡狂一生

湯國梨:國學大師章太炎爲她癡狂一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自扶殘醉倚暗窗

江南一帶的小鎮,常常被數個湖泊託舉着,烏鎮就是一例,因此它被人們形容爲“漂浮在水面上的荷葉”。這片獨立的荷葉,翰林第有兩個,讀書處有三個,自古就是文脈興盛之地。

1883年,湯國梨就出生於這裏。平民之家,以父親維繫生計。從兩歲開始,她就跟隨父親輾轉於異地他鄉。因爲生來端莊秀氣又聰明伶俐,湯國梨從小就深得雙親喜愛。七歲那年,父母特意請了私塾先生在家教她習文認字,有書讀有父母寵,那是她童年記憶裏最爲閒適的一段好時光。只是好景不長,九歲那年,父親的突然亡故,改寫了這一切,書是斷然沒法讀了,形單影隻的母親只好帶了他們三姐弟回到故鄉烏鎮,投奔舅父。彼時,作爲家中長女的湯國梨已粗通人事,白天幫襯母親以針繡錢貼補家用,一個人的夜晚則就着月光刻苦自學文化,常常是守着一本《康熙字典》,一部《詩韻》,一部《白香詞譜》,學作詩填詞到天際泛白渾然不知。小小年紀,已顯露出她求學上進意志堅韌的品質。

湯國梨的畫透着“賞心只有三兩枝”的曼妙之美

湯國梨:國學大師章太炎爲她癡狂一生

受維新思想影響,湯國梨一直認爲“國家、社會、家庭方面,女子俱有與男子同等參與之必要”,鳥的路在天上,她無時無刻不渴望走出烏鎮學有所成學以致用。這樣思來想去的多了,有一天,她終於按捺不住把求學的願望向舅父和盤托出了。千里馬從來不乏伯樂,湯國梨是千里馬,舅父就是她的伯樂。因爲目光遠大的舅父認定聰明好學的外甥女前途無量是可造之材,所以求學的事他欣然應允了。不久,23歲的湯國梨入上海務本女學求學,從此踏上了改變她一生的征途。

務本女學創辦於1902年,是我國近代較早創辦的女子學校之一,培養了不少婦女社會活動家,與湯國梨前後期的同學有吳若安、張謇的女兒張敬莊、張通典的女兒張默君,以及舒惠珍、談社英、邊境宏、範天德、沈儀賓、餘慶裳、崔正華等。湯國梨在學校裏一面如飢似渴地學習,一面和有抱負的同學縱談天下大事,和張通典的女兒張默君走得尤其近,如閨蜜,無話不談。

因爲天生麗質,在務本女校湯國梨被稱爲“皇后”。她的“皇后”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她的絕色嬌美、麗質天生的外貌,在學校時是數百女同學中的佼佼者;二是她的文學才華和藝術天賦,無論吟詩作文、歌舞書畫,皆爲師生囑目與稱道,常以“影觀”筆名在報刊上發表詩詞文章。正因此,她眼光很高,不肯“低就”,遲遲沒有意中人。當時她曾寫了《酒興》一詩,藉以抒懷。詩云:

興酣落筆書無法, 酒後狂歌不擇腔,

一任旁人窺冷眼, 自扶殘醉倚暗窗。

其實,湯國梨不是不想愛,只是於千萬人之中,尚未遇到自己心儀的那一個。

求學期間,湯國梨十分關心國事,參加了反抗滿清政府出賣蘇杭甬鐵路修築權的運動,成爲“婦女保路會”負責人之一,經常在愚園、錫金公所講演,宣傳保路拒款,聽者激動,女界認款支持者甚衆。

1907年夏,湯國梨以第一名優異成績從務本女學師範畢業,畢業後她抱了振興我國教育事業的願望,回到故鄉,應聘於私立吳興女校任教師,後任舍監,最後任校長,致力於教育事業,前後共四年。

