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蘭亭集序書法賞析是怎樣的?蘭亭集序真跡在什麼地方?

蘭亭集序書法賞析是怎樣的?蘭亭集序真跡在什麼地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蘭亭集序》書法賞析是怎樣的?《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裏?這就爲你介紹:

《蘭亭集序》簡介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蘭亭集序書法賞析是怎樣的?蘭亭集序真跡在什麼地方?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爲“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蘭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集序》書法賞析

談論魏晉書畫藝術。人們總會將它與“形神之辯”的審美趣尚相聯繫起來,從“形神兼備”發展到“離形神似”,講求自然。順乎神理,在藝術上這是形式表現和精神內涵的關係,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

華美與質樸的相結合,由此產生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品格。後來又將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書畫藝術從對外在客觀世界的表現轉向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抒發。這在晉代的書法藝術中就出現了追求“韻”的審美趣尚。

從流傳的晉書墨跡來看,晉人尚韻,其主要表現爲自然天成、和諧暢達的柔性美。王羲之就是晉代書法的傑出代表,後世尊爲“書聖”,其《蘭亭序》法帖也被尊崇爲“天下第一行草”。

《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記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今浙江紹興西南蘭清)盛遊之事,其書從容嫺和,氣盛神凝。

據傳唐太宗李世民酷愛其書法,認爲《蘭亭序》是“盡善盡美”之作,死後將它一同葬入陵墓。現傳《蘭亭序》之真僞,曾有過大爭論,幾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

蘭亭集序書法賞析是怎樣的?蘭亭集序真跡在什麼地方? 第2張

但是《蘭亭序》的藝術價值卻是一致公認的。宋米芾詩云:“翰墨風流冠古今,鵝池誰不愛山陰;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歷代書家摹本不下幾十種,也是書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現象。

《蘭亭序》在王書中雖不及其行草書札,但作爲一種典雅、雙逸、瀟灑的時代風格是無人能超越或與之相伴的。

那種疏朗有致的佈局,挺秀雙逸的風神,變化多端的筆法,縱橫自如的取勢,使後世學書者感到面對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祕莫測的城樓,往住不得其門而入。

單看其用筆的豐富,就有藏鋒、稱飾、掛筆回鋒,牽絲、映帶、由方轉圓、由圓轉方等種種奇妙變化,有些橫與波挑又帶有隸書遺意,變化莫測,時出新愈,平和之中見奇縱,這也是《蘭亭序》永久的藝術魅力所在,所謂“不激不勵,風規自遠”(唐·孫過庭語)正應是對《蘭亭序》之神最恰當的評語。

《蘭亭序》爲行書帖,但從其圓轉流美的行書字體中可以感覺到東晉楷法的完備,在妍美的行書中隱含着楷書的骨力。

南朝的楷書很發達,但從王羲之的傳本來看,其突出成就顯然在行、草方面。與漢魏、西晉比較,王羲之書風的最大特徵是用筆細膩而結構多變,過去的書風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復帖》,而王羲之卻能把書法技巧由純出乎自然而引向較爲注重華美而達到精緻的境界,與古拙相對而爲“秀媚”。

將這種充溢韻致的書風與《蘭亭序》描寫的良辰美景珠聯璧合,有一種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作者置身於“祟山峻嶺、茂林修竹”之間,“極視聽之娛”,抒發樂山樂水之情;與友人雅集,筋詠賞景之際,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嘆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噴發,乘興書之,爲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曠世傑作。

《蘭亭序》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自然形態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諧的結合,似乎有天機入神,走筆如行雲流水,進人書藝的最高境界。據說後來王羲之又寫過幾次,都不可能再達到這種境界,這就是藝術的奧妙。

《蘭亭序》書法,符合傳統書法的最基本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成爲“中和之美”書風的楷模。欣賞《蘭亭序》,會獲得一種非凡的藝術享受。

《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裏?

《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時至今日依然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唐太宗(李世民)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爲“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故在昭陵。

有趣的是,五代時期歷史上鼎鼎有名的盜墓者溫韜在盜取了李世民的昭陵後,在他的出土文物清單上卻並沒有看見《蘭亭集序》的蹤影,因此有傳言稱是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偷偷換取了《蘭亭集序》的真跡,後隨葬於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之中。

蘭亭集序書法賞析是怎樣的?蘭亭集序真跡在什麼地方? 第3張

所以,關於《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依然是一謎,近年來關於《蘭亭集序》真跡重現於世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然而最後經鑑別都是虛假消息,因此《蘭亭集序》的真跡現在到底深藏於哪一個晦暗的角落裏沉睡着,我們依然不得而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