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給清軍獻上什麼計謀 爲什麼後來侯方域後悔不已

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給清軍獻上什麼計謀 爲什麼後來侯方域後悔不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勢造英雄,亂世出人才。侯方域所經歷的年代正式明末清初黑暗、動亂的年代。朝政動搖,百姓民不聊生。生在官宦世家的侯方域,自小眼睜睜目睹父輩宦海沉浮,深諳當朝典故、洞察時事。“官二代”的侯方域有着世家公子生性豪放不羈的性格,交遊甚廣,飽覽詩書,才華橫溢。侯方域與冒襄、方以智、陳貞慧志趣相投,以詩會友,合稱“明末四公子”。

在二十八歲那年,血氣方剛的侯方域爲清朝鎮壓農民軍獻計獻策,積極參與到農民起義當中去。

侯方域作爲散文家,自然少不了給後世留下的文學作品。35歲那年,侯方域過了而立之年,感慨自己過去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在自己提名爲“壯悔堂”的書房裏,寫下了《壯悔堂文集》和《四憶堂詩集》兩部文集。

侯方域更爲我們所知,是因爲清朝戲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寫的就是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從侯方域和李香君兩個歷史人物身上,反映了清朝建立,南明滅亡的興衰歷程。

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給清軍獻上什麼計謀 爲什麼後來侯方域後悔不已

人生雖短暫,但是侯方域依舊在歷史長河裏留下了無法抹去的一筆。

侯方域父親累官至戶部尚書,叔父累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祖父官太常卿。侯方域就是在這樣一個掌握着朝政權力的家庭,自小養尊處優,過早耳濡目染了官僚的習氣,侯方域少年之時就已經初具豪俠之氣。侯方域從小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家學氛圍濃厚,詩學文化在侯方域身上漸漸積澱,聰穎過人。

侯方域雖年少,卻憂國憂民,發出“天下且亂,所見卿大夫,殊無足以佐中興者,其殆不救乎!”侯方域不得不說是一位青年才俊,氣盛志高,雖有儒雅之氣,但是恃才傲物,豪俠任性。

在與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中,侯方域敢愛敢恨,性格直率,與李香君情投意合,敢於衝破世俗,結爲連理。但是在明朝式微,國家危在旦夕的環境中,侯方域性格中尖利的硬刺,在歷史沉浮中,漸漸被抹去棱角。

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給清軍獻上什麼計謀 爲什麼後來侯方域後悔不已 第2張

侯方域在仕途遭遇挫折,與阮大鋮之間恩怨糾葛,生活逐漸落魄,南明式微,侯方域報國無門。在三十多歲時,爲碌碌無爲的自己感到憤恨與苦悶,感慨自己“平生可悔者多矣”。在37歲時,侯方域因對李香君思念成疾,爲國家興亡悲憤不已,後來便離開了人世。

榆園軍起義和中國歷史上其他的農民起義一樣,都是爲求生存揭竿而起。明朝末年,山東西南地區天災頻仍,瘟疫流行,以致出現“骨肉相食”的慘劇。而大災之年官吏仍不顧農民死活繼續橫徵暴斂。在這種背景下陝西農民登高一呼,爆發起義,山東西南地區的人民也羣起響應,榆園軍就此出現了。

榆園軍利用明朝滅亡,滿清入關初年這段時間政治混亂的情形,開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佔據城池以對抗清廷的統治,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清軍南下的進程。榆園軍的大規模行動,引發了清廷的恐慌,他們開始調集軍隊對農民軍進行圍剿。

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給清軍獻上什麼計謀 爲什麼後來侯方域後悔不已 第3張

侯方域在此時向當時的清軍統帥張存仁獻上了條陳《五剿五撫議》,其中五條剿議是:通剿穴、絕徑路、因糧食、鼓敵仇、散黨援。這五條剿議給了張存仁很大的啓發,爲了限制起義軍的活動。清兵竟然不顧當地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採取了人爲決黃河大堤,“水淹七軍”的毒計。堤口一開,很多縣受淹,城破地荒,榆園軍也就此在滔滔洪水中走向覆滅。

事後清廷諱忌提及清軍扒開黃河以水代兵的事情,侯方域也沒有得到嘉獎。三十五歲時侯方域回想起自己一生遭遇,悔恨不已,便將其書房更名爲“壯悔堂”,以表示其壯年後悔之意。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