二、淑女必爲名士妻

淑女30歲不青澀不深沉,恰如開到最盛的花,不搖曳亦香飄千萬裏。湯國梨30歲,意中人----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先生不期而至。

淑女必爲名士妻。

湯國梨:國學大師章太炎爲她癡狂一生 第2張

那是愛神青睞的五月天,湯國梨的同窗好友張默君忽然塞蛤湯國梨一封信。寫信人爲大學者章太炎,紙短意簡,但洶涌愛意真真切切,直看得情竇晚開的湯國梨臉上桃花朵朵開。其實,張默君是受父親張通典所託給他們來作媒的,當時張通典爲孫中山先生的祕書長。

之前,湯國梨因爲聽過章太炎先生關於成立光復會、反對滿清王朝的革命演說,對他已有仰慕之情。但湯國梨在高興自己終有所愛的同時又有所猶疑,“關於擇配章太炎,對一個女青年來說,有幾點是不合要求的。一是其貌不揚,二是年齡太大(比我長十三歲),三是很窮。可是他爲了革命,在清王朝統治時即剪辮示絕,以後爲革命坐牢,辦《民報》宣傳革命,其精神骨氣與淵博學問卻非庸庸碌碌者所可企及。我想婚後可以在學問上隨時向他討教,便同意了婚事。”

按舊俗,章太炎要送湯國梨金飾爲信物,一般應爲四件。在友人的資助下,購得金戒、金鐲、金鎖,尚缺其一,後來章太炎想到黎元洪當初曾贈送開國紀念金章一枚,於是湊成四數。可見,爲了傾心的女子,國學大師也有凡俗的一面。

樟木箱子、架子牀,依然在他們的故居里默默守候

湯國梨:國學大師章太炎爲她癡狂一生 第3張

1913年6月15日,湯國梨與章太炎先生在上海哈同花園舉行婚禮,一時賀客盈門,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革命黨人和男女來賓二千餘人都來參加了婚禮,蔡元培先生親自當了證婚人。

喜酒幾巡過後,來賓忍不住要給新郎新娘出點“節目”。其中一位女賓提議:1.請新郎即席作詩一首,三十分鐘爲限,超時罰酒十杯;新郎吟成後新娘須立即唱和,若未能步韻,錄寫舊作一首亦可;2.在白紙上寫下八個二寸見方的大字,請新郎新娘站在四五米外認讀;3.請新郎新娘各述笑話一則,來客聽過後,如有三人以上不笑者,罰酒一杯,五人以上不笑則罰唱歌一曲。頓時,喧鬧的宴廳安靜下來,大家盼着節目開始。

少頃,但見章太炎擡頭吟道:

“吾生雖稊米,亦知天地寬。

振衣涉高岡,招君雲之端。”

才子吟畢,席間無不拍手叫好。新娘湯國梨毫不遜色,當即吟哦了一首她的詩作《隱居詩》:

“生來澹泊習篷門,書劍攜將隱小邨。

留有形骸隨遇適,更無懷抱人間喧。

消磨壯志餘肝膽,謝絕塵緣慰夢魂。

回首舊遊煩惱地,可憐幾輩尚生存。”

其處世情懷與其夫系出一轍,舉座一致讚歎佳偶天成。

但進行到另兩個節目的時候,章太炎因爲高度近視,則顯得力不從心了。好在朋友們挺身而出,幫其喝酒唱歌。觥籌交錯,十分熱鬧。尚屬中華民國初年最早的“新式婚禮婚宴”。

這一年,章太炎46歲,剛好大湯國梨16歲。老夫配少妻,配不配?其實只要有志趣大同的緣與份,婚姻就有無數種可能的。

三、長箋裁盡未成書

章、湯新婚僅一月餘,“二次革命”爆發。以革命爲重的章太炎先生即北上討袁,自此遭袁世凱軟禁達三年之久。這對新婚的湯國梨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她忙遣家人去丈夫故鄉餘杭向族中人商議營救辦法,不料所獲結果是:“族中巳決定將他開除出族”。人情淡漠,這使她更增添了憂憤,調《菩薩蠻》抒發自己對丈夫章太炎的思念:

蓬窗悄倚愁如織,綠楊萬樹無情碧。只解舞東風,何曾系玉聰?

夜深還獨坐,輾轉愁無奈,別緒滿河梁,月圓人斷腸。

這時袁世凱千方百計誘迫湯國梨進京,她回憶說:“袁氏爲謀久羈先生,乃誘脅其接眷入京。於是常有自稱爲章先生門人或至友者來,或問餘通訊情況,或願代遞祕密文件,意似殷勤。但餘與先生結婚僅逾月而別,初未識其所謂至友與門人,亦無祕密文件之待寄,故唯唯而巳。後有《大共和報》《神州日報》程某、蔡某迭造我門,告曰‘章先生巳得當局諒解,且將舁以要職,車馬洋房均巳佈置就緒,先生亦樂於接受,惟當局必須家屬到京,方克成事,故望夫人早日成行耳。’言頗不倫,益增疑懼。蓋促餘北上者,欲以此息先生南歸之念,以掩其幽禁之名耳。且亦有聞,袁氏以餘嘗參加革命運動,與陳英士其美有同鄉之誼,促餘北上,亦袁氏老謀深算,芟草務盡之計也。是故對移家北京事,餘與先生有不同顧慮。家書中時而迫切相召,時而戒不宜行,正所以見先生處境之艱危,心緒之紊亂也。餘則深知委曲之不能求全也。北行既無益,抑且徒增先生之累,故屢請其勿以家屬爲念;而對彼甘言利誘,亦唯置之不理而巳矣。”一個女人有美貌不足以爲奇,充滿理性和智慧才魅力無比。湯國梨就是這樣的女人,或許章太炎看中的也是這一點吧?大難面前看她,我們感受到的是她富貴不淫、威武不屈之革命氣節。

被囚三年啊,一千多個日子,丈夫不在身邊,要怎樣看着時光一點點老去,幸好湯國梨擅詩詞,孤單無助時可以以此解憂。《裁書》一詩,刻劃的正是她當年悽苦的心情:

已封重啓意徐徐,欲寫還休疊又舒。

挑盡殘燈過夜半,長箋裁盡未成書。

當然湯國梨作爲女人也有脆弱的時候,但是她不允許自己在壞心情裏沉淪。三年裏,章太炎先生四易囚所,兩度絕食,二次越獄。爲營救丈夫,湯國梨一邊在書信來往中的安慰與鼓勵丈夫,一邊隻身在上海四處奔忙。她幾次寫信給徐世昌和黎元洪,措辭委婉,語氣懇切,在一封給徐世昌的信中她這樣寫道:“外子好談得失,罔知忌諱,語或輕發,心實無他,自古文人積習,好與勢逆,處境愈困,發言愈狂……若不幸而遽殞,生命誠若鴻毛,特恐道路傳聞,人人短氣,轉爲大總統盛德之累耳!”寫這信時,30多歲的湯國梨年輕秀美,誰都以爲她應不堪一擊的,但是她言語間透出的勇敢與定力,分明寫着她對章太炎一往情深的愛與戀。所以,縱有萬水千山阻隔,章太炎先生依然感應到了,他在給妻子的信上說 “湯夫人左右,槁餓半月,僅食四餐,而竟不能就斃,蓋情絲未斷,絕食亦無死法。"真是喜歡這“情絲未斷”這幾個字,不斷,有情,所以,他們一路風雨無阻地走了下去。那麼又是什麼讓湯國梨獨立支撐着全家,敬養婆母,培育兒女的?歸根結底也是這不斷的情。有情在,總是讓人內心充滿期待和希望的。

湯國梨:國學大師章太炎爲她癡狂一生 第4張

1916年,倒行逆施的袁世凱倒臺,六月底獲釋南歸的章太炎先生與湯國梨團聚了。是愛讓他們重逢了,這愛的力量來自三年中湯國梨給章太炎的書信,字字關情啊,湯國梨在辛亥革命五十週年之際,鄭重地把他們交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影印出版,題名爲《章太炎先生家書》並親撰《敘言》,說“顧餘之珍重此家書者,期與先生相見時,作共訴甘苦之印證,留示子孫,使知先人富貴不淫,威武不屈之氣節,傳之社會,可覘專制統治者之蠻橫暴戾,然則此家書亦史書也。”我卻認爲,這根本就是人間大愛的見證,是風雨同舟的愛之不離不棄。

一九一七年四月,湯國梨和章太炎先生的愛情結晶-----長子章導出生了。由妻子到母親的生活角色轉變,讓湯國梨多少有些無所適從,此時她最需要的丈夫的手有力相握。但是章太炎卻天天“集議孫公邸中”商議護法大計,最後竟不辭而別,隨孫中山先生登艦南下,赴廣州宣佈成立護法軍政府,孫中山先生任護法軍大元帥,章太炎先生任護法軍祕書長。直到這些消息在報上披露時,湯國梨方知丈夫出走了,她感慨地說了句“他真是有國無家!”但僅此一句,大丈夫志在四方,她選擇一個人默默地挑起家庭的重擔,撫養出生尚未滿三月的孩子。章太炎這次出走又長達一年零三月之久,行程一萬四千餘里,忠實執行着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在這些分離的日子中,苦的是湯國梨,家中要照顧,又無時無刻不擔心着丈夫章太炎的安危,這種苦意志薄弱的女人是吃不消,非內心堅強如湯國梨者不可。所以,娶妻如湯國梨一樣賢良淑德,實在是章太炎先生前世修來的福。

四、春蠶不肯無情死

也許章太炎先生真的是個不一般的有情之人,就像他自己說的“情絲未斷”,雖然他一聲不吭地走了,但他終究還是會回來的。東北淪亡後,他對政治漸漸感到失望,於是帶着夫人湯國梨在蘇州定居下來,在這個人間天堂,他創辦了“章氏國學講習會”,湯國梨擔任了講習會教務長,這是他們真正意義上的夫妻聯袂,因朝夕相對,感情與日俱增。

之後,20多年裏,他們夫唱婦隨,心心相印,風雨同舟。一九三六年六月,正當民族危機日趨惡化之際,章太炎先生開始贊成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正欲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時刻,疾病奪走了他的生命。但因其一生獻給了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和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成了永留青史的人。成功男人身後必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所以章太炎的殊榮,也有湯國梨的功勞。如果說章太炎是舟,那麼,湯國梨則是他的一生之水。

章太炎病逝後,五十四歲的湯國梨,毅然挑起了家庭和章太炎遺業的兩副重擔。

春蠶不肯無情死, 吐盡絲還化蝶來

半年後湯國梨至上海創辦太炎文學院,自任院長,繼續爲研究國學培養人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上海淪陷,爲拒絕向汪僞政權註冊,主動停辦學院,不顧敵僞威脅利誘,保持民族氣節。抗戰勝利後,不接受國民黨政府的名位,亦拒絕去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選蘇南和蘇州市首屆人民代表,歷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蘇州市婦聯執行委員、民革蘇州市副主委、蘇州市政協委員。“文革”中,湯國梨得周恩來總理保護,使她免受迫害。

1980年7月27日,湯國梨因中暑,引起機體功能紊亂,致發肺炎,導致心力衰竭。一九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清晨五時十分,她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在經歷了中國近代最動盪壯麗的九十八個春秋後,她靜靜地長眠了。正如她早歲之作《春蠶》所說:

春蠶不肯無情死, 吐盡絲還化蝶來,

歷盡紅塵終不悟, 此身只合化成